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臺是明長城沿線配套的軍事設施之一,它是古代傳遞軍情、通訊聯絡、報警禦敵的一種最好方法,另外,它除了有傳遞軍情作用外,還為來往使節保護安全,提供食宿、供應馬匹糧秣等服務,可見烽火臺在長城防禦體系中的重要性。
清河區明長城沿線(烽火臺)共有5座,分別為葦子溝老墩臺烽火臺、聶家西臺山烽火合、灣子屯南山烽火臺、灣子屯北山 1 號烽火臺、灣子屯北山 2 號烽火臺。
(1)葦子溝老墩臺烽火臺:位於清河區聶家鄉腰堡村葦子溝屯西1100米的老墩臺山上,座標為東經:124°21'02.70”,北緯:42°25’32.70”,高程:369 米,東距葦子溝長城 4段 150 米,烽火臺為磚築,平面呈圓形整體儲存狀況較一般,殘存一座土丘,臺體上及其周圍散見青磚殘塊,該臺平面呈圓形,頂徑 4.3 米,底徑 18.3 米,高 4.5 米,臺體下有環壕,口寬 2.6~3米,底寬0.7~1.1米,存深 0.5~0.6米。
(2)聶家西臺山烽火臺:位於清河區聶家鄉聶家村西300米的西臺山頂上,座標為東經:124°2115.20”,北緯:42°28 32.10”,高程:214米,東距廣東山長城4段500米,烽火臺為磚築,平面呈圓形,整體儲存狀況較一般,殘存一座土丘,臺體上及其周圍散見青磚殘塊,該合頂部直徑3.3米,底徑13米,存高6米,臺下有方形臺基,邊長14米,高2米。
(3)灣子屯南山烽火臺:位於清河區聶家鄉紅花甸子村灣子屯南 500米的前臺山上,座標為東經:124°21”30.10”,北緯:42°28’58.20”,高程:231 米,東距廣東山長城 4 段 400 米,烽火臺為磚築,平面呈圓形,整體儲存狀況較一般,殘存一座土丘,臺體上及其周圍散見青磚殘塊。該臺頂徑 3.5 米,底徑 11.5 米,存高 3.5 米,臺頂中央有一處圓形鍋底狀土坑,口徑 2.3米,存深 1.6 米,臺下有圓形臺基,直徑 14 米,高3米。
(4)灣子屯北山1號烽火臺:位於清河區聶家鄉紅花甸子村灣子屯北500米的後臺子山上,座標為東經:124°21’42.10”,北緯:42°29’41.80”,高程:233米,東距廣東山長城4段500米,烽火臺為磚築,平面為圓形,整體儲存狀況較一般,殘存一座土丘,臺體上及其周圍散見青磚殘塊。該臺頂徑4.3米,底徑14.3米,存高4.5米,臺頂中央有一處圓形鍋底狀土坑,口徑2.3米,存深0.6米,臺下有方形臺基,邊長14米,高1米。
(5)灣子屯北山2號烽火臺:位於清河區聶家鄉紅花甸子村灣子屯北300米的後臺子山上,座標為東經:124°2138.90”,北緯:42°29’41.90”,高程:227米,東距廣東山長城4段400米。烽火臺為磚築,平面呈圓形,整體儲存狀況較一般,殘存一座土丘,臺體上及其周圍散見青磚殘塊,該臺頂徑2.3米,底徑8.3米,存高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