在“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兩晉南北朝,劉裕的奮鬥史堪稱勵志:他出身較低,直到36歲時才以普通軍官的身份登上歷史舞臺。僅僅二十年左右,他就成為東晉的實際統治者,並滅亡了南燕、後秦等割據一方的強國。他實際統治的東晉末年和劉宋初年,也因此成為東晉建立到隋朝統一的大分裂時期、南朝實際控制領土最大的時代。
那麼,劉裕的出身對他的功業又有著哪些影響呢?
起點低反而躲過大難
說到劉裕的崛起,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北府兵”。這支軍隊最早來源於東晉初年的王敦之亂,當時江淮之間有著大量因為北方國土淪陷而南遷的流民,其中流民帥郗鑑在京口(今鎮江)建立起流民武裝,為東晉政府平亂立下了很大功勳,這是北府兵的前身。到謝安執掌東晉朝政,為了抗衡北方的前秦,同時制約長江上游桓氏家族把控的荊州,他讓侄子謝玄招募和擴充京口等地的北方流民武裝。這支部隊就是北府兵。
謝玄作為執政的謝安之侄,招募和組建了這支軍隊,並且擔任其統帥。而實際負責一線指揮的名將劉牢之則有著雙重身份:一方面,他自己就是流民帥之一;另一方面,其父曾經擔任過謝安之兄謝萬的部將,因此劉牢之和謝氏頗有淵源。除此之外,何謙、諸葛侃、高衡、劉軌、田洛、孫無終這些活動於京口、廣陵等江淮地區、擁有一定武裝力量的流民帥,也都被授予官職,並讓他們在流民中補充兵源。透過這種方式,謝安迅速建立了一支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很強烈的軍隊。
北府兵的戰鬥力很快將在和前秦的一系列戰爭中得到驗證。當時,北府兵時常需要面對優勢兵力的敵人,但他們通常選擇主動發起正面進攻並將對面擊潰。
其中最著名的大約是淝水之戰:這次決定性戰役,以數量優勢的前秦軍隊在戰術性後撤時陷入混亂和自相踐踏、並且在渡河的北府兵攻擊下全面潰敗而告終。很少有人注意的是,北府兵在此戰中是強行渡河尋求決戰的,前秦軍的踩踏並不在謝玄的最初預料之中。也就是說,北府兵在淝水之戰時有著主動渡河和前秦軍主力正面硬拼的信心和勇氣。這一切的背後,是北府軍強硬的軍事素質和之前多次規模略小的戰役中連續獲勝後的心理優勢。
劉裕何時參軍於史無載,我們也不知道他年輕時是否以小兵的身份參加了淝水決戰。劉裕正式登上歷史舞臺是在公元399年,此時距離淝水之戰已過去了16年,他的身份是北府軍孫無終部手下的軍官。前一年,統帥北府兵的外戚王恭和執政的親王司馬道子及其子司馬元顯發生火併,出身太原王氏的王恭平時對於武將時常透露出本能的輕視,加上司馬元顯開出豐厚的價碼,實際控制北府兵的劉牢之最終選擇倒向司馬元顯。在王恭敗亡後,司馬元顯派出此時有著“都督兗、青、冀、幽、並、徐、揚州、晉陵軍事”大權的劉牢之,前往討伐利用宗教在會稽起兵叛亂的孫恩。還是普通軍官的劉裕在這次的戰事中嶄露頭角,表現出了極高的軍事天賦,並且迅速成長為北府兵中著名的中層將領。
不久之後,司馬元顯和佔據荊州的桓溫之子桓玄再度爆發戰爭。此時的北府兵已經淪為東晉各方勢力角逐時重要的鬥爭工具,桓玄派說客來勸降劉牢之,每個字都說在了他心頭上:一方面,要和桓玄展開惡戰沒有必勝把握;另一方面,在王恭失敗後,劉牢之已經讓司馬元顯覺得尾大不掉了,如果這次擊敗了桓玄,司馬元顯下一個要對付的就是他。
