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已完成工業革命的歐美列強開始向亞洲發動大規模的入侵:在19世紀以前歐洲人只在東南亞、印度果阿、中國澳門等地有一些沿海據點,然而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印度已完全淪為殖民地;東南亞各國中只剩暹羅還勉強維持著獨立地位;中亞被沙皇俄國吞併;日本被歐美列強開啟國門後也一度面臨民族危機,後來透過明治維新逐漸得以躋身列強行列;中國、波斯、土耳其等國則淪為了列強的半殖民地......
在當時的亞洲有兩個曾經強大的帝國被列強譏諷為“病夫”:一個是“東亞病夫”大清帝國,一個是“西亞病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這兩個被列強譏諷為“病夫”的國家在當時可謂飽嘗屈辱:《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每一次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都使中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在中國被迫與列強簽訂一個個不平等條約的同時英、法、俄、奧、意等列強也正在瓜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
毫無疑問“東亞病夫”、“西亞病夫”這樣兩個稱號對中國人和土耳其人都是無比屈辱的民族歷史記憶。如今時過境遷以後中華民族早已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得以躋身二十國集團(G20)的土耳其也算是一個比較有影響力的大國。在2020年全球經濟受新冠疫情衝擊的大背景下中國和土耳其成為了二十國集團(G20)成員國中僅有的兩個實現了經濟正增長的國家。
中國和土耳其在過去的百餘年間都實現了一定意義上的民族復興,不過中國的復興和土耳其的復興還是略有不同。中國是一個有960萬平方公里陸地國土面積、300萬領海面積、14多億人口的世界級大國。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世界第一貿易大國 、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世界第一大農業國、世界第一大糧食總產量國、世界第二大吸引外資國。
中國還是世界上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工業體系最完整的國家。中國正在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各領域實現全方位的民族復興。相比之下作為二十國集團(G20)成員的土耳其也算是一個大國,但土耳其充其量只是一個區域性大國(不是像中國這樣的世界性大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疆域一度高達550萬平方公里,然而如今的土耳其只是一個783600平方公里的區域性大國。
如今土耳其的國土面積只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被列強瓜分肢解以前的14%左右。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老嚷嚷著要恢復奧斯曼帝國的輝煌,可全世界的人都只當他是在吹牛說笑。換成中國說自己要實現全面的民族復興就絕不會被別人當成是玩笑,因為中國的的確確有能力做到這點。其實當年列強何嘗沒瓜分肢解過中國呢?琉球、越南、朝鮮這樣的藩屬國估計不提,外興安嶺、外蒙古等地如今也早已不在中國版圖之內。
臺灣、香港等地也曾在晚清時期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淪為外國殖民地;新疆曾被阿古柏侵略軍佔領;西藏曾被英國勢力滲透;東北曾淪為日、俄兩大列強爭奪的肥肉......當時就是在名義上仍屬於中國清政府管轄的地區也被列強透過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手段滲透控制著。可就是這樣我們仍守住了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而清朝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的領土面積約為1316萬平方公里。
如今的中國領土面積約佔清朝前期領土面積的73%左右。這也就是說我們基本守住了清朝在鴉片戰爭以前的核心地區,然而土耳其則是全國70%以上的領土都被列強肢解了。如今在昔日的奧斯曼帝國領土上存在著土耳其、希臘、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伊拉克、敘利亞等40多個國家。為什麼我們中國人能守住自己的主體核心地區,而土耳其則被列強分解得支離破碎呢?
