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鑑史人
編輯┃鑑史人
1980年,聶榮臻元帥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一位身份特殊的日本女子。
她在見到聶元帥那一刻,就顯得異常的激動,聶元帥與她握手之後,這位女子忽然淚流滿面,用不流暢的中文叫了一聲“父親”!
1992年,聶榮臻元帥在彌留之際,將自己的女兒聶力喊到了病床旁,並特意囑咐她:“有機會一定要到日本去看看妹妹”!
圍在病床旁的其他親人們可能對於這個“妹妹”有絲毫不解,但女兒聶力深知這個“妹妹”對於父親有何種意義。
與“日本女兒”的因緣巧合
1939年年底,日軍推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想一舉拿下正太鐵路沿線的各個交通樞紐,鐵路、隧道、橋樑等地全都被日軍派遣了大量兵力守備。
八路軍為了打破這一封鎖,在運籌協商多次之後,劉伯承和聶榮臻總司令提議開展“破襲戰”。
1940年8月20日,一場自抗戰以來兵力最多、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百團大戰,在華北平原徹底打響!
聶榮臻司令帶領了三個小縱隊進軍地方營地,可就在戰鬥進行到一半時,負責進攻井陘煤礦的晉察冀軍區三團的通訊員楊仲山,意外地發現了一個落單的日本小姑娘。
小姑娘身邊還躺著一名女子的屍體,小姑娘應該是被嚇到了,站在戰場中不知所措,似乎忘記了自己正面臨著極其危險的炮火之中。
當時情況緊急,看到一個孩子站在戰火紛飛中,換做任何一個八路軍戰士都於心不忍,雖然戰爭是殘酷不堪的,但孩子永遠都是無辜的,所以楊仲山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冒著被子彈擊中的風險跑過去一把救下了這個孩子。
後來經過調查得知,這個小姑娘叫做美穗子,美穗子的家就住在這附近不遠。
父親是井陘煤礦火車站工作的加藤清利,戰爭打響的時候,母親認為家裡根本沒有防禦工事,經不起炮火的轟襲,所以帶著美穗子前往有日軍駐守的碉堡之中,而父親則是帶著妹妹美餾子逃入礦井中。
可是子彈是不長眼睛的,美穗子的母親在途中不幸被子彈打中,永久地倒了下去,好在楊仲山發現的及時,才將美穗子救下。
“日本人該不該救?”
楊仲山在救下美穗子之後,帶回了臨時營地,不過隨之而來的是一片爭論聲。
要知道,這次戰爭的對手就是日本,而作為日本人的孩子,這個小姑娘的去留問題自然產生許多分歧。
有人認為日本人殘害了中國無數的家庭,多少孩子因為戰爭而死,如今這小女孩的下場是罪有應得,是父母做的惡,報應來了,讓八路軍戰士去救日本人的孩子真的有悖人倫。
不過這樣的聲音在營地裡只是少部分,大多數人還是認為,日本人固然可惡,但是孩子絕對是無辜的,上一輩的恩怨不應該讓孩子去還。
眼看這爭論的架勢越來越兇,聯絡員趕緊聯絡了司令員聶榮臻,聶榮臻在知曉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表示:“戰火無情,幼子無辜,戰爭之下沒有贏家。”
隨後讓屬下務必將女孩帶回大本營,沒有命令不得隨意處置。
就在楊仲山準備啟程將女孩送到大本營的時候,攻打老礦區那邊的同志傳回線報,表示也找到了一個日本女孩,在小女孩的旁邊還有一具燒得“半焦”的男子。
經過調查發現,這個女孩就是美穗子的妹妹,而身邊的男子正是美穗子的父親。
這裡其實還有一個小插曲,當時發現美穗子父親的時候,並沒有斷氣,而是被八路軍送到了附近的醫院,但是經過搶救之後,還是由於傷勢太重,搶救無效死亡了。
在彌留之際,父親握著八路軍的手,用不流利的中文加上手勢比劃,讓八路軍們務必幫忙照顧自己的兩個女兒,我們的八路軍戰士自然是答應了一位父親在生命最後的請求。
元帥親自接見
在得到聶元帥的吩咐之後,八路軍戰士也是不敢怠慢,立即動身將兩個小女孩送往元帥所在的指揮所。