按照史書的記載,大部分北府兵將領都反對劉牢之再次倒戈,劉牢之對他兒子劉敬宣說了心裡話:“我難道不懂這些嗎?現在聽從司馬元顯指揮滅掉桓玄並不算難。但是下來面對司馬元顯的緊逼,我能怎麼辦?”作為一個寒門子弟,劉牢之現在充分感受到了“高處不勝寒”。與其跟著性格強勢、正在加強集權的司馬元顯,不如和桓玄合作一下試試,哪怕是飲鴆止渴,也比被當場渴死要好。
在這裡,劉牢之為首的北府軍高層面臨一個困局:他們有著強大的武力,各方勢力在權力鬥爭中都希望能借重他們的力量,在上位後卻都會忌憚這股強大的力量。另一方面,此時的北府軍和劉牢之還沒足夠的實力和威望撇開合作物件自己上位。沒想到桓玄同樣極為強勢,在擊敗司馬元顯後立刻解除了劉牢之的所有軍職,把他下放為會稽太守。不甘心坐以待斃的劉牢之於是打算再次起兵反抗桓玄。
下來的故事就變得荒謬了。據說,北府兵主要高層之一的劉襲義正詞嚴地對劉牢之說:“將軍往年反王兗州(王恭),近日反司馬郎君(司馬元顯),今復反桓公,一人三反,何以自立”,其他北府兵高層也紛紛和劉牢之劃清界限。此時的劉裕作為中層軍官同樣選擇支援桓玄。加上去接家屬的兒子劉敬宣沒有及時返回,劉牢之感到眾叛親離,自縊而死。
史書寫到這裡總喜歡把劉牢之的敗亡歸咎於他的反覆無常。然而諷刺的是,桓玄控制住局勢後,很快大開殺戒,北府兵的高層幾乎全部被殺。這裡面就包括前一分鐘還在怒斥劉牢之的劉襲,以及劉裕的上司、謝玄時代就是北府兵巨頭的孫無終。以劉牢之之子劉敬宣為首的另一批北府兵軍官試圖討伐桓玄,失敗後被迫逃亡到北方的南燕政權。
劉裕出身較差,哪怕比劉牢之這樣的將門或老上司孫無終這樣的流民帥都遠不如,因此縱然有著極為優秀的能力,卻發跡更晚。在這一波的腥風血雨中,劉裕這樣的中層軍官不但沒有被清洗,還成為桓玄籠絡的物件。如果劉裕出道更早一些、地位更高一些,此時擔任北府兵的高階將領,恐怕會像同樣反對劉牢之起兵、試圖向桓玄靠齊的劉襲一樣,成為桓玄清洗的犧牲品了。
因此,劉裕的低起點反而成了優勢:比起那些北府兵的高層來,劉裕沒那麼顯眼,這讓他在之後桓玄的大規模殺戮中安然無恙。另一方面,北府軍中的高層和宿將或死或逃,恰恰給以劉裕為代表的一部分北府兵中層軍官迅速崛起騰出了空間。
下層軍人的逆襲與火併
劉襲、孫無終為代表的北府兵高層認為,劉牢之死後,桓玄必須和他合作才能控制中央政府,這些判斷並沒有錯誤。恰恰是桓玄錯判了局勢,進京後大開殺戮,隨後迅速篡位稱帝,這一切都顯得過於急躁。桓玄並不是一個無能的人,繼承了桓溫爵位的他一直是東晉政府重點提防的物件,這些年來慘淡經營,慢慢地走上了權力的巔峰。他善於在逆境中殺出重圍,卻從沒經歷過最近這種連續勝利的順境,因此對局勢和節奏的把控逐漸出現了偏差。這就給了劉裕、劉毅、諸葛長民等北府兵中層軍官趁亂崛起的機會。
劉裕等北府兵中層軍官在充分串聯後起兵發難,桓玄被迫退回荊州經營了幾代人的根據地。在桓玄看來,劉裕、劉毅等北府兵新領袖的出身和地位,並不足以號召和團結世家大族。出乎他意料的是,北府兵的新領袖們迅速和以王謐為代表的世家大族實現了合作,隨後一鼓作氣,把桓氏家族經營數十年的荊州地盤都拿了下來,桓玄最終落得個身死族滅的結局。就這樣,僅僅三年時間內,劉裕、劉毅、諸葛長民等人,從北府兵的中層軍官變成了掌握了整個東晉王朝軍政大權的實力派。