《三國演義》在開篇提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然而中國歷史自秦漢大一統以來就一直存在一個特點:當王朝強大時對邊疆領土的控制力就強,當王朝走下坡路時對邊疆領土的控制力就弱,但中國並不像有些國家一樣在強大的中央王朝崩潰後就徹底解體了。中華文明是一種高度早熟且發達的文明: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實現文字、貨幣等經濟文化各方面全方位統一的國家。
相比之下波斯、羅馬等帝國主要是靠強大的國家軍事機器維繫統一。用國家軍事機器維繫的統一要求統治者必須始終掌握強有力的軍事機器,所以波斯、羅馬等帝國一旦衰弱之後就走向了分裂瓦解。中國歷史上也曾出現過國家軍事機器衰弱的情況,所以才會有魏晉南北朝這樣的分裂狀態。然而中國的統一併非單純依賴國家軍事機器來維繫,而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全方位的統一。
即使是中國歷史上的分裂時期其實也在孕育下次大一統的種子。波斯、羅馬等帝國一旦解體就成為了無法復原的碎片化狀態,然而中國歷史呈現的是一種分分合合的狀態,而且每次分開之後再合一定比前一階段的合在程度上更高、在力度上更強、持續更為穩固。這點也同樣適用於對比近代中國與土耳其的不同命運:中國有穩固的核心地區和主體文化;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則是把一盤散沙強行凝聚在一起。
清王朝儘管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所開創的王朝,但有清一代兩百餘年是不斷持續漢化的:清王朝使用漢語、漢字,政治體制上也延續自秦始皇嬴政一統華夏以來的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除了要求漢人剃髮易服以外基本上就是一個高度漢化的王朝。當西方列強入侵時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早已日漸平息,反而因為外敵的入侵使中華民族內部各族系變得更加團結。
清朝的核心是漢地十八省。到了清朝中後期中原內地的人口已超過3億,朝廷幾乎全部財稅都來源於此。這裡早在秦始皇時代就完成了大一統:書同文、車同軌。從明代到清代又大力在廣西、貴州、雲南等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推行改土歸流的政策。清朝對邊疆領土的控制力度遠遠強於之前歷朝歷代那種鬆散的羈縻統治。清朝在東北、臺灣、新疆、西藏等邊疆地區都直接派駐了官僚、駐紮了軍隊。
在清軍入關之前肥沃的東北黑土地幾乎處於未開發狀態,臺灣在鄭氏政權被平定以前也存在大量未經開墾的荒地。邊疆地區與中原內地在經濟文化上的交流乃至人口的流動在清代得到了空前的強化。清代的闖關東、走西口、填四川、過臺灣等幾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使原來很多未開墾的荒地得到大規模的開發。當地的人口因此日漸充實,同時民族之間的聯絡也因此加強。
中國無論如何衰敗都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完整國家。清末美國駐華公使芮恩紳在給美國國務院的年終報告裡曾說道:這個國家的領導者無疑是昏庸的,官員也是無知的,但是他們的人民卻擁有雄獅般的氣概。他們勤勞而質樸、聰慧而向上,一旦擁有了有力的領導一定會成為最強大的國家。儘管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是眾所周知的,可即使是在這一時期中國人民也沒完全屈服於列強的淫威。
左宗棠抬棺出徵收復新疆;劉永福的黑旗軍先後參與中法戰爭和臺灣抗日;馮子材在鎮南關大破法軍;劉銘傳在基隆戰勝法國將領孤拔......正是中國人民的頑強抵抗使中國得以避免像印度一樣完全徹底淪為列強的殖民地,同時也避免了像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一樣被列強完全徹底肢解的命運。相比之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面對列強的侵略時就很難做到這種舉國一致的頑強抵抗。
立國於公元1299年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直到公元1453年才征服了拜占庭帝國以及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一系列東南歐民族。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東南歐巴爾幹半島的統治到19世紀為止不過400餘年。在此期間希臘人、保加利亞人、塞爾維亞人、羅馬尼亞人只是表面上臣服於土耳其而已,實際上這些信奉基督教的民族在土耳其人統治時期一直不斷在發動各種暴動。
且不說這些信奉基督教的歐洲民族與土耳其人在語言、宗教、風俗各方面都差異巨大,即使是身處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亞洲屬地的阿拉伯人也對土耳其人的統治不滿。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軍情報員勞倫斯就曾深入阿拉伯腹地組織阿拉伯部族對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說白了就是一個靠武力強行拼湊在一起的帝國,實際上帝國內部一直存在嚴重的宗教和民族問題。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並不存在像中國一樣的主體民族文化,也缺乏中國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融合團結互助。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全盛時期靠武力能壓制境內非土耳其族的反抗,可等到帝國內憂外患之時就會出現腹背受敵的現象:希臘人、保加利亞人、塞爾維亞人、羅馬尼亞人、阿拉伯人在帝國受到外敵入侵時不僅不會維護這個帝國,反而會覺得這是自己趁機起事推翻土耳其人統治的天賜良機。
