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位於江西中部,贛江中游,西接湖南,南攬羅霄山脈中段,據富饒的吉泰平原,是江西建制最早的古郡之一,是贛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吉安也是贛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自古乃人文淵源之地,孕育了自成一系的江右廬陵文化,素有“金廬陵”、“江南望郡”、“山水福地”、“文章節義之邦”、“狀元之鄉”、“才子之鄉”、“廬陵風光半姑蘇”、“將軍市”、“紅色搖籃”、“革命聖地”的美譽。革命搖籃井岡山就誕生於此地。
獨特的地理優勢,壯麗的山川大地,從古至今,這裡人傑地靈,人才輩出,鑄就了許許多多的英雄豪傑。今天我們要講述的老革命家陳正人將軍,就是從吉安這塊紅色土地上走出來的開國元勳,被譽稱為“井岡山”之子。
陳正人出生於革命家庭,母親是一位革命烈士。他18歲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歲參與組建遂川地方黨組織,是萬安暴動的組織者,毛主席上井岡山的介紹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曾做過毛主席的副手。
建國後,陳正人的成就很大,身上的頭銜很多。他是新中國江西省的第一任省委書記,擔任過八機部部長和工程部部長等職,官至正部級。那麼,在陳正人的革命生涯中又有哪些傳奇經歷呢?
陳正人,原名胡思義,1907年出生於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盆珠鄉大屋村一個破落的地主家庭,父親是一名晚清秀才,在當地也算是一位有學問的人,所以很重視兒子的教育,在陳正人幾歲時就送他去學堂唸書。
在陳正人8歲的時候,災難突然降臨到他的頭上,父親不幸病故了。家裡的頂樑柱突然倒塌了,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很快就陷入困境中,柔弱的母親也因為過度操勞和傷心,很快就累到了,家裡再也拿不出錢供他去上學了。
為了謀生,母親打算送他去當學徒工,可從小聰慧好學的陳正人一心想繼續上學,母親只好四處借錢送他繼續上學。陳正人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發奮苦讀,一直名列前茅。16歲時,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吉安省立第六中學讀書。
在吉安求學期間,陳正人在接受文化知識的同時,也閱讀了大量進步書籍,接觸了馬列主義先進思想,深受啟發,積極參加進步學生愛國運動,很快就成為了學生運動的骨幹力量、進步學生領袖,帶領學生積極宣傳先進思想,邁上了他革命征途的第一步。
1925年,由於表現突出,組織能力強,陳正人被吸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以後,開始了他波瀾壯闊的職業革命者新徵程。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革命形勢異常嚴峻。在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鼓舞與推動下,陳正人參與領導了著名的萬安暴動,這次暴動意義深遠,被稱之為“全省蘇維埃革命的訊號”。經過兩個月的艱難苦戰,在江西境內成立了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年僅20歲的陳正人就擔任了這次農民運動的領導人。
陳正人在萬安暴動中的領導組織能力,深得毛主席的欣賞和器重。此時毛主席正帶著秋收起義隊伍向井岡山進發,在打下遂川縣城之後,隨即任命陳正人擔任遂川縣委書記,以此開啟工農革命的新局面,為工農紅軍上井岡山開啟一條通道。
由於陳正人是遂川本地人,又是遂川工農革命的主要領導人,群眾基礎很好,他上任後,很快就揭開了遂川土地革命戰爭的序幕,打土豪劣紳,分田分地,建立地方政權。遂川工農革命的迅速發展,為工農紅軍向井岡山進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也成為了毛主席開闢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骨幹之一。
當時,井岡山活躍著兩支重要的武裝力量,那就是王佐和袁文才的劫富濟貧部隊,很受老百姓歡迎。毛主席帶領的紅軍隊伍如果要想在井岡山立足,就必須將這兩支隊伍拉入革命隊伍,毛主席也是將這個重任交給了他高度信任的陳正人去處理。