如果我們無視劉裕傳記中的宣傳性文字,仔細分辨史料,就會發現,此時東晉朝堂的格局像極了李傕、郭汜等涼州軍閥把控初期的東漢朝廷:
名義上最高的統治者晉安帝類似於漢獻帝,有著廣泛被認可的正統,但已經喪失了權柄。劉牢之為代表的高層在之前紛紛出局,劉裕、劉毅等中層因此憑藉武功迅速崛起成為北府兵新的領袖,這和董卓等涼州集團領袖被殺後李傕、郭汜等中層迅速崛起也極為類似。
北府兵在戰勝了政敵桓氏集團後和王謐為首的世家大族有效地進行合作,在政治和武力上佔據優勢,這和李傕、郭汜等涼州軍閥在進入長安後只殺了王允等幾個刺殺董卓的主謀,卻和楊彪、士孫瑞等士大夫集團領袖有效合作如出一轍。從內部看,涼州軍人在董卓死後公推李傕為首,但郭汜、樊稠等人的實力足以和他分庭抗禮,而此時的北府兵也一樣,劉裕在起兵時被公推為領袖,但是劉毅、諸葛長民等人的性格、資歷和實力也讓他們不可能真正屈居於劉裕之下。
李傕、郭汜等涼州軍頭既沒能處理好和士大夫集團的關係,更沒能處理好涼州軍人內部的關係。一方面涼州軍人不停侵蝕士大夫集團的利益,減弱了自己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各軍頭互相關係的惡化最終導致了集體自殺式的內戰,並且迎來了全部覆滅的結局。劉裕雖然有著極佳的天賦和驚豔的開局,但是要想在這個講究門第出身的年代爬上權力的巔峰,並且凌駕於劉毅、諸葛長民等一起起兵反桓玄的同僚之上,卻絕非易事。部分世家貴族為了防止劉裕權力擴張過快,有意識地支援劉毅進行抗衡,而和劉裕同樣出身較低的劉毅也積極向這些世家大族靠攏。劉裕出身低、發跡晚,在幾年前幫助他逃過一劫,現在卻成為他事業繼續前進的阻礙。
劉裕最終在和一眾同僚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是因為他的軍事能力實在太優秀了,在漫長的對內和對外戰爭中用戰績證明了自己,獲得了廣泛認可。劉牢之之子劉敬宣和外甥何無忌很早都成了劉裕的忠實擁護者,從而加強了劉裕的地位。在討平桓氏集團後,劉裕又成功征服了割據今日山東地區的南燕政權,這使他的威望明顯地凌駕於劉毅等競爭者之上。
起兵之前就是知名賭徒的劉毅坐不住了,這樣下去他只能乖乖給劉裕當小弟,而他並不願意。當時,繼承了孫恩衣缽的盧循再度起兵反叛並擊敗了何無忌,劉毅決定不等討伐南燕未歸來的劉裕,就單獨出兵擊敗盧循,以追趕劉裕的威望。然而比起劉裕來劉毅的軍事能力的確不行,他反而被盧循打得大敗。劉裕趕回國內擊敗了盧循後,劉裕的實力和聲望已經遠遠凌駕於一同起兵的幾位同僚之上了。
不甘心當劉裕小弟的劉毅最終在外出鎮守後起兵反抗劉裕,但是被早有準備的劉裕迅速討平。另一位不甘心當劉裕小弟的昔日同僚諸葛長民則選擇寫信給劉牢之之子劉敬宣,試圖組織一個反劉裕同盟。劉敬宣早年流亡南燕時曾經陰謀推翻收留他們的慕容德,然而以失敗告終。他很明白自己不是搞陰謀的料,所以選擇堅定地站在劉裕這邊,並向劉裕告知了諸葛長民的圖謀。諸葛長民則在不久後被劉裕處死。
到這時,劉裕依靠自己遠超其他人的卓越軍政才能,成為東晉帝國的實際掌舵人,凌駕於昔日一起領銜反對桓玄的北府兵將領們之上。這些昔日同僚要麼對劉裕心悅誠服,要麼被劉裕消滅,但桓玄急於求成而覆滅的前車之鑑就在眼前,劉裕深知自己距離皇位仍然有著相當遠的距離。
出身決定功業天花板