缺乏統一民族文化認同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還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歐洲列強: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一部分領土本身就已延伸到歐洲。沙俄、奧地利兩大列強都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接壤。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雖不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接壤,但從這些國家到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的區域也不算遠。地理上的接近大大便利了歐洲列強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侵略。
在16、17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曾是高懸在歐洲各國頭頂的一把利劍。歐洲各國正是出於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恐懼以及繞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之間與東方貿易的需求才開闢了新航路。然而早在公元1571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就被西班牙在勒班託海戰中擊敗,公元1676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新興列強俄羅斯爆發了第一次俄土戰爭,1683年9月12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又在維也納之戰中被波蘭和神聖羅馬帝國的聯軍擊敗。
維也納之戰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擴張實際上就已被遏制。此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與俄國、奧地利等列強的戰爭中總是敗多勝少。只不過當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儘管屢戰屢敗,卻尚能將列強勢力阻擋在邊境線上,所以帝國腹地還暫時沒受到太大影響。等到歐洲列強完成工業革命以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就再也無力抵抗歐洲列強了。由此可見歐洲列強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入侵經歷了漫長複雜的歷史變遷過程。
一開始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威脅歐洲各國,1683年維也納之戰後歐洲各國開始反擊。形勢從此開始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日漸不利,但這時歐洲列強的勢力只擴張到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邊境(尚不能威脅帝國腹地)。19世紀以後已完成工業革命的歐洲列強開始了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全面滲透擴張。標誌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由盛轉衰的維也納之戰發生中公元1683年(這一年的中國歷史年號是康熙二十二年)。
當清王朝尚處於康乾盛世全盛時期之際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早已在迎接歐洲列強的打擊了。即使到了19世紀清王朝所面臨的國際形勢仍要好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歐美列強與中國相隔萬里。儘管歐美列強靠著在中國土地上打了幾次勝仗提出了一些訛詐勒索要求,但要想完全徹底吞併中國卻是力所不及的。中國的國土面積幾乎相當於整個歐洲。這意味著中國具有天然廣闊的戰略縱深。
即使中國人民反擊外來入侵的鬥爭一時受挫,那也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戰略空間以換取時間,從而得以同敵人進行長期的持久抗戰。即使在清朝最衰敗的時候真正有心全面侵佔中國的也只有日、俄兩國,至於歐美列強更多隻滿足於在中國攫取利益。有心侵佔中國的日、俄兩國中日本在當時才剛崛起,所以尚無力實現侵吞中國的野心。俄國的主體部分則位於遙遠的歐洲,所以只能派出少量軍隊到遠東。
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東亞病夫”清王朝已落幕。這時的中國轉型成為了一個民主共和國,但仍處於外有列強侵略、內有軍閥混戰的亂世。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則在一戰中站錯了隊。一戰後作為戰敗國的土耳其面臨被列強進一步分割肢解的危險,然而土耳其這時橫空出世了一個凱末爾打敗了入侵的外國軍隊。土耳其就此得以保住現有領土,可要想恢復奧斯曼帝國全盛時期的領土已不可能。
凱末爾在驅逐了外國侵略軍後推翻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國。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國展開了一系列改革:用世俗的法律取代伊斯蘭教法作為治國依據,廢除了一夫多妻等陳規陋習,以國家主義為指導思想鼓勵發展民族經濟......這一系列改革奠定了土耳其現代化的基礎。如果說凱末爾改革奠定了土耳其現代化的基礎,那麼1949年新中國的誕生使古老的中國迎來了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機遇。
抗美援朝的勝利使帝國主義在亞洲的海岸邊隨意架起幾尊炮就迫使一個老大帝國屈服的年代一去不復返。從抗美援朝戰爭結束至今我國雖又經歷過幾場邊境自衛還擊戰,但再未遭遇大規模外敵入侵。在這種和平安定的環境下我們建立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實現了億萬農民耕者有其田的目標,以兩彈一星為標誌建立起獨立的強大的國防科技體系,透過積極融入全球體系使國家影響力得以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