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作者是中山中日本的中村恆子和奧田紅美,由中村恆子口述,奧田紅美編輯的。中村恆子是一個90歲還在工作崗位上的心理醫生,中村恆子用醫生的智慧寫成了這本書,這本書是她一生的智慧凝練: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
中村恆子與1929年1月1日出生在廣島,家裡有5個孩子,父親是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家庭經濟拮据,但父母都很重視教育,所以恆子接受了中學教育,但是也經常告訴恆子從女校畢業後要麼當老師,要麼嫁人,總之儘快自食其力。後來在大阪當醫生的叔叔提出只要誰願意學醫,就資助其學費,1945年6月,16歲的恆子從廣島尾道前往大阪。
那時正是戰爭末期,尾道一帶還有美國B29轟炸機的轟炸,就這樣恆子坐著一輛正是轟炸目標的火車,在隨時都可以死去的不安中到達了大阪女子醫專,開始了學醫生涯,兩個月後日本戰敗。戰後的資源匱乏,教育體系發生變化,成為醫生困難重重,很多同學都中途放棄了,恆子卻“沒有退路”堅持下來,1950年3月從醫專畢業,透過考試的恆子成為大阪日赤醫院的一名實習醫生。恆子實習一年後成為一名醫生,但是卻沒有領取工資的工作單位。一個賣冰淇淋的大叔介紹了他開診所的弟弟,恆子開始到那裡做醫生助理並幫忙做一些家務,同時到大阪市立大學繼續學習,直到1953年有一天遇到之前一起實習的同學,介紹她去奈良醫院的精神科當醫務助理,這成為了她作為一名精神科醫生的起點。招聘恆子進醫院的是金子仁朗教授,恆子評價他是一個溫和有智慧的紳士,是個胸懷高尚的人,金子經常說精神科醫生,不僅僅是提供治療,更主要的是為患者提供援助,讓他們重拾自信,在金子的影響下恆子決定醫生都從事精神科醫生這份工作。
在奈良精神科工作五年後,恆子結婚,那年她27歲,對方是一名耳鼻科醫生叫中村三雄。但是婚後才發現丈夫嗜酒如命,把工資都花在了喝酒上,經過多次悔過還是無法改變,恆子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沒有選擇離婚,而是選擇了忍耐,並將“在孩子的結婚儀式上,夫婦並肩而立致辭,就還是夫妻”作為目標,維持了家庭的和睦。最後丈夫因腦梗半身不遂,恆子將家裡一切都改造成無障礙式,還準備了護理床,在家裡走廊安裝了扶手等,但是丈夫卻在走路訓練中倒下從此天人永隔,家人都認為在最後的日子,他算的上完美的離開。
在長子5歲次子2歲的時候,在丈夫嗜酒需要家庭需要補給,國家在精神醫療方面提供支援,全國大規模建立精神病醫院,出現精神科醫生短缺,原單位邀請回歸工作崗位,原本住在尾道的父母提出要搬來同住,替她照看孩子,在這樣多方面的督促和支援下,恆子1963年再次成為了一名精神科醫生,在緊逼的工作狀態的同時也家庭的衝突也從未間斷,這樣持續了大約10年。1974年,父母要回尾道,恆子才又迴歸家庭,守護在孩子身邊。在此期間,她從未停止工作,成為職場不可或缺的骨幹,直到現在90高齡也仍然保持工作的狀態。
這就是恆子的一生,她就是這樣一個一生不求功成名就,只要能照亮某個角落的寶藏奶奶,她坦然、淡然、超然地面對工作、幸福、人際關係、愛和死亡的課題,分別講述在本書幾個章節中,總有一段都能讓你感覺生命輕盈、柔和中強大的力量。
關於工作 - 為了生活而工作是工作的根本
為了錢而工作並不是可恥的事情,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人生價值、自我成長之類,等自己立足安穩後,慢慢思考的問題。
在思考這份工作不適合我之前,先試著挑戰一下,那那樣的話,人就會止步不前。不要把自我價值全部建立在工作上,帶著“為身邊的人略盡綿力”的想法去工作或者或更好。
過多的“空閒”,有時會帶來負面影響,“適當忙碌”的狀態反而更好。
如果工作讓你一直做出巨大的犧牲,那一定要果斷離開,毫不猶豫。
沒有健康,一切都等於零。保持良好的睡眠,均衡飲食以及調整身心,才是一切的源泉。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身體,因為身體第一,工作其次。