成為掌握軍政大權的權臣是一回事,但是篡權自立卻是複雜許多的系統性工程。桓氏家族經營了大半個世紀,桓玄一著不慎就迅速覆滅。劉裕出身低、發跡晚,更是帶來一個負面效應:已經身居高位的劉裕,缺乏龐大有力的家族成員支援。劉裕早年只有一個女兒。直到桓玄篡位前後,年屆四旬、逐步發跡的劉裕才開始考慮繼承人問題,收了好幾個生過兒子的寡婦為妾。劉裕推翻桓玄後,他新納的幾個妾室一連生了幾個兒子。等劉裕消滅劉毅、諸葛長民等昔日同僚,單獨把持東晉王朝的軍政大權時,他最大的兒子劉義符也不過七歲,對劉裕的事業幫不上任何忙。
俗話說,“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在改朝換代的操作中,家族力量非常重要。曹操統一北方、建立魏國的過程中,曹氏和夏侯氏的家族力量是最值得信賴的基本盤,貢獻了大量人才。司馬家族篡魏過程中,高平陵政變前後許多一線事務都由司馬師實際操作,另一個兒子司馬昭也頗有才能,司馬孚為代表的“司馬八達”及其後代的作用同樣極為關鍵。後來篡奪了劉宋的蕭道成雖然出身一般,但他的兩個兒子齊武帝蕭賾、豫章王蕭嶷和後來篡位侄子齊明帝蕭鸞能力都很卓越,是他篡位中重要的助力。此外,當時的蘭陵蕭氏受益於劉裕繼母蕭文壽族人的身份,在劉宋王朝時發展迅速,枝繁葉茂,蕭順之等遠支宗族都為蕭道成的上臺貢獻了不少力量。而相比之下,劉裕可以依靠的兄弟子侄輩少了許多。
劉裕之母生下他之後就死於分娩併發症,父親也早逝,他是由繼母蕭文壽養大的。劉裕有兩個異母弟劉道規和劉道憐,其中劉道規軍政能力超群,也是北府兵名將之一,戰績卓越,並且時常獨當一面,一直是劉裕最好的創業夥伴,本來絕對是劉裕改朝換代的中堅力量。然而他英年早逝,甚至在劉裕消滅政敵諸葛長民之前就病死了。劉道憐相比之下能力差了許多,劉裕只能讓他幹留守和後勤類的活,結果還留下了貪鄙之名,基本靠不住。
除了兩個兄弟外,劉牢之之子劉敬宣和外甥何無忌也都是可靠的助力。劉敬宣早先反桓玄起事和在南燕的政變都以失敗告終,回到東晉後就放棄了折騰,一直在政治上緊跟劉裕。何無忌從一開始就是劉裕的鐵桿支持者,從劉牢之自殺後就長期跟隨劉裕,起兵時也擁戴他為盟主,這兩個人是劉裕可靠的嫡系。然而何無忌在和盧循的戰爭中戰死,劉敬宣被反對劉裕的東晉宗室刺殺,這兩個人相繼死於非命,對於劉裕來說可謂極大的損失。
在消滅劉毅和諸葛長民這兩個北府兵內部的競爭者後,劉裕繼續著他的功業,收復了桓玄篡位後脫離控制的蜀地,擊敗了司馬休之為代表的東晉宗室反抗力量。隨後他把矛頭指向了佔據關中和洛陽等地的後秦。後秦之前已先後敗於北魏和赫連勃勃,又因為內戰而疲憊不堪,很快被劉裕消滅。到這時,劉裕的功業到達了極致:永嘉南渡後東晉王朝,到這時首次基本收復了包括長安、洛陽兩都在內的黃河以南領土。但是,劉裕出道晚、起步低的後果卻再次展現了出來。
劉裕的大規模作戰行動基本都靠親征,之前留守後方的主要是諸葛長民等北府兵同僚。到後期,劉裕越來越倚仗他的心腹幕僚劉穆之。劉穆之在劉裕的班子裡越來越重要,最後基本同時扮演了劉邦麾下的蕭何和陳平這兩個角色:既負責政務和後勤,也負責監督百官。然而不幸的是,正當劉裕攻佔關中並且在這裡進行善後之時,後方傳來了劉穆之病死的訊息。失去了劉穆之坐鎮,劉裕生怕後方有變,匆匆回到了建康,只留下十一歲的兒子劉義真帶領一群新生代將領留在剛剛光復的關中地區。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劉裕的無奈:在世家大族佔支配地位的年代,劉裕可以依靠自己的武功和威名讓大家名義上服從他。但只有自己本人或者幾個絕對心腹在場時,劉裕才確定自己能把控得住局面。偏偏能力和忠誠度上都絕對值得信賴的弟弟劉道規和劉穆之,以及軍事上足以獨當一面的劉敬宣、何無忌等人,統統在這幾年死去了,以至於劉裕不得不親自疲於奔命。
