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李梅
自2020年初開始至今,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爆發,也讓包括藝術家在內的一部分人開始反思所處的生存現狀,反思作品內部與外部世界的關係。
澎湃新聞獲悉,近日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對外展出的“快與慢·2020《畫刊》封面計劃”展覽,深化了12位藝術家對去年“快與慢”主題的視覺表達。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作品都呈現了疫情中藝術家對於自身與外界的思考,他們或重溫過去的閱讀經驗,開啟一個溫暖而悲感交集的旅程;或把鏡頭對準日常生活的空間,與物對話;或從遊戲中獲取靈感……
《畫刊》主編、策展人孟堯對澎湃新聞介紹說:“封面計劃是一個強合作的藝術專案,我們是希望透過一種媒體生產的方式與藝術家的創造力結合,產生一種化學反應。”
“快與慢·2020《畫刊》封面計劃”展覽現場 《2020:一片費列羅金箔遮蓋住的劃痕》(區域性)
“快與慢·2020《畫刊》封面計劃”展覽現場
走進廣州美術學院3號館展廳,記者看到此次展覽不同於以往展陳的獨特性:在展廳入口左側,2020年出版的《畫刊》依次陳列在透明的展示架上,12本期刊中12位藝術家創作的封面預示著展覽將從這裡開啟,在展廳中會發現,所有作品完全不依託牆面,以不規則的六個展臺與一個懸掛形成的文獻展區共同構成。
展覽透過張雲垚、孟柏伸、黃一山、華茂一樓、韓磊、邢萬和、沈勤、胡介鳴、胡尹萍、張小濤、應歆珣、羅旭在2020年為《畫刊》封面設計的12組作品進行延伸,試圖以“空間再造”的方式建立媒體生產與藝術創作的多維關聯。
“快與慢·2020《畫刊》封面計劃”展覽現場
“今年是《畫刊》雜誌創辦的第47個年頭,‘《畫刊》封面計劃’也推進至第3期(2019、2020、2021)。這個交疊發展的藝術專案,已然成為《畫刊》近年來媒體生產的重要實驗場,它既探尋平面延展到空間的媒介傳播可能性,也著力挖掘藝術期刊與藝術家創造性‘互動’的深度與廣度。”
《畫刊》雜誌主編、策展人孟堯現場導覽
《畫刊》雜誌主編、策展人孟堯對澎湃新聞介紹說,“每一年的‘《畫刊》封面計劃’,更替命題、擇選新藝術家,探尋不同的編輯與策劃方案都是預設中的變化;期刊封面表達、展覽生成、圖書出版的漸進式序列則是不變的專案結構。在這個變與不變的‘迴圈’演進中,‘封面計劃’在一種明確的內容生產的邏輯中穩步前行。”據瞭解,此次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的展覽,呈現的是“快與慢·2020《畫刊》封面計劃”的第2階段(展覽生成),12位藝術家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的3號展廳裡,深化了他們對去年“快與慢”主題的視覺表達。
據悉,《畫刊》雜誌(原名《江蘇畫刊》)創刊於1974年,是一本長期致力於介紹藝術新思想、傳播藝術新觀念、推動藝術行業生態發展的專業藝術雜誌。在上世紀 “ '85美術新潮 ” 運動期間及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歷程中,《江蘇畫刊》一直是積極的參與者和推動者。近年來,《畫刊》以 “介入式媒體生產” 的理念深入當代藝術現場,發起聯動藝術創作的長期藝術專案“《畫刊》封面計劃”,並著力打造月度特稿、行業研究、策展手記等欄目,推介新銳藝術家、聚焦重要的藝術事件和展覽活動,針對性地討論藝術界的各類價值命題。
“快與慢·2020《畫刊》封面計劃”展覽現場
澎湃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作品都呈現了疫情中藝術家的生活狀態及心路歷程。如藝術家張小濤在疫情隔離期間選擇用閱讀批註來緩解自己的孤獨,並展開自己對外界、對藝術的思考。他此次展出的2020年《畫刊》的封面作品《燃燒的塵埃……》即是取材於自己在閱讀期間讀到的《卡塞爾文獻展1955-2007》書中的一頁關於第7屆、第8屆文獻展策展人曼弗雷德•施耐肯伯格教授的介紹,藝術家在上面做了閱讀批註。
《燃燒的塵埃……》(2020《畫刊》封面計劃),張小濤,2020年
2020年疫情隔離期間張小濤的讀書評註
“從1月底到5月沒有做其他事情,幾乎都在閱讀,可能這一生都很難再有如此充裕的讀書時間,難得做了不少的批註和筆記,雖然孤獨,但是很享受這個過程。我幾乎把從小到大看過的2萬多冊書都翻了一遍。”張小濤介紹說,“當讀到曼弗雷德•施耐肯伯格教授介紹的部分時,真是熱淚盈眶。去年的12月5日,從artnet網站上得知他去世的訊息,讓我傷感不已。2002年他作為策展人在德國明斯特美術學院為我舉辦了個展,並且為我寫了評論文章。與他的交往歷歷在目,關於當代藝術中的諸多問題,他給我很多點化,一直銘記在心。所以我想以此次封面來特別地紀念他,紀念我們的友誼。”
