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1863年李鴻章率軍進攻蘇州,但太平軍在慕王譚紹光指揮下嚴防死守,被阻堅城之下的李鴻章一籌莫展。這時候上海洋槍隊的隊長戈登,偵知了蘇州城裡的慕王譚紹光與納王郜永寬等八員大將關係不合,他就建議李鴻章以高官厚祿引誘郜永寬等人殺譚紹光、獻城投降。你還別說,這個戈登竟然還會使用離間計,不知道他自學過《孫子兵法》沒有?
一、李鴻章接受了戈登的建議,很快付諸了實施。
淮軍參將程學啟原是太平軍的降將,他與納王郜永寬等人關係不錯,就被李鴻章派去與納王郜永寬聯絡。
郜永寬等人為了保險,就請戈登主持了談判並擔保談判結果能夠執行。
戈登在談判中,擔保太平軍投降將領們的生命財產安全、許以二品武職,雙方立下誓言折箭為盟。
於是郜永寬等人依約殺了慕王譚紹光,出城投降並獻上首級。
李鴻章接受了太平軍的投降後,但內心並不信任他們怕他們再反,就瞞著戈登設下了鴻門宴,在酒席上將郜永寬等八人斬殺,隨後捕殺了郜永寬的部下一千餘人。
二、李鴻章的拋棄諾言蘇州殺降,在全國掀起了軒然大波,西方媒體更是口誅筆伐千夫所指,更是惹惱了這次誘降的擔保人戈登,他上門前來找李鴻章決鬥。
在洋槍隊隊長戈登看來,李鴻章此舉是對他人格和榮譽極大地詆譭。
作為一個貴族和紳士的戈登,他崇尚“責任和榮譽重於生命”,按歐洲慣例戈登選擇了不惜以生命代價來維護榮譽。
憤怒至極的他單槍匹馬來到了淮軍大營,向李鴻章發出決鬥邀約。
其實中國也是講究一諾值千金的,答應了的事情要執行,你李鴻章只是懷疑郜永寬以後有可能能再反,這是不義在先。假如郜永寬他們真的反了,你怎麼殺他們恐怕都不會有人說閒話了。
三、沒有誠信的李鴻章,卻是得到了包括老師曾國藩在內的當朝士大夫們的擁護,他們認為李鴻章所作所為天經地義、大快人心。
李鴻章殺了太平天國的降將後,他的恩師曾國藩對他表示了支援和極大的讚許。
曾國藩在給李鴻章的信中說:“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我靠,這真是顛覆了我的認知,翻譯一下這句話的意思,那就是說,誠實守信那是小人物才要做的。像我們這樣的大人物,只要行事符合道義,管它什麼言必信行必果,根本不必在意!
這與中國的另一句話“大丈夫行事不必注重小節”,其實有異曲同工的作用。
我們很多中國人都不明白的道理,戈登一個西方人當然也不理解了,他堅決要求決鬥!
戈登的這種決鬥要約,在李鴻章眼中看來更是幼稚地可笑,就與小孩子打架差不多,他當然不會同意、也不屑於與人野蠻地決鬥。
戈登不達目的不罷休一直糾纏李鴻章進行決鬥,李鴻章不勝其煩。
如果是一箇中國人這樣找麻煩,早讓人拉出去殺了,但洋人李鴻章也不想惹,於是他讓大清海關總稅務師、英國人赫德出面許諾給戈登七萬大洋作為犒賞和讓步的條件。
戈登根本不動心,大洋一個也不要!
無奈之下,李鴻章又搬出了戈登的好朋友馬格理充當和事佬。
馬格理長期在中國生活,懂得中國的文化和英國的文化,在他的勸說下,戈登終於明白了李鴻章是不可能接受決鬥的也不會承擔殺降的任何責任。
無奈中戈登只好提出最後的一個要求:讓李鴻章向上海的英、法、美等國使團去函,解釋蘇州殺降是中方(李鴻章)的決定,與他戈登無關,以保全戈登的人格和榮譽。
結束語:李鴻章很快向上海的英、法、美等國使團發了函,戈登也就不再鬧事,此事最終了結。
在這件事中,我們也看到了中西方高層次文化中的差異。不知道大家對此事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