下來發生在關中的事情更深刻證明了這一點:劉裕麾下的王鎮惡、沈田子、朱齡石等新生代將領雖然作戰水平不差,但是劉裕並不放心獨任其中任何一人,而是選擇讓未成年的劉義真為名義統帥,讓麾下諸將互相牽制。劉義真的年齡哪裡控制得住局面?諸將多次內訌後,被赫連勃勃一鍋端,關中也得而復失。假如劉穆之不死,劉裕親自留下做好善後,自然不怕赫連勃勃。如果在荊州獨當一面七年的劉道規還活著,無論是留守後方還是帶領諸將鞏固對關中的控制,他都足以勝任。然而他們都死在劉裕前面,此時已經五十幾歲的劉裕就很為難:在人均壽命很低的古代,沒有家族力量的幫助,沒有足以獨當一面的嫡系,統一北方和篡晉自立兩件事情,他最多隻能完成一件了。
最終,劉裕放棄了為死在關中的部下報仇的想法,開始一心準備他的篡位大業。這也不難理解:劉裕發跡實在晚,幾個皇子又是他四十幾歲所生。劉裕最終篡位自立時,幾個兒子不過十四五歲的年紀。如果劉裕再不篡位,等他死後,這些未成年的兒子很難繼承他這輩子奮鬥掙來的一切。這樣的話,他就像桓溫一樣功虧一簣了。在經過了多年的周密準備和籌劃後,劉裕終於在他年屆六旬時登上了皇帝之位,開創了劉宋王朝。
劉宋王朝成立。從此寒族開始衝擊士族統治,這標誌著東晉門閥政治的正式結束。來源/紀錄片《中國通史》片段
綜觀劉裕一生的功業,這位起於微末的帝王有著同時代無人能匹的軍事天賦。出身低導致他的事業到三十幾歲時才得以起步,但是卻讓他幸運地逃過了桓玄對北府兵高層的無差別清洗。桓玄的殺戮反而讓他這樣的北府兵中層迅速嶄露頭角,在短短几年內就成為當時東晉王朝主要實力派之一。在隨後的角逐中,他用超凡的軍事能力收服劉敬宣、何無忌等北府兵領袖,並且除掉了劉毅、諸葛長民等競爭者。但是劉裕缺乏家族力量的支援,子嗣都未成年,能力最強、最可靠的弟弟劉道規早死,他信賴並且資歷水平都足夠的劉穆之、劉敬宣、何無忌等人也都死在他前面。這使得他雖然能收復關中,卻找不到一個忠誠和能力足以獨當一面的心腹來委任。最終,他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征服大業,在自己確保能控制的地盤完成了代晉自立。可以說,他的出身在早年幫助他躲過一劫,但最終成為限定他事業高度的天花板。
劉裕之前有著優待禪位君主的傳統。但是劉裕篡位後不久健康便開始惡化,遜位的東晉末代皇帝司馬德文卻正在壯年,而劉裕四十歲之後生的幾個兒子都未成年。劉裕最終選擇謀殺了司馬德文,這雖然是出於無奈,但卻開了一個惡劣的先例。六十年後,劉宋的末代君主劉準在禪位時,深知自己不得善終的他哀嘆道:“願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來源:國家人文歷史
作者:黑色君
【宣告: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