陳正人臨危受命,運用自己非凡的智慧和高超的談判藝術,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於說服了王佐和袁文才,最終將兩支隊伍成功拉入紅軍隊伍,從此開啟了一段輝煌的革命歷程,建立了第一個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根據地。
毛主席擔任中共湘贛邊界特委書記時,點名讓陳正人擔任副書記,成為了他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得力助手。後來,陳正人還擔任過中共江西省委書記,參加了中央蘇區的歷次反圍剿戰鬥,立下了不少戰功,是中共元老級人物。
全面抗戰爆發後,陳正人出任陝甘寧邊區教育廳長,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宣傳部長等職,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毛主席親自點名,要陳正人奔赴東北,擔任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主任,中共吉林省委書記兼省軍區政委等職,著手地方政權建設,剿匪清霸,維護社會秩序,積極發動群眾參軍參戰,恢復經濟,將吉林打造成我軍東北戰場的核心後方基地,為解放軍奪取東北戰場的最後勝利,以及解放全中國作出了巨大貢獻。
1949年5月,隨著國民黨軍的兵敗如山倒,和解放軍的勢如破竹,解放全中國大局已定。由於江西是解放軍南下廣東,西進雲貴的必經之路,政治地位和戰略地位都相當重要,必須挑選一位能夠獨擋一面、總攬全域性的領導人去主政。
毛主席想到了曾經擔任過江西省委書記和自己副手的陳正人,便一紙調令,將時任吉林省委書記的陳正人從東北調往江西,出任江西省委書記兼省軍區政委,成為了江西省第一任省委書記。
由於歷史的原因,江西全省各地土匪猖獗,尤其是在國民黨軍潰敗之後,在一些敵特分子的操縱和指揮下,盤踞在全省各地的土匪武裝,以及反動勢力和國民黨殘餘勢力相互勾結起來,打著“救國軍”的旗號,企圖開闢所謂的“敵後戰場”,作最後的垂死掙扎。
陳正人在江西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展剿匪鬥爭,他根據在東北剿匪的成功經驗,結合江西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剿匪方案,採取“以軍事打擊為主,政治瓦解為輔”的策略,集中主要力量打擊主要股匪。
同時,他深入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性的剿匪武裝,把地主鄉紳家中隱藏的槍支都挖出來,集中所有力量,形成一個全民剿匪的戰場,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大股土匪基本殲滅。
如李逢春、肖家璧等一大批罪大惡極的匪首全部剿滅乾淨。到1952年年底,共殲滅土匪252股,總計5.29萬餘人。至此,江西境內的匪患基本得到了根治,新生的人民政權得到了穩固和發展,維護了社會秩序,人民過上了幸福安寧的日子。
緊接著,陳正人著手農村土地改革,分田分地,長期受到壓迫和剝削的農民都分到了田地,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大力發展生產,把一些山林、魚塘也全部分給農民,尤其是那些長期被地主惡霸所壟斷的湖、沼、河、港全部收歸國有,由人民來管理,滿足了農民對土地和生產資料的渴求,極大地改善了農民的生活。
建國之初,由於久經戰亂,整個江西的城市都陷入困頓之中,工商業停止,物資匱乏,不法商人趁機哄抬物價。陳正人立即統一財政管理,明令禁止使用銀元、銅元,統一使用人民幣流通,發行公債,緊縮開支。
他還統一稅收管理,物資調配,建立金融機構,加強對現金的統一管理,及時恢復發展工商業,穩定物價,很快就扭轉了江西經濟混亂狀態,工商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實現了財政經濟的好轉,極大地提高了江西人民的生活水平,深受江西人民的愛戴和尊敬。
之後,陳正人又調往北京,擔任國家工程部部長,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副部長,農業機械部長、黨委書記,八機部部長、黨委書記等職,他幹一行,精一行,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可謂是嘔心瀝血,奮鬥不止。
1972年4月6日,陳正人病逝於北京,享年65歲。陳正人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無私奉獻的一生。他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革命精神永垂青史,是我們年輕一代學習的楷模,激勵我們奮進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