《七彩》系列之紅色(2020《畫刊》封面計劃),胡介鳴,2020年
左:工作場景圖右:《七彩》系列之紅色,胡介鳴,攝影,尺寸可變,2020年
在藝術家胡介鳴看來,2020年《畫刊》封面計劃的“快與慢”是一個很好的主題,“我理解‘快與慢’是一對不同尋常的矛盾體,這對矛盾體超越了純粹的時間概念,它源自生命內部的生存調節機制,它是主觀的產物。這樣的理解也離不開2020年初疫情的突然而至。據藝術家介紹,當時生活和工作驟然減速,展覽停了,各種計劃取消了。隨著人的狀態慢慢地適應,我開始環視室內的空間,窗臺過道、桌上的瓶瓶罐罐、牆角的雜物,以及窗外透進的陽光很有規律的形狀、色彩、亮度、陰影……我凝視著空間中的一切,它們是如此靜謐、悄無聲息地存在,我之前從未發現這個每天居住的家如此明亮,充滿光照和色彩……在凝視中,屋角的一堆雜物可能會顯示出某種特殊資訊,牆上的一道陰影可能會像一道閃電那樣喚醒我的思維。我開始考慮拍下我所感知到的一切。”胡介鳴說,“《七彩》系列創作仍在進行中,到目前為止拍攝的物件沒有人只有物。與物對話,我彷彿進入了某種安全模式,我可以從容自如地把握‘快與慢’的關係,排程能量的強與弱,在日常的景物中轉譯和表述,與最熟悉的時空和物件合作,很慶幸。”
《抗疫消消樂》(快與慢·2020《畫刊》封面計劃),黃一山,2020年
同樣是在疫情期間的創作,不同於張小濤開啟的閱讀旅程和胡介鳴在鏡頭下的格物致知,藝術家黃一山的封面作品充滿了遊戲的趣味。據藝術家介紹,在作品仍在構思階段的時候,新冠疫情發生了!隨著疫情發展得越來越嚴重,全國也開始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戒嚴和隔離狀態。“這是一個超長的春節,也是一個讓人揪心的假期。在這段時間,我只能透過電視和網路瞭解外界的情況,每天看著新聞,心情時好時壞。這一期的封面計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生成的。隔離打破了以往正常的社會節奏,整個社會慢下來了,甚至是停頓了。在這一個特殊的時期,自己的創作真的不重要了,我想做一個屬於大家的作品。”黃一山說,“春節期間天天玩一個叫‘夢幻家園’的‘消消樂’遊戲。無事可做的時候,玩遊戲可以消磨時光,它產生的短暫快感,讓我能略微平靜下來。或許是玩遊戲形成的條件反射,它啟發我想到,可以用‘消消樂’的方式去做一個遊戲化的東西。經過一番思考,我決定用大家都熟知的emoji(表情符號)作為遊戲的元素。我從我手機輸入法自帶的表情中選取和這次疫情有相關性的符號,然後按照‘消消樂’遊戲的結構排列組合,作為畫刊3月封面計劃的內容。我在封面上放了一張二維碼,掃碼後可以看到一個同樣元素構成的‘消消樂’遊戲。我希望大家在玩這個遊戲的時候,也能消除自己的焦慮、緊張,以及一言難盡的各種情緒。”
《抗疫消消樂》展覽區域性
據黃一山介紹,“這次的封面計劃,我的原創成分真的很少,我把這些內容搬運到了這期的《畫刊》封面上來,它屬於特殊時期下大家共同的記憶。基於這次疫情,還是會刺激我未來創作的題材,繪畫作品或許會有一些慢熱的反應,在延續以往的思路上會更注重敘事和在地性。我也會騰出一部分精力,嘗試有互動感的作品,畢竟隔離讓我重新認識對交流的需求。”
《2020:一片費列羅金箔遮蓋住的劃痕》(2020《畫刊》封面計劃),沈勤,2020年
此次展覽還展出了張雲垚《關於“快與慢”》、孟柏伸《尺度與時間》、華茂一樓《回到夢開始的地方》、韓磊《分別》、邢萬和《無為而無不為》、沈勤《2020:一片費列羅金箔遮蓋住的劃痕》、羅旭《風吹醃肉晃盪蕩》、應歆珣《“天鵝絨”計劃:景觀療養院》、胡尹萍《你舅媽叫什麼名字?》。
《有夢賓館》(快與慢·2020《畫刊》封面計劃),華茂一樓,2020年
“快與慢·2020《畫刊》封面計劃”展覽現場
“快與慢·2020《畫刊》封面計劃”展覽現場
據《畫刊》主編、策展人孟堯介紹,“《畫刊》封面計劃”的專案“生長”,仍然處在“變化”與“未完成”的狀態中。“這項計劃的複雜性和跨越性不僅給專案推進帶來困難,在如今這個快速運轉、追求效率的傳媒時代似乎也顯得‘不合時宜’。但通往理想的道路,哪一條不是荊棘密佈?”孟堯說。
“藝術傳播與媒體生產”論壇現場
展覽開幕結束後,針對不同的內容生產與傳播訴求,藝術媒體與藝術機構如何變革自身,又怎樣塑造價值?圍繞這些議題,主辦方還舉辦了“藝術傳播與媒體生產”論壇展開討論。論壇由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常務副館長、展覽學術主持胡斌主持,楊小彥,張在民、樊林、陳曉陽、胡介鳴、韓磊、孟堯等參與了討論。
據悉,此次展覽由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 畫刊藝術中心(隸屬於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主辦,展覽將持續至2020年11月21日。
責任編輯:陸林漢
校對:張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