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昨天開始就鬧著不想去上學,我跟他爸勸了半天也沒用,問為什麼不去上學也不說,我就擔心萬一出點什麼事!”週週媽媽嘆了口氣,眉宇間是掩飾不住的憂愁。她最怕的就是孩子在學校裡面受到了欺負,可孩子現在什麼都不肯說,夫妻倆都快愁死了。
下午,爸爸從學校瞭解完情況回來,對媽媽使了個眼色後走進了臥室。週週媽媽心裡咯噔一聲,或許她的擔心可能要成真了。
三年前被發現口齒不清,父母並未重視
週週今年7歲,除了性格有些靦腆,以及不愛說話外,貌似跟其他的孩子相比差不多,他的成績在班上屬於中游,樣貌也不是特別可愛招人喜歡,看起來就是一個很普通的孩子。
但只有週週的爸媽知道,孩子的語言能力有些問題,但他們覺得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是口齒不清,說話有些說不清楚罷了。事實上孩子說話的問題也不是最近才出現的,打三年前就已經存在了,只不過夫妻倆覺得不影響生活,所以也就沒有特別重視。
雖然期間幼兒園老師,雙方的老人都勸他們趕緊帶著孩子去看看,別耽誤以後的上學,但夫妻倆始終沒有當回事,認為他們是在小題大做。夫妻倆認為,孩子要是真出現問題了,難道他自己不會說嗎?
3年下來,夫妻倆儘管有時候聽不太懂孩子的意思,但還是能從孩子的手勢和語氣大致猜到,所以日常的交流倒也沒有受到特別大的影響。然而,令夫妻倆想不到的是,孩子開學才一個月,就說什麼也不願意去上學了。
口齒不清被嘲笑,孩子承受不住壓力
週週之前在幼兒園的時候也口齒不清,但還是有小朋友願意跟他玩,所以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口齒不清意味著什麼,也不知道這個問題會給他帶來多少的麻煩。因此,他上小學之前還天真地以為自己能認識很多小夥伴。
然而,小學階段的孩子不同於幼兒園階段,此時的他們已經有了明確的分辨能力,他們會區分美醜、好壞,以及“我”與“他/她”的不同。很不幸,週週語言上的不同恰好是被區分的一種表現。
於是,週週就被班上的大多數同學孤立了,甚至下課後還有很多小男孩模仿他口齒不清地說話。週週一開始還想要辯解,但他每次一開口,就必然會受到其他孩子的嘲笑,不到一個月,週週的心態就已經全面崩潰,這才出現了開頭媽媽介紹的情況。
對一個7歲兒童來說,一整個環境的壓力撲面而來,勢必會摧毀他們所有的防禦,而躲避是他們這個時候的唯一選擇。不過,唯一的選擇真的只有躲避嗎?未必。
語言矯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週週是去年國慶和父母一起來我們機構的,但非常抗拒和陌生人的接觸。當時成都中心主任主動伸出手想跟他握手,然而週週的反應非常劇烈,不僅躲開了主任的手,還突然大叫一聲,然後就躲到了椅子後面說什麼也不肯出來。
本以為這個孩子的語言矯正之路會困難重重,但沒想到,當他熟悉了機構之後,他上課的態度反而比誰都認真。每天早上總是和媽媽第一個到,每節課總是要努力練好每一個字音,每天晚上的語言作業也完成得最好。
就這樣,不到四個月的時間,週週的語言能力便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無法說清楚的字音現在變得清清楚楚,原本靦腆的性格現在也變得自信大方。
“不敢相信,我到現在腦袋都有點懵,剛結課完畢回去的那幾天,我都懷疑那是不是我兒子,因為這變化太大了。”週週媽媽雖然每天都陪著孩子練習,但還是驚訝於兒子的變化。
其實週週能有這樣的變化和語言矯正分不開。語言矯正可以透過對孩子語言能力、性格和心理狀態的干預,從而達到錯誤字音修復、錯誤發音方式改變、錯誤發音狀態正常化的程度。
當然,除了語言機構的主導性作用外,家庭的輔助性作用也值得重視,畢竟家庭是孩子最熟悉的語言環境,而父母是孩子語言矯正的輔助者和監督者。所以,語言矯正除了要挑選專業的機構外,父母們也要擔起語言恢復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