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想讀有蔡元放評點的《東周列國志》,一直也沒有如願。
當初,我買的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東周列國志》,覺得文學類頂級社的書,自然是極好的。拿到手上就感覺是那個味道,字間距和行間距大小都剛剛好,詩句也都居中另起一行,讀起來感覺很舒服。缺點是註釋都集中在每一回的後面,稍嫌麻煩。
但凡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本子,文字校對一般都很精良,但偶爾也會出一些小差錯。比如,P609頁的正文是“乃使士卒悉棄弓矢,垂槖而入”,此處的“槖”(tuó),應該是“櫜”(gāo)。好笑的是,該書P613頁的註釋反而寫對了,註釋的是“櫜”字,有點滑稽。我因為讀《古文觀止》“子產卻楚逆女以兵”一文,查詢相應章節,才注意到了這個細節。
上述細節無傷大雅,但我總覺得,人民文學出版社這種頂級社不應該有這樣的瑕疵。這個小瑕疵雖說不影響閱讀,但沒有蔡元放的評點,就總覺得缺少點什麼。
我從孔夫子舊書網,看到北京市中國書店出版社八十年代曾經出版過繁體豎版,有蔡元放的評點。但我對自己讀繁體字的能力沒把握,也就一直沒有買。
又在網上搜到,仍在出版的新書裡面,嶽麓出版社的《東周列國志》是有蔡元放的評點的。但我在網上一直也沒有找到圖片來驗證一下,是否是我想要的那種。某當的線上閱讀和底下的介紹,都無法看到正文中的蔡評是什麼樣的,氣得我不停地在心裡懷念起當年的卓越網來。某東的體驗也不好,根本無法知道正文到底是什麼樣子。
我實在是想讀一讀蔡元放的評點內容,想著網上有人說岳麓版有,雖然眼不見,就權且相信一回,買吧。這個嶽麓版,號稱是“古典文學閱讀無障礙本”,但封面設計就真的不行,只看封面,會讓人感覺是一個三流出版社的粗糙作品。
前天收到書,我迫不及待地讀起來。感覺就是,好爽啊!終於看到我想看的內容了。
首先,蔡元放的序就值得多讀幾遍,第一段就說,“《易》與《禮》《樂》,經中之經也,而事亦紀焉。《詩》《書》《春秋》,經中之史也,而道亦彰焉。”
又說,“至於事,則不然,日異月新,千態萬狀,非聖人已然之書所能盡也。故經不能以有所益,而史則日以多。夫史固盛衰成敗、廢興存亡之跡也。已然者事,而所以然者理也。理不可見,依事而彰,而事莫備於史。天道之感召,人事之報施,智愚、忠佞、賢奸之辨,皆於是乎取之,則史者可以翼經以為用,亦可謂兼經以立體者也。”
這些話,說出了很多我想說但說不出來的話,真是心有所感而口不能言啊。概括而言,即,經就那麼一些,因為經講的是理,而理亙古不變。但是,史卻每天都在發生。理看不見,透過發生的事情才體現出來,這些事情就是史。歷史上的事情誠然多到不可數,但通篇望去,歷史中的人不過就是智和愚、忠和佞、賢和姦而已。
蔡又說,“顧(不過)人多不能讀史,而無人不能讀稗官”,而“《東周列國志》一書,稗官之近正者也”。說到點子上了。
接著是“讀法”,上篇文章中我附在文後,竟被TTH判定我是在洗稿,真是冤枉死了。
然後是“封建地圖考”,寫了各國都城的變遷,極大方便了讀者。
再下來就是正文了。每一回都有一小段“導讀”,是嶽麓出版社加的,用的是現代文,就像一般考試時閱讀理解題一樣,沒什麼趣味。但隨後蔡元放在每一回的前面,都寫了足足一頁紙來歸納評點本章的內容,雖是文言文寫的,但很好理解,讀起來很過癮。與之相比,出版社後加的“導讀”,就顯得十分的雞肋,實在是無法卒讀。
隨後是附在正文某些句子後的點評,用括號括起來。有一些是解釋,有一些是發感慨,著實有趣之極。我在讀的時候,感覺是在和蔡元放交流。有些時候,我覺得這個老蔡挺搞笑的;有些時候,我又覺得他是在替古人著急。
比如,在烽火戲諸侯的第二回,寫到“設宴驪宮,傳令舉烽”時,書中說----幽王怒曰:“今天下太平,何事徵兵。(果然。我亦說是“天下太平,何事徵兵”。)朕今與王后出遊驪宮,無可消遣,聊與諸侯為戲。他日有事,與卿無與!”(果然。我亦說是“與卿無與”。)老蔡調皮不?連說兩個“果然”。
又比如,在犬戎大鬧鎬京的第三回,寫到幽王逃跑時,書中說----幽王心膽俱裂。鄭伯友再令舉烽,烽煙透入九霄,救兵依舊不到。(諸侯亦曰:聊與君王為戲耳。)…,幽王曰:“朕不聽叔父之言,以至於此。(何不說是“與卿無與”?)朕今日夫妻父子之命,俱付之叔父矣。”
嶽麓版《東周列國志》,雖然有蔡元放評點這個大優點,但缺點也還是有的。
第一個,就是也有些字不一定對。比如,P14有一句“那幽王心下到也明白”,這裡的“到”,應該是“倒”,查人民文學出版社版的《東周列國志》,此處確實是“倒”,應該不存在原文是“到”的問題。P17的“妹喜”,應該是“妺喜”,查人民文學出版社版就沒有出錯。另外,P13最後的“農曆沒有初一是”出現錯誤,不應該!
第二個,就是出版社加了一些註釋,號稱無障礙閱讀,但總是注不該注的字,該注的字卻忽略了。比如,P15注“繒”字,這個字讀者認識的機率還是挺大的。序言中的“棘目聱牙”注“聱牙”,“稍為評隲(zhì)”的“隲”卻不注;P02的“龍漦(chí)”不注,P03的“戶牖”卻注了;P12的“已棄之屣(xǐ)”的“屣”不注,卻注了“藉端謗訕”的“謗訕”。
總的說來,嶽麓版《東周列國志》,是一本值得仔細品讀的、近乎正史的稗官小說,既有大量的正史內容,又有稗官小說的趣味,實在不錯。但要真正讀懂這本書,還是要有一定的文言文水平。比如,P10的“勿替世業”的“替”字,是“毀”的意思;P11的“知幾之士也”的“幾”字,是“苗頭”的意思。這些字的義項和我們現代文中的義項,相差得太遠了,如不仔細體會,則只能讀個大概,斷是讀不出該書的意味來。
在我解讀《古文觀止》34篇左傳文之前,我也曾讀過這本書,但老實說,我真的就只是讀了朦朧大概,於“抉文字之隱微”相去甚遠。但現在,經過一年多苦熬《古文觀止》左傳選文,已經有了一定的能力了。我讀起來真是大呼痛快,因為大部分的文字障礙都被我搬開了,偶爾遇到不解處,手機一查即知。這真的就像專業棋手吊打業餘棋手那樣,是真的跨維度打擊。
目前,我只讀了幾回而已,只能寫這麼多。待我讀多了,再來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