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蘭登堡-普魯士(德語:Brandenburg-Preußen),是17世紀至19世紀初德意志的一個重要邦國,後發展成為普魯士王國。統治者是霍亨索倫家族。勃蘭登堡-普魯士由眾多邦國組成,主體部分是勃蘭登堡伯爵領地和普魯士公國。
勃蘭登堡就算不是“一個由令人昏亂的異質元素組成的有輕微向心力的黏結團”,其領土也零散地分佈在歐洲北部,從西邊靠近荷蘭國境的克萊沃( Kleve) 到東邊梅默爾河(涅曼河)畔的蒂爾西特[ Tilsit,現名蘇維埃茨克( Sovetsk),屬於俄羅斯聯邦],跨度超過1000千米。即便勃蘭登堡沒有哈布斯堡那般的宗教多樣性,它的異質化程度也到了足以給統治者帶來問題的地步。縱然它的確擁有較大的共同身份意識潛力,可1648年的勃蘭登堡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個獨立省份的聚合物。1650年,勃蘭登堡等級會議就以鄰近的東波美拉尼亞省是“異國”為由,拒絕為選帝侯在該省施政捐獻資金。哈布斯堡君主國和勃蘭登堡在 1648年的主要區別在於地位。儘管勃蘭登堡選帝侯是有權選舉皇帝的德意志精英諸侯團體中的一員,可就掌握的資源而言,他還是落後於其他世俗諸候(薩克森選帝侯、普法爾茨選帝侯、巴伐利亞選帝侯)。
勃蘭登堡迅速崛起,很快就能挑戰哈布斯堡君主國在德意志的霸權的地位,隨後又能夠與任何一個大國爭奪歐洲霸權。開始了中央集權程序的“大選帝候”腓特烈•威廉(1640—1688年在位)並沒有一個長期的計劃,而是對眼下的緊急狀況不斷做出反應。歐洲北部的大平原從北海海岸延伸到烏拉爾山脈,對任何一位其領土位於大平原上的統治者而言,缺乏天然疆界都意味著機遇與威脅一樣大。腓特烈•威廉的前任格奧爾格•威廉( Georg Wilhelm)竭力想在“三十年戰爭”中置身事外,曾於1630年給自己剛剛在波美拉尼亞登陸的妹夫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 Gustav Adolf) 派去一名使者,請求他尊重勃蘭登堡的中立。古斯塔夫•阿道夫刻薄地回覆說,在善與惡(新教與天主教)的生死鬥爭中,勃蘭登堡是無權置身事外的。
他或許還可以補充說,要麼成為捕食者,要麼成為獵物。腓特烈•威廉決心讓他的選帝侯國擺脫獵物的地位。那就意味著要徵集軍隊,徵集軍隊意味著籌集資金,籌集資金又意味著克服等級會議的抵制。選帝侯設法在 1643一1644年相當費力地拼湊了一支7800人的軍隊,這讓他能夠在“三十年戰爭”的最難熬時期享有一定的獨立行動空間。在最終的和平協議中,腓特烈•威廉得到了獎賞。雖然未能索得西波美拉尼亞和至關重要的奧得河口令他傷心失望,可他畢竟保住了貧窮的東波美拉尼亞,還得到了三塊世俗化的侯爵主教領地[卡明(Kammin)、哈爾貝施塔特( Halberstadt )和明登( Minden)]以及馬格德堡大主教區的繼承權,他最終於1680年得到了這個既富庶又具備重要戰略意義的地區。腓特烈•威廉此時正處於上升螺旋當中:他掌握的兵力越多,就越能從等級會議榨取錢財,他能榨取的錢財越多,能招募的兵力也就越多。神聖羅馬帝國在1654年做出了決定,承認諸候有權徵稅以維持必要的駐軍和要塞,這有利於腓特烈•威廉。此外,國際形勢動盪,對於各省等級會議的抱怨一腓特烈•威廉正在非法徵稅—一皇帝只能裝沒聽見,這也為他提供了進一步的幫助,
波美拉尼亞(波蘭語:Pomorze;德語:Pommern;卡舒比語(Kashubian):Pòmòrze 或 Pòmòrskô;拉丁語:Pomerania 或 Pomorania)是中歐一個歷史地域名稱,現位於德國和波蘭北部,處於波羅的海南岸,主要河流包括維斯瓦河、奧德河和雷克尼茨河。
腓特烈•威廉顯然沒有一個“絕對主義”議程,也就是說他顯然不希望完全擺脫等級會議。他總是傾向於走談判和妥協的道路。然而,他有時也會採用暴力手段,特別是在對付尤為頑固的東普魯士等級會議的時候。1662年,腓特烈•威廉宣稱自己會這麼對付他們最棘手的領袖一一柯尼希斯貝格市民希羅尼穆斯•羅特( HieronymusRoth):“明天審訊(他),後天判刑,週二或週三處決。”事實上,羅特從未出庭受審—一可能是害怕法庭把他無罪開釋一而是被直接關進牢裡,關到他在16年後死亡為止。克里斯蒂安•路德維
希•馮•卡爾克施泰因( Christian Ludwig von Kalckstein)伯爵受到了更為殘酷的對待,他雖然逃到華沙避難,可還是遭到綁架,被偷偷帶回勃蘭登堡處決。兩年後,軍事行動終結了柯尼希斯貝格的抵抗。
“大選帝侯”腓特烈•威廉於1688年逝世前,已經實現了自己的三個主要目標:建立了自己的中央政府、自己的財政體系和自己的常備軍。他還強迫等級會議接受了上述三者。在17世紀中葉那極度兇險的年代裡,他也完好地儲存了自己分散的零星領土。人們或許會問,他是如何在其他胸有大志的專制君主一—例如斯圖亞特王朝的君主一受挫的地方取得成功的?部分原因在於勃蘭登堡等級會議的經濟地位要虛弱得多,這也是該地區的自然貧困和“三十年戰爭”所造成破壞的綜合產物。因此,在1683年和1686年談判達成的協定中,是選帝侯清償了等級會議的債務,這與其他君主的狀況恰恰相反。瑞典軍隊和帝國軍隊曾在選帝侯國內四處橫行,人們關於這個恐怖時期的記憶不會輕易消逝,所以,需要一支強大軍隊的論據擁有持久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