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揚文字的英雄
學習黨史,必然要提到的英雄人物,是李大釗。學習李大釗,令我滿心崇敬的,是他的文字。
李大釗在東京早稻田大學學習時就積極投身愛國運動的事業,當日本帝國主義向袁世凱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後,他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總會的愛國鬥爭,他起草的通電《警告全國父老書》引起有志之士的共鳴。他在回國後,受到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鼓舞和啟發,先後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和《布林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和演說,成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之後,他在《新青年》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開始廣泛傳播的重要標誌。
他的文字,是武器、是號角、是喚醒廣大民眾奮起抗爭的動員令、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有力的傳播通道。不僅如此,他的文字,之於生活、之於生命、之於人生都有啟示意義。他在《簡易生活之必要》一文中,勸告人們不要成為物質的奴隸:“吾人自有光明磊落之人格,自有真實簡樸之生活,當珍之、惜之、寶之、貴之,斷不可輕輕擲去,為家族戚友作犧牲,為浮華俗利作奴隸……”在文章《犧牲》中,“為庶民求解放,一生辛苦艱難”的表述解答了為什麼本可以生活得舒適安逸的他偏偏選擇了別樣的道路,甚至為此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然而,在英雄眼中,犧牲並不可怕。“人生的目的,在發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為發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展,有時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這段文字,有詩、有畫、有聲、有景,輕描淡寫,卻力超千鈞,他用自己短暫的生命,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壯麗的篇章,為中國共產黨人作出了表率,他的崇高革命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其中的意義,早已超越文章本身,突破文字的侷限,足以產生震撼人心的效果和氣吞山河的力量。
文字的力量,思想的光芒,足以穿越時間。透過一段段文字,或文采斐然,或樸實無華,或娓娓道來,或氣勢雄渾,你會感受到李大釗對生死存歿的清醒認知,對信仰的執著追求。在當時那個傳播手段單一、傳播途徑匱乏的年代,他的文字產生了巨大的動能,影響帶動了很多人開始奔波忙碌,不是為了個人的生死榮辱,而是為了千萬大眾的幸福,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強大。
其實,文字不是僵化的,也不是生硬的,我崇拜以文字為武器的英雄,更堅信文字的力量。“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李大釗撰寫的經典文章恰如他革命的一生。正所謂“得時無怠,時不再來”,作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更加深刻地明白,應緊跟時代脈搏,以心中的英雄為榜樣,讓激揚的文字迸發無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