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們更多關注的是力挽狂瀾者,而對將風險消滅在萌芽之中的人卻視而不見。世人都知道韓信、白起的赫赫戰功,卻幾乎沒有人知道北宋名將曹瑋。曹瑋在北宋邊境抵禦西夏和吐蕃,修築城寨、疏浚塹壕、招募屯田、綏撫夷落,御邊四十餘年,邊境無風塵之警。王安石曾稱讚曹瑋:“公為將幾四十年,用兵未嘗敗衂,尤有功於西方。...自三都之戰,威震四海。唃廝囉聞公姓名,即以手加顙。在天雄,契丹使過魏地,輒陰勅其從人無得高語疾驅。至多憚公,不敢仰視”。曹瑋就是典型的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敵人的威脅都被他提前破壞,卻也因此缺乏典型的勝戰,聲名難以遠揚。但是我們能說曹瑋不是名將嗎?
這樣的事情在現實中也屢見不鮮。曾經聽到這樣一個故事,有兩個縣都在大河的沿岸,常年深受水患困擾。甲縣領導到任後,,夙興夜寐,帶領人民加固堤壩,興修水利,準備防洪物資,當洪水來臨時,因為準備充分,應對得當,甲縣在洪水中安然無恙。乙縣的領導根本不重視防洪,結果洪水來臨後給乙縣帶來很大損失。這時候,乙縣領導率領群眾抗擊洪水,修補堤壩,最終也抵擋住了洪水。洪水過後,乙縣領導被當做抗洪救災的典型,很快就高升了,甲縣領導卻無人問津。雖然只是個故事,但是其實類似的例子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究其原因,一是懶政怠政難以發現,難以查處。二是把風險消滅的人,我們很難發現他的功績。三是缺乏一個科學的考核機制,來對履職盡責情況進行全面評價。
如何透過一個科學的考核機制,來發現我們工作中的“善戰者”呢?現在很多執法部門,每年重視的仍然是辦了多少案子,處罰了多少人。這些不能說是錯誤,但是不不夠全面。一個科學的考核機制,應該綜合考慮工作的性質、效率、工作難度。考核指標儘量量化,但是量化指標不應完全平均,要綜合考慮相關因素。考核的結果要充分運用,先進者獎勵、落後者懲戒,把對幹部職工的績效考核作為選人用人的依據,強化幹部隊伍建設。建立科學的選拔標準,針對不同的崗位職責,對幹部職工進行定向培養,透過建立健全考核機制,著力建設專業化、高水平、高質量的人才隊伍,夯實人才基礎。消除“干與不幹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大鍋飯現象。
在失火時幫忙救火的人固然可嘉,可是那個提醒有失火隱患的人更應該表彰。要鼓勵廣大黨員幹部積極發言提醒,防範風險於未然。即使後面真的發生事故,與事先提醒者無關,還要給予獎勵。而對提醒置若罔聞,不聞不問的人,即使事故發生後再怎麼努力,也應該受到應有的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