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商紂王,我們第一反應就是“荒淫無道”,“殘暴無情”,“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雞司晨”等等,但是,商紂王真的一無是處嗎?
紂王,是歷史上的諡號,本名為“帝”,子姓,本名叫“帝辛”。桀紂,歷來是暴君的代名詞。“紂”字在《說文解字》裡解釋為“殘忍捐義”,而在《古文尚書》裡通“受”,意思是大壞蛋。由此可見,誰會把這樣糟糕的名號主動加在自己頭上呢?很顯然,紂,只是後人對這位商朝末代國君強加的惡諡。
根據相關歷史文獻記載,帝辛“長巨姣美” ,“材力過人,手格猛獸” ,能“倒曳九牛,撫梁易柱”。 也就是說,不僅帝辛高大威猛,還長得帥,力氣也大,能徒手與野獸格鬥,力氣大得能一人拉九頭牛。而且他還博聞強識,“資辨捷疾,聞見甚敏”。也就是說,帝辛其實是一個內外兼修的大帥哥。
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年表》,帝辛在位時間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即約30歲即位,在位30年,60歲殉國。
帝辛繼位後,用費仲治政,鼓勵農桑,推行牛耕與灌溉排水;肅清王族內部異己,削弱貴族勢力,殺比干,囚箕子,逐微子;又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從亡虜逃臣中簡拔健步如飛、勇搏熊虎的勇士飛廉、惡來父子為將;伐黎國,破蘇國,大搜於渭水,一度打壓了剛剛興起的周國,囚禁周文王姬昌。在周人臣服後,帝辛移兵向東,長年攻伐東夷。他將商朝王女嫁給姬昌,同時全力攻打東夷,打敗了盂方、夷方、人方等東夷部族,商軍最遠到達僱(今山東鄄城)、齊(今山東淄博)等地。完成對東夷中的徐淮部族全面征服。
從這個意義上,今天的天津、連雲港等沿海城市所在地域,包括江蘇、安徽兩省在長江以北地區,被納入中國版圖,同時讓相對先進的中原文化傳播到淮河流域,促進加入這一地區的開發和民族融合,確是帝辛的重大功勞。
毛主席認為“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紂王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亡了國。”“商紂王是很有本領的人,周武王把他說得很壞。他的俘虜政策做得不大好,所以以後失敗了。”
一個國君,被後人罵了三千年,揹著暴君的黑鍋,卻留下了許多故事、地名和歷史遺蹟為人們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