接受工作中的不完美,關鍵是不要中途放棄。
關於幸福 - 放下“必須要幸福”的慾望
不少對對幸福與否的判斷標準,往往是透過與人比較來確定自己的幸福程度。一旦被別人的價值觀所束縛,就不會意識到自己已經陷入慾望的怪圈。瞭解自己,接納自己,把重要的事情作為中心然後一步一步積極行動。
不要試圖透過改變他人來獲得快樂,而是想“自己如何做才會快樂”或“怎麼努力讓自己在這裡心情愉快地度過”才是應該考慮的關鍵。
不要認為別人的給與理所當然,感謝你所得到的,並不再奢求更多。
關於人際關係 - 人際關係的秘密在於“距離感”
心靈的溝通,其實就是把自己放到與對方平等的位置上,傾聽對方的內心世界。如果有人際關係能讓你安心地暴露自己的脆弱之處,那麼你一定會精神滿滿。
人和人之間就是互相幫助的關係。不要小氣,接受小小的請求,讓微小的善意流轉。
儘量拋棄“我才了不起”的想法,自己和周圍人都會輕鬆。
交朋友要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透過權衡得失來交往不可取。能與心地善良的人”親密交往是非常難得的事。如果與人感到不舒服或受傷,那就改變與之相處的距離。
當你想到“自己這麼努力,為什麼沒有得到回報”,也許對待別人就會變得苛刻。
從出生到死亡,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軌跡,意識到自己始終是一個人,就不會對別人心存太多的期待。“來則歡喜,去則放手”,人和人之間需要保持適度的距離,對彼此來說才是最輕鬆的,包括家人。
關於愛 - 不要試圖追求完美
憂慮未來於事無補,誰也無法預料未來,努力做好當下的事,你會發現你的擔心已經煙消雲散。人生總會遇到不愉快的事,有些能靠自己解決,而有些我們無能為力。堅定“這就是自己的人生”,然後順其自然地走下去。不管怎樣,大多數事情都會得到解決,人生只能笑著活下去。
遇到接連的不順也不要止步不前,人生本來就是這樣,在逆境中,比起大幹一場的努力,慢慢調整更切合實際。按照正常的步伐認認真真地去做,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走出低谷。
面對沒有自信的事情,一定要真誠坦率。對於擅長的事情努力去做,對於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也不要勉強。重要的是把握自己的性格,瞭解自己的喜愛,建立自信,就是原本做不好的事一點點取得進度,這都是日積月累中逐漸獲得的。
人活著肯定會經歷苦難,一切只有靠我們自己開解。減少胡思亂想,不要閒著,讓自己忙碌起來,嘗試一些新鮮有趣的事情,不管是學習還是運動,增加與人快樂交流的時間,擴大交際圈,探索未知的世界。不被負面情緒影響的最大秘訣就是好好生活。
無論是孩子還是家庭,不要試圖追求完美,追求完美只是父母的一廂情願,和孩子幸福並無多大關係。
生活如果沒有目標,就會變得懶散。一旦決定“今天這樣做”,生活一下子就會張弛有度。養育孩子,也是自我成長。要想改變孩子,首先得改變自己。育兒過程就是自己越發優秀的成長過程。
孩子開啟了自己的人生,父母就不要貿然闖入。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這樣最終才能活出自己。
關於死亡 - 人只要出生就會面對死亡是很自然的事
孤獨地死亡也沒有關係,能夠帶著尊嚴,安安靜靜地離開也很美妙,不給別人添麻煩,把基本要求告訴家人,其餘的事情順其自然就可以。死亡後,無論是被稱讚還是被評論都與死人無關,因為聽不見他們在說什麼。
孤獨是好事。人的一生其實是一個人獨自生活,沒有人100%為你提供幫助,也不會有人整天都關注你。人無須功成名就,只要在自己所在的環境中釋放自己的力量就可以了 。人生的滿足感並不由別人決定,務必意識到“這是你自己的人生”,只有這樣,人才會活出自己。
如恆子的一句座右銘,“人生,只要能夠照亮某個角落就夠了”。人只有活出自己,才不會辜負生命,就會發現“人間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