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不止一次地問自己:
為什麼玩遊戲的時候充滿動力,為什麼刷影片的時候充滿興趣,可為什麼學習讀書的時候阻力重重?
為什麼碰到好吃的就忘記減肥計劃,為什麼減肥健身的時候就痛苦不堪?
為什麼熬夜追劇時間過得很快,而熬夜學習卻又度日如年?
為什麼很多人寧願承受生活的苦,也不願承受學習的苦。
你或許也遇到過同樣的困惑,或許經過思考之後,你會把原因甩給“意志力”,甩給“時間管理”,甩給“自律性差”,甩給“天賦”,甩給你認為的各種因素。
我們對一件事情進行歸因的時候,總是會下意識地找到很容易、很輕鬆就能看到或想到的原因,而很少有耐心去尋找更深層次的事件動機,所以大家都擅長把事情的原因歸結到群體都比較認可的表層動機上。
因為這是自己的知識半徑最為且近的情緒狀態,這樣的原因更容易被自己的朋友或廣大群體所認可,從而獲得心靈上的認同。
美團創始人王興說,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
這是什麼原因呢?
你為什麼不願意深度思考呢?
你為什麼會選擇一個更容易、更切近、更不用思考、更省事的答案來說服自己呢?
因為懶?聽起來是的。
為什麼會懶呢?因為惰性是人的本能。
為什麼惰性是本能呢?
好像問到了點子上。人類各項活動都依賴於大腦,大腦本身的體積只佔人體體重的2-3%左右,卻要消耗人體20%左右的能量,大腦本身又無法儲存能量,所有的能量來源基本全部依賴於血液當中的養料。
這就是為什麼,很短時間的大腦缺氧,比如腦中風,都有可能對其造成嚴重損傷的原因。
由此可見,大腦可不是個省油的燈。
大膽地猜測一下,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為了生存,人類的進化本身可能會自動地避開那些高耗能的生理活動,比如深度思考。
因為深度思考的過程必然需要消耗更多的身體能量,而早期的人類可能經常面臨著糧食的匱乏,把有限的身體能量用來耕作或者打獵可能更加的重要,畢竟好鋼用在刀刃上這事古人肯定理解得更加深刻。如果有限的能量不能合理地分配,可能就意味著餓肚子。
長此以往,人類的先民們在大腦中形成了“簡單粗暴直接”的行事風格,畢竟在人類還未走出森林的年代,簡單意味著更低的能量消耗,和更容易地達成目標。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已經積累了巨量的資訊資源和思想碎片。簡單的思維方式已經無法支撐複雜的資訊處理和深度思維活動。而人類社會依然滾滾向前,當現代文明飛速發展的時候,大腦似乎還未能適應這個時代,它依然驕傲地保持著原始的“惰性”,保持著簡單粗暴的性格,它喜歡簡單直接,喜歡點對點的思考,喜歡及時滿足,喜歡短時收益,不喜歡有深度有難度的挑戰性、跳躍性、發散性思考,因為這些思考方式在人類進化史上出現的年代太近了。以至於面對複雜的數學方程、哲學問題等等非線性問題時,人類的大腦還不能完全適應這種複雜的思維活動。所以,當你試圖進入深度思考或者解決非線性問題的時候,當你想透過事物的表層去深究深刻原因的時候,當你在短時間的努力無法快速獲得回報的時候,大腦就會適時地勸你說:
歇著吧!兄弟!
小時候,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暑假開學前幾天才開始意識到假期即將結束,而暑假作業還原封未動。對於小學生來說,這可是不小的壓力。隨著開學日期的臨近,這樣的壓力會越來越大,相信很多小學生會選擇逃避。一直地暗示自己說,
“等假期的最後一週開始突擊完成就行”。
“等假期的最後三天開始突擊完成就行”。
當假期還剩一天的時候,這種心理暗示又變成了徹底放棄完成目標,直接說“算了,反正完成暑假作業是來不及了,不如徹底放鬆玩一下”。
其實,孩子們的想法是如此,成年人的世界也好不到哪兒去。成年人可能會比孩子更會找到逃避的理由,更會找到合理的解釋。這種追求暫時性的短期快樂,一直伴隨著人的成長,從童年到成年,從成年又到老年。這種大腦認為的“趨利避害”一直在矇蔽著你的理智,讓它難以發揮作用,理智心理可能一次又一次地想到:
“你應該開始學習了”。
“你應該從現在開始放下手機,進入工作狀態”。
“你應該把注意力從短影片中移出來,去正經地看本書”。
但是,理智也只是一閃而過,你依然我行我素,最多隻是在獲得短期快樂之後,重新陷入了焦慮。而焦慮感使你感到厭煩,於是你重新聽從大腦的安排,開始刷劇,開始刷短影片,開始沉醉於無休止的感官刺激,欲罷不能。就這樣一直迴圈往復,在精神麻痺當中虛度過去。
甚至,當你看到這些文字的時候,追求短期快樂的大腦還在對你說,“看文章多累,你追的電視劇已經更新了,讓我們一起歡樂吧”。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總能聽從“趨利避害”的大腦,為什麼你總能選擇相對容易的事情去做,而避開那些困難的工作。如果你總是選擇待在舒適圈當中,你的人生會是什麼結果。大概會跟那個暑假結束還沒開始做作業的孩子一樣,你會更加畏懼開學的到來,會畏懼生活對你的靈魂拷問。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當你熟練地刷著短影片,隨著手指從容地滑過螢幕,你的嘴角微微上揚,或者哈哈大笑,你的大腦洶湧而過的多巴胺讓你欲罷不能,轉眼之間時間就流過了,你為什麼停不下來,無法從這種即時快樂當中抽離出來,去幹一些你的理智認為有意義的事情?因為短影片與短影片之間的間隙很短暫,你的理智思維還沒來得及介入,你就又進入了下一個快樂之中,你的理智之腦一次一次的試圖讓你終止這種行為,一次又一次的徒勞了。
長此以往,你也適應了這種理智與本能的博弈,直至繳械投降,抑或是重新進入焦慮。
那麼,從現在開始,你要試著改變這一切。
1、不要和你追求快樂的本能對抗,因為你的理智思維還做不到。
2、試圖在追求短期快樂和理智思維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3、不要一時興起,突然制定很大的目標,這會讓你放棄
只是需要一定的訓練,你也能夠對即時快樂產生抗體,以達成目標,形成深度思考。
今天先寫到此處,關於如上三點的,讀者朋友先行思考一下,我們下篇繼續探索。
點贊關注,與你持續探索自我提升的話題。
先寫到這吧,說出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