因為妹妹腳受傷了,楊成武司令員就將兩個小女孩用一個挑擔挑著,不知道是被嚇著還是怎麼,兩個孩子一路上也沒有說話,只有兩隻大大的眼睛四處張望。
這楊司令員也是怕孩子嚇出什麼毛病,一路上也是連哄帶逗,但是小女孩還是不為所動,到了吃飯的點,小女孩也是不肯吃東西,好在估計是太累了,沒過多久就睡著了。
等小姑娘醒來的時候,楊成武已經到達了元帥的指揮所。
聽到小姑娘來的訊息,聶元帥也是非常高興, 看到兩個“小客人”之後,聶元帥當即從口袋中拿出兩顆紅棗送到美穗子的嘴裡,和藹地說:“這個好吃,甜甜。”
應該是身邊圍了太多人,導致姐妹倆非常拘謹,眼神裡也充滿了恐懼,也沒敢要元帥的食物,畢竟聽到有日本女孩來到指揮所,大家都想來看下熱鬧。
而妹妹估計是太餓了,一直在嚎啕大哭,元帥也猜到孩子應該是餓了,但妹妹年紀太小,根本吃不了其他食物,所以立馬派人去村裡找一個能夠餵奶的奶孃。
而為了打消姐妹的戒備心,聶元帥洗了一個梨子溫柔地遞給美惠子吃,或許是元帥的溫柔感染到了美惠子,也或許是身邊人變少了,放開了許多,看著眼前這個和藹如何父親一般的人,美惠子自然也平和了許多,接過元帥的梨子,大口吃了起來。
這裡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小插曲,當時女孩們剛送來的時候,元帥還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只聽見大一點的女孩嘴裡一直喊著“興子、興子”,因此元帥以為女孩叫興子,以至於晚年想起這個日本孩子的時候,第一反應也是叫她興子。
不過後來在找了一個會日語的小戰士翻譯後,才得知小女孩一直喊的是“媽媽死了”,但是日語裡的“死了”和中文“興子”發音有點像,這才鬧了這麼一個小笑話。
元帥收養孩子
《抗敵報》的戰地記者當時聽到八路軍收留了兩個日本小姑娘,也是特別感興趣,連夜趕到了指揮所,也是見證了元帥對待日本小女孩溫柔的一面,在遞梨子的時候還抓拍到了那超越種族、超越敵我的溫情瞬間。
不過有意思的是,元帥知道被抓拍之後,大方地說道:“要照就照張正面的,來。”說罷便拉著小美惠子的手,面對著鏡頭留下了這張珍貴的照片。
拍完照元帥還對身邊人說道:“孩子是無辜的,敵人雖然殘忍地殺害了我們無數的同胞和兒童,但我們決不能傷害日本人民和他們的後代。”
群眾聽到如此一番話,無不被聶元帥的氣度所震撼到,確實,雖然戰爭是無法避免的,但因上一代的恩怨去傷害這些無辜的孩子,實在有昧良心!
在之後的日子裡,聶元帥將五歲的美惠子安排到了自己的指揮所裡,美惠子也是很乖,不搗蛋不哭鬧,每天就跟在元帥後面,元帥也是一有空就親自喂美惠子吃飯,給他削水果。
而妹妹琉美子,元帥也是專門安排了一個奶媽——許秀妮,許秀妮在聽說聽到小娃娃的父母雙亡,只有一個姐姐相依為命之後,便毫不猶豫地接過了還在襁褓之中的琉美子。
雖然兩個女孩是日本人,但在元帥心裡,他們只是兩個毫無惡意與世無爭的孩子,僅此而已。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帥也發現,這兩個孩子一直留在指揮所也不是長久之計,一來這裡畢竟不是他們的故土,二來自己和將士們經常要作戰,此地也是戰爭指揮所,這樣的成長環境對孩子來說,確實不是太好。
再三考慮之後,元帥還是覺得將孩子們送還給日本人比較好,最後決定將兩個孩子送到石家莊的日軍營地。
日本人敬佩元帥的所作所為
決定好送小女孩回日本營地之後,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誰去送,畢竟元帥這邊還要忙於戰事,在考慮之後決定拜託可靠的老鄉——李化堂,將兩個孩子送回日本軍營。
日本小孩要走的訊息沒過多久就傳遍了整個村子,聽到這個訊息,村民們紛紛湧到李化堂門前的打麥場裡去送這姐妹倆最後一程。
由於路途遙遠,擔心孩子在路上會餓會渴,聶元帥還在李化堂挑的筐裡放了梨子雞蛋等食物。
並且對李化堂語重心長地講道:“同志,你的擔子可不輕呀!你們要萬無一失地把孩子送到日軍駐地井陘縣城,路上要小心謹慎,不能有半點差錯啊!”
