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將不經意間,打贏了清朝末年,最難得的一場對外戰爭
“退休”的馮子材,打敗法軍為何被強迫停戰,不敗而敗是怎麼回事?
我國近代史上喪師辱國之事層出不窮,而1885年馮子材等在鎮南關(今友誼關)至越南諒山一帶的援越抗法戰爭卻戰績輝煌,大張國威。那時,馮子材年近七十,“退休”在家,身邊沒有一名老兵,舊部大多星散。他住在欽州城外六里的白水塘村,常穿著短衫草鞋,與家人一同下地勞動。不認識他的人誰也想不到這樣一個淳樸的“老農”,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老將身處田園,心裡仍然惦記著國境的安全。他率同子侄輩在勞動之餘,不忘習武,保持軍人的本色。1883年後,眼看法軍進犯,舉國上下人心惶惶,他的心情很不平靜。他曾上書給新任兩廣總督張之洞說:與其被動挨打,不如先發制人。他要求清政府給他一萬五千軍隊,讓他從欽州進入越南東北部開闢第三戰場,以牽制侵略軍。可是清政府只給他一個“督辦高、廉、雷、瓊四府團練”的虛名,既不給糧餉,又不給武器,地方官紳也陽奉陰違,致使工作很難開展。他為此又上書瀝陳苦衷說:“子材以告病在籍人員,忍欲親身往催。奈何經費別無所出,不過具備文行而已。”
後來由於形勢緊急,張之洞才撥給餉銀五萬兩,要馮子材招募十個營的軍隊。馮子材立即委派十多個營官,到欽州城、久隆、大寺、小董等地招兵。四鄉人民聽說馮子材要起兵保家衛國,都踴躍參軍。幾天之內就募集四五千人。其中哨官以上軍官大多曾跟隨馮子材打過仗,有一定的作戰經驗和組織能力。這支新軍很快成立起來,以馮子材的字命名,稱為萃軍。軍餉拮据,當兵的月餉三兩六錢,武器是臨時湊合的一些大刀、長矛、少數打子彈的鎖頭槍算是最精利的了。重武器有幾門大炮,炮筒是木製的。軍隊沒有棉衣,除了每人發一件背心褂,褂上寫著個“勇”字算是號衣外,兵士們所穿衣褲全都是各人自己帶去的,式樣和顏色金不統一。
部隊只經過幾天的編練,教會怎樣放槍,怎樣製作“先鋒煲”(用瓶罐當外殼的土手榴彈),就進赴前線。廣西巡撫潘鼎新見這支隊伍“軍雄不壯”,認為不堪擔當正面的防務,教他們離開鎮南關,返回東路,不久鎮南關失陷了。
潘鼎新棄軍逃跑,前敵指揮機關癱瘓,諸將公推馮子材為前敵主帥。他在行軍途中接受了“幫辦”的任命,並續招八個營的新兵,從此萃軍承擔起正面抗擊法國侵略軍的任務。
馮子材等考慮到敵我武器對比非常懸殊,決定選取有利地形以近戰取勝的戰略方針。於是在鎮南關後四公里的地方,利用東西兩邊的高山構築營壘,並用土石砌起一條三里的長牆,橫過山谷把兩邊高山聯結起來,擋住法軍入侵內地的要道。長牆外挖有四尺寬的深壕。長牆後面不遠處又築一條平行的長牆。兩牆之間駐有重兵,牆上開有幾個柵門,準備等敵方炮擊後,敵大隊逼近牆前,就突然開棚殺出,以近戰肉搏。
他派人去龍州和欽州趕製大批大刀,加緊訓練大刀隊。大刀隊緊伏在各個柵門兩側。每人都準備好自制的先鋒煲,煲內裝滿火藥,用沙紙作引繩,以備肉搏時投入敵陣,助長聲勢。在整個備戰過程中,馮子材處處身先士卒,激勵士氣。三軍振奮,“誓與長牆共存亡”。
