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可歌可泣的英雄有很多,如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在東漢末年這個亂世中縱橫捭闔,大展宏圖,終成帝業。雖然忙碌一生,但也算得壽終正寢,死得其所。
但也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在命盡之時,更多的是遺憾,為自己不能完成使命,或者實現目標而遺憾,甚至“死不瞑目”!
下面為大家盤點三國中十大“死不瞑目”之人,看看他們都為何這樣抱怨?
一,關羽
關羽是三國呼聲最高,民間威望最盛的武將。為何居於榜首呢?因為關羽在鎮守荊州時,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可以說此時的關羽已經將曹仁駐守的樊城團團圍困,志在必得。然後就可以北上中原,完成“光復漢室”的偉大抱負了。
只可惜物極必反,僅幾個月的時間,關羽就從威震天下到敗走麥城,直至被馬忠擒獲,殞命東吳。
可以說,當時的關羽大意失荊州,雖然視死如歸,但也無法接受被東吳謀害的結局。可以說此時的關羽怒髮衝冠,死不瞑目了!
二,姜維
姜維是蜀國後期支柱,其繼承諸葛亮的遺志,多次北伐中原。只可惜事與願違,蜀漢滅亡是上天註定的事。公元263年,後主投降。
然而姜維卻一直想反敗為勝,密謀鍾會造反,但司馬昭早有防備,而且姜維兩人謀事不周,最後被亂軍所殺。而姜維臨死大叫:“吾計不成,乃天命也!”說罷自刎而死。可以說姜維是三國中死得最悲壯之人!說姜維死不瞑目也是相當合適的。
三,諸葛亮
諸葛亮是蜀漢支柱,劉備死後,“興復漢室”就落到了諸葛亮肩上。諸葛亮平定南方孟獲後,便馬不停蹄地開始北伐曹魏。只可惜司馬懿老謀深算,後主昏庸無道,最後諸葛亮積勞成疾,於公元234年病逝五丈原。甚至諸葛亮臨死都在為蜀漢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而為何居於姜維之後呢,可能是諸葛亮之死沒有姜維悲壯吧!
四,孫策
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爆發官渡之戰。而此時的江東孫策已經是六郡八十一州的一方霸主。但當孫策準備偷襲許昌時,卻被許貢門客刺傷,不久後病逝。
孫策將江東大業託付於孫權,而且囑咐道:“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可見孫策對江東是多麼的擔憂,而自己年僅26歲就壽盡了,可以說是抱負為戰,死不瞑目了,不然三國一定更加刺激!
五,太史慈
太史慈是江東大將,但這樣一位忠肝義膽,武藝超群的名將卻在赤壁之戰後不久就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孫權與眾將攻打合肥時,被張遼擊敗,孫權急於報仇,於是採納太史慈的計劃,與戈定來個裡應外合。可惜張遼是三國數一數二的將才,勝不驕,敗不餒,不但平定了叛亂,還將計就計射死了太史慈。
太史慈在臨死前,大呼:“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說罷而亡。
六,劉備
劉備為何同樣“死不瞑目”呢?主要是夷陵之戰劉備戰敗,大好基業毀於一旦,數十萬大軍葬身陸遜之手。而劉備一方面沒有消滅孫權,又將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弄得千瘡百孔,於是不久病逝於白帝城!
七,周瑜
“既生瑜何生亮”估計是很多朋友對周瑜的評價,認為周瑜是為自己的才華不如諸葛亮而死。但真是這樣的嗎?當然不是。那只是表象而已,周瑜之死的根本原因是對自己抱負無法實現,以及對江東未來的無限牽掛。這點與孫策很像,畢竟自己才華出眾,正當為孫權征戰天下之時,卻不幸隕落,其中有多少“死不瞑目”估計只有周瑜自己知道了!
八,張飛
張飛為何也在其列,因為張飛真的做到了死不瞑目,但他的“不瞑目”,是真的沒閤眼,就被範強,張達殺害了!
但張飛臨死前仍然是思念關公,誓必踏平江東,為關羽報仇。所以說張飛做到了真正的“死不瞑目”!
九,荀彧
荀彧作為曹操的首席謀士,為何也是“死不瞑目”?主要是因為曹操貪得無厭,群臣推舉做魏公,這就超越了臣子界限,威脅到了漢朝統治!而荀彧此時雖然當眾駁斥百官,但已經毫無作用,最終荀彧憂鬱而死。當然原著中說是被曹操逼死的,自己辛辛苦苦輔助曹操成就霸業,到頭來卻是國賊,想必也要“死不瞑目”了!
十,龐統
龐統是與諸葛亮齊名的大才,龐統謀略過人,善於隨機應變。誰知正當龐統隨劉備進軍西川時,卻死於了落鳳坡,當時年僅37歲。可以說失去龐統,是劉備不小的損失,龐統本當幫助劉備奪佔兩川,進取天下,不想中道而別,不禁為龐統嘆息!所以龐統“死不瞑目”也是情有可原的!
綜上十人都是三國翹楚,但都有所遺憾。最終“死不瞑目”。然而劉關張,諸葛亮,龐統,姜維等人都榜上有名,也從側面說明,蜀漢大業對劉備方壓力確實太大了!稍有不慎,就會遺憾終生!
而呂布
(以上資料主要參考《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