聶元帥在美惠子的挑子裡還放了一封信給日本軍官,信裡的內容大致如下:
日本軍官長士兵諸君:
日閥橫暴,侵我中華,戰爭延綿於茲四年矣。中日兩國人民死傷殘廢者不知凡幾,輾轉流離者,又不知凡幾。此種慘痛事件,其責任應完全由日閥負之。
此次我軍進擊正太線,收復東王舍,帶來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於炮火中,其父於礦井著火時受重傷, 經我救治無效, 不幸殞命。餘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僅五六齡,一女尚在襁褓中,徬徨無依,情殊可憫。經我收容撫育後,茲特著人送還,請轉交其親屬撫養,幸勿使彼輩無辜孤女淪落異域,葬身溝壑而後已。
——節選聶榮臻回憶錄《大戰中的插曲》
其實李化堂這一路並不容易,路上到處都是戰火,好不容易到達石甕村之後,前方就傳來炮火的轟炸聲,最後李化堂為了安全起見,只得在這裡將孩子交給了駐在石甕的八路軍。
李化堂跟將領們說清了來由,並將聶元帥親筆信交給石甕村的戰士,將士們看見確實是聶元帥叮囑的事情,自然不得大意,於是立刻將此事安排下去。
裝著兩個日本孩子的挑子就這樣一個肩膀換一個肩膀的,一站接著一站地傳遞著,最終終於到達了日本軍營。
日本將領看到這兩個日本孩子也是非常震驚,而當他看到聶榮臻元帥寫的信之後,除了對元帥的十分敬佩之外,更多的是萬分慚愧!
聶元帥的“漫漫尋女路”
在處理完日本孩子的事情之後,聶元帥還是繼續帶領著將士們衝鋒陷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邪惡終究是戰勝不了正義,新中國建立之後,戰爭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進入80年代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好了起來,報社也發展了起來,解放軍畫報社社長在整理資料的時候看到了那張聶元帥和美穗子的合影照片,於是找到了解放軍報社副社長姚遠方,請求他務必為此報道一篇文章,來歌頌偉大的八路軍!
姚遠方在得知這個訊息之後,表示也非常感興趣,而且自己曾在晉察冀根據地工作過多年, 對這件事也是記憶尤深。姚遠方在聽取了多個當事人講述已經查閱了不少資料之後,就開始著手寫文章了。
1980年,人民日報發表了姚遠方的文章,文章標題是《日本小姑娘,你在哪裡》,這篇文章一經發布,立刻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各大報社也是爭相轉發,於是聶榮臻戰場救孤女的故事才被廣為人知!
不久之後,文章也傳到了日本,1980年春,日本著名的《讀賣新聞》轉載了姚遠方的那篇文章,並且是頭版頭條刊登,標題則是《美穗子姐妹,中國元帥聶榮臻想念你們》,不只是轉發,日本報社還專門派人來拜訪姚遠方瞭解更詳細的事情經過。
姚遠方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日本記者聽完之後大感震撼,表示一定要幫忙找到這姐妹倆,並且看看有沒有可能姐妹去拜訪一下聶元帥。
中國元帥援助戰爭孤兒的故事在日本一經報道,也是迅速引起巨大響應,憑藉報道和當年的照片,並且在中日兩國熱心人士的積極努力下,沒過多長時間,《讀賣新聞》方面表示姐妹的下落已經打聽到了。
不過妹妹琉美子當初因為身體太虛弱,後來送往醫院搶救無效而去世了,而美穗子如今住在宮崎,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家庭,開了一間商店,有三個可愛的孩子。
美穗子還為元帥寫了一封信,表示自己非常激動,想即刻就去拜訪聶元帥。
“父女”時隔40年再次相遇
在社會各界的努力協商下,美穗子得到了中國駐日大使館的訪華請帖,並於1980年7月,帶著全家人專程從日本趕到北京來看望自己的“中國爸爸”
此次會面被安排在人民大會堂,當天美穗子早早地就起床等待了,她跟丈夫說自己徹夜未眠,難以掩飾自己的激動之情,時隔四十年,自己終於可以當面感謝救命恩人了。
歲月已經走過了四十載,此時的美穗子已經不是當年那個瞪著大眼睛四處張望的小姑娘了,而是臉上添了幾分皺紋的45歲婦女;聶榮臻也少了一絲當年橫刀立馬的元帥風範,取而代之的是歲月的痕跡。
雖然容貌被歲月給雕琢成此般模樣,但不變的是兩人之間特殊的“父女情”,兩人相遇的動容的時刻也被在場的記者拍了下來。
兩人一時竟無語凝噎,只是緊緊地握著對方的手。美穗子不知該如何表達自己對元帥的感激之情,只是用自己的額頭輕觸元帥的手,以表達自己最大的敬意!
美穗子緊接著表示此次來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幫一些參加過侵華戰爭的軍人帶口信,他們誠懇地向全中國人民道歉,他們只能自己做了無法被原諒的事,今後一定會為中日友好獻出一份力!
聶元帥聽完之後,也動容地表示:“中日友好是人間正道,和平共處才能共同發展”!
結語
日本侵華戰爭給中華兒女帶來的傷痛毋庸置疑,這些侵華軍人們固然可惡,縱然該天打雷劈,但對於像美穗子這種同是戰爭受害者的人來說,他們只是普通的日本百姓,他們不應該被冠上罪人的名頭,侵略者才是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