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入豪腸
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 余光中《尋李白》
痛飲狂歌、仗劍走天涯的“詩仙”李白,杜甫盛讚其“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賀知章稱其為“謫仙人”。
唐朝文宗皇帝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
在李白的人生歷程裡,廬山是一個神奇的座標。從他25歲到57歲,一生中曾經五次登臨廬山。
他築廬五老峰,隱居九疊屏,把酒高歌,寫下了《望廬山瀑布》、《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等冠絕古今的詩篇。
公元725年,25歲的李白仗劍出川,順長江而下,開始了他大濟蒼生,實現“談笑安黎元”、“終與安社稷”的理想。
當廬山瀑布被李白仰望的那一刻,三千飛流直上雲霄。
二十八個普通的漢字化成珠璣,成了中國瀑布的形象代言人。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公元745年,45歲的李白南下漫遊金陵,第二次遊覽廬山,訪道求仙。
這次,他看中了廬山一處名叫屏風疊的地方,有心退老於此。
也就在這年的秋冬之際,李白請北海高天師授道籙於齊州紫極宮,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成為道士。
公元750年,李白攜自己的第四位夫人宗氏第三次登上了廬山。
當他清晨遠眺最為鍾愛的五老峰時,“吾將此地巢雲松”的想法更為強烈。
夫人宗氏在廬山拜女道士李騰空為師,李白寫下了《送內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想象夫人宗氏在廬山“素手掬青靄,羅衣曳紫煙。一往屏風疊,乘鸞著玉鞭”。
從那時起,廬山成為李白夫婦共同的寄居之所和精神棲息地。
《望廬山五老峰》
廬山東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
吾將此地巢雲松
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公元756年),李白攜夫人宗氏第四次來到廬山。
他們在九疊屏修築草堂住了下來,過起廬山人陶淵明“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田園生活。
在《贈王判官時餘歸隱居廬山屏風疊》的詩中,李白寫下了“吾非濟代人,且隱屏風疊”的句子,似乎年近古稀的他在廬山瀑布水的轟鳴中徹悟了。
當永王李璘派使者請李白輔助時,天真率性的李白似乎又找回了“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時的豪情壯志,興高采烈地下山了。
永王兵敗後,李白在流放途中遇到天子大赦,隨即乘舟東下江陵。
途經九江時,他再一次登上廬山。
這一次,李白“登高壯觀天地間”,以飽經風霜的心境寫下了《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總結了他“一生好入名山遊”的生命感悟。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
銀河倒掛三石樑。
香爐瀑布遙相望,迥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閒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仰望夜空,五老峰頂那驚鴻一瞥的流星光芒,彷彿在告訴世人,這是“詩仙”鍾愛的大山,是他曾經“巢雲松”的精神棲息地。
予行天下
所覽山水甚富
然俊偉詭特
鮮有過之者
真天下之壯觀也
——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