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時代起,蠶絲就是東方古老燦爛的文明,是藝術品。早在五、六千年前,中國就已經開始養蠶、採絲、編織。“皆以蠶衣為朝服”,“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古時穿戴羅綺者,非富即貴,絲製品就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徵。
而真絲地毯由於工藝複雜和材質難得,其價值更加昂貴,一丈毯,千兩絲。只有皇宮貴族才用得起,各地區一直作為貢品進貢給皇宮,在明清時期也多次作為國禮贈送給鄰國和友國。手工真絲地毯為何如此昂貴!?
隨著時代的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高道數真絲地毯作為一種越來越稀少的手工藝術品,其價值必然趨高,因此它也成為許多國家博物館以及個人的收藏品。
做高道數真絲地毯,選擇工人是關鍵,選擇不好會直接影響產品的質量。工人最好是年齡在18-25歲的年輕姑娘,眼睛視力好,心靈手巧,並且具備5年以上的絲毯製作經驗。
按照道數不同進行排經,以英尺為單位,畫上比例尺。手工編織的工藝比較複雜。左手拿色線右手拿刀,前後打結,拉框過緯線,再進行拍打,每平方英尺用花線220克-250克,然後用刀砍斷色線,留1.5公分長的線頭。保持色線粗細一致,有利於毯面平整。在編織過程中,邊要直、毯型正,不能粗心大意,編織圖案必須保持與圖紙一致。
手工真絲毯的製作是一項耗時費力的工作。一個工人編織一條300道5×8英尺的絲毯需要14至20個月,800道1.5×2英尺的絲毯需要40至50個月。製作一塊1000道的絲毯,用料和頭髮絲差不多粗細,即使使用放大鏡輔助工作,一個工人完成編織後,視力也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凝萃古法造詣,編織傳世藏品,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億絲地毯繼承傳統:設計、選絲、染色、掛經、打結、繚絨、挽穗,平洗......嚴格踐行每道工序,以細緻衡量品質,以匠心賦予地毯靈魂,用靈巧雙手保持手工藝品的優良特色。
一塊地毯不再是禦寒之物,更承載了深厚的文化與歷史,地位與身份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