防務準備就緒後,馮子材分派部分軍隊主動出擊,奇裁扣波、夜襲文淵,初戰告捷,大大鼓舞了三軍計程車氣,連原先出關作戰敗陣潰逃的桂軍散兵遊勇,也有不少要求加入蘋軍抗敵。
法軍捱了幾次打後決定報復,出動了大部隊分兩路來進攻蘋軍所在的關前隘營壘。這正是蘋軍所等待著的大決戰。在佈置好的袋形陣地面前,形勢對蘋軍有利,對法軍不利。但法軍依仗炮火猛烈,連續攻下東嶺上的三個營壘,並搶佔西面盆谷南端的幾座小石山,兩軍對峙,戰況十分激烈,佔領了東嶺三座營壘的法軍一面繼續爭奪第四座營壘;一面居高臨下用密集的炮火向長牆射擊,掩護關道上的法軍從正面進撲長牆。頓時長牆內外炮火紛飛,槍彈如雨。蘋軍中的戰士多數是沒有打過正規戰的新兵。在這樣猛烈的炮火面前,無疑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在這緊要關頭。主帥的一舉一動將對全軍產生極大影響。法軍的炮彈不住地飛落到馮子材的近旁,連他的大營也被轟毀了。他始終屹立在陣地上,連腰也不彎動一下。這種指揮若定的大將風度,給部隊增添了力量。
戰鬥到第二天清早,一隊步兵冒著晨霧跑步奔上東嶺增援,才穩住了第四營壘的陣地,並對侵佔第三營壘的法軍發動反攻,削弱了法軍炮兵隊轟擊長牆的炮火。馮子材抓住戰機,命令全面反擊。長牆的幾處柵門同時開啟,如同水庫開了閘門,上萬戰士洶湧地猛衝出來,聲勢之大,驚天動地。老將軍帕首短衣草履,操倭刀一柄,親率大刀隊,大呼一躍出牆外,其子相榮、相華,隨之躍出,左右護衛著。一起衝殺。戰士們見主帥如此英勇,個個奮不顧身。幾支預設的伏兵,也同時從四處殺來,把法軍分割包圍。
谷地的戰鬥剛結束,大軍又向東嶺奮進。法軍倉皇逃跑,殿後的部隊全被殲滅。
馮子材指揮的鎮南關戰役於3月25日取得徹底勝利。26日他率領萃軍出關,王孝祺的勤軍和王德榜的定邊軍積極配合,迅速推進。只費八天時間,就連克文淵、驅驢、諒山、委坡、衛街、步山、山莊、谷松、塘甲、屯梅、貴門關、觀音橋、拉木、堅老,兵鋒直指郎甲、船頭一線。倘若不是清政府主和派強迫停戰,追殲殘敵的戰鬥必將取得更加輝煌的戰果。
鎮南關自衛反擊戰的意義,並不限於軍事上的勝利;它在政治上的收穫,恐怕連最高指揮官的馮子材也是沒有預想到的。當法軍慘敗的訊息傳到巴黎,飽受戰爭災難的法國勞動人民高呼“反對一切征服”、“反對戰爭罪人”的口號,掀起了反對茹費理內閣的運動。法國這個以鎮壓巴黎公社起家的反動政客茹費理,終於下了臺。這次反侵略戰爭還教訓了其它資本主義侵略者,使他們認識到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正如帝國主義分子赫德所承認的:“中國如果真能打到底的話,它會贏的。”中法戰爭以中國“不敗而敗”告結束,鎮南關大捷後清政府卻與法國簽訂了屈辱條約。對於中國人民來說,受到這次奇恥大辱的刺激,更加痛恨清政府的腐敗。孫中山自中法戰敗之年,始決傾覆清廷,建立民國之志。中法戰爭後被裁撤的愛國士兵,後來有不少直接參加過反清的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