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時期,許多人們都吃不上飯,一年到頭都可以說是見不到葷,人們能吃上一頓飽飯都已經非常滿足了,那時的資源也十分的稀缺。
我們今天所說的人物不僅一週能吃上兩頓肉,並且國家給他的津貼是朱德的三倍。這個人就是胸懷音樂救國大志的洗星海,他創作了《黃河大合唱》、《義勇軍進行曲》、《紅江滿》至今還廣為流傳。
洗星海,出生於1905年6月13日,在澳門的一個貧苦家庭,1911年洗星海就和母親去新加坡謀生了並且洗星海進入了新加坡養正學校,區健夫老師非常賞識洗星海的音樂天賦並推薦洗星海去了學校軍樂隊,從此洗星海接觸到了樂器和音樂的訓練。
1918年,洗星海的母親為了讓洗星海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想盡辦法來到廣州,洗星海進入了中山大學學習小提琴,也是那時洗星海正式接觸到了正規的音樂課。
進入中山大學後洗星海賣書、筆、紙並加入南嶺銀行樂隊這兩個工作來補貼家用,之後洗星海成為了附中管絃樂隊的指揮還因此得到了“南國簫手”的雅號,就連培正中學也要邀請洗星海去當音樂老師和樂隊指揮,1926年,洗星海考入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
1929年,洗星海告離開故鄉和家人踏上了巴黎求學的道路,在求學的路上洗星海受盡了屈辱和磨難,冼星海做了很久的心理鬥爭終於決定了,離開了母親。當時洗星海身無分文,冼星海無奈賣掉了自己心愛的小提琴,拿著一點點打拼出來的50法郎,50法郎就連一張環境很簡陋的四等船票都買不了。冼星海在輪船幹著很苦很累的工作,用勞動力掙來的船票,一路辛苦了二十多天後,到達了巴黎。
洗星海在巴黎得到了學業友情和愛情的甜蜜,收穫了音樂的碩果,當祖國陷入水深火熱的時候日軍踏入了我國的土地,在國家危難時刻,洗星海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巴黎的優厚待遇下定決心回到了祖國,並離開了熱戀中的法國女友。
洗星海滿腔熱血,懷著音樂救國的大志,還譜寫出了一曲曲鬥志昂揚的音樂,來喚醒人民群眾的鬥志,回國後洗星海積極參加了抗日救亡運動,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本來沒有人會認為他能寫出什麼好的作曲,結果一張口立刻驚豔了許多人,就連毛澤東都送他一支很珍貴的筆。
在洗星海短暫的40年人生中,從普通的貧苦群眾到偉大的音樂家,洗星海能到達如此高的境界,與洗星海自身的努力,能力,思想境界的追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