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4430字
經濟獨立 靈魂挺拔 斜槓向上 野蠻生長
一位連續10年閱讀寫作早起的書法老師一枚。
2019年開始寫作,兩年內出版簽約5本書籍的95後作家《不如風雅過生活一二》《清晴可喜》《女子力》《塵微》
女子力成長學院創始人|閱讀漂流瓶活動發起人|見喜書院創始人|央廣網山西網記者,主持人。
目標:帶領上千人克服閱讀障礙,愛上閱讀
口號:始於一頁,抵達世界。
我是希雅,點選右上方“關注”,每天為你分享個人精進和寫作閱讀乾貨。
哈嘍,我是作家希雅。
今天,給大家分析一下我們寫作中常見的四種寫作手法:“敘事”“描寫”“說明”“議論”。
在傳統文體裡,比較常見的型別有:議論文、記敘文,抒情文。我們根據文體分類可以將寫作方法分為四種,即敘事、描寫、說明、議論。
我將將四種寫作手法整理為表格,方便你記憶。
很多讀者應該有一點疑惑,為什麼這裡沒有列出一類叫抒情文?
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下,如果提到記敘文,每個人大腦中大概都有個模糊但相似的認識:記敘大概需要寫出人物、事物、事件、地點、時間、過程等一類的內容;如果是議論文則要提出自己的論點,論據等;
唯獨提到抒情文時,我們會覺得這部作品的主線是抒發了作者自己或喜或悲的濃烈情感,但是,我們卻沒有辦法說明有什麼具體的做法是用來達成抒情的必要策略。
比如如果說要藉著寫自己的成長經驗來表現抒情的感傷,那麼寫成長的經驗這樣的具體做法應該屬於記敘了。也就是說抒情是我們文章想要達成的一一個目的,中間需要一個有形的橋樑去嫁接,如果脫離具體的事件那麼抒情就會顯的很空洞。
任何寫作,它最終的目的都是要表情達意,或者說都是要表達情感,及情志。情感或許柔軟細膩,情志或許明白理性,但這都都屬於個人情意之所發。
因此,抒情不該是一種寫作手法,而是一種寫作目的!!![比心]
@作家希雅
接下來,跟隨希雅的腳步,[加油]我們來分別定義及解釋這四種寫作手法的內容及特色。
敘事
敘事,主要強調的是線上性時間流動中,人物、事物的發展及變化過程。敘事以呈現事物的動作、變化為主,它是時間的、動態的。
✍以下的句子就是敘事手法的典型示範。
1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蘇軾《赤壁賦》)
這是屬於交代人、事、時、地、物等資訊的敘事技巧。
2 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陶淵明《桃花源記》)
這是以交代人物、事件發展的程序、動作及變化為主的敘事手法。
描寫
描寫,簡而言之,就是描述一個人、一個地方或者一件事。描寫以呈現事物的狀態、性質及效用為主,它是空間的、靜態的。
簡單來說,我們描寫的切入點通常是是五感(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所覺知的世界,包含眼睛看到的事物,耳朵聽到的聲音,鼻子聞到的各種氣味,嘴巴嚐到的酸甜苦辣鹹等滋味,身體觸控外界時所感受到的溫度。這些身體的不同器官所能感受到的,我們透過“五感”描寫你所看到的,聽見的,聞到的,只要你能夠說出來或寫出來,就屬於描寫。
✍以下的句子是描寫手法的典型示範。
景色不斷地流洩於眼前,卻沒有快速變換時所帶來的暈眩感。這裡的景色可以說是單調的:陰鬱優雅的藍灰色海岸、厚重雲層交疊的灰色天空,再者就是路旁矗然聳立的土灰巖壁,加上幾點頑強的海藻、綠樹叢點綴其間。這樣大區域的純粹色塊,讓往來於公路的旅客,打從心底讚歎自然的雄偉壯麗。
木棉花大得駭人,是一種耀眼的橘紅色,開的時候連一片葉子的襯托都不要,像一碗紅曲酒,斟在粗陶碗裡,火烈烈地,有一種不講理的架勢,卻很美。
樹枝也許是幹得狠了,根根都麻縐著,像一隻曲張的手——肱是乾的,臂是乾的,連手肘、手腕、手指頭和手指甲都是乾的——向天空討求著什麼,撕抓些什麼。而幹到極點時,樹枝爆開了,木棉花幾乎就像是從乾裂的傷口裡吐出來的火焰。
(張曉風《木棉花》)
好了,目前為之我們主要介紹了兩種寫作手法,透過這樣的比較,你也應該可以稍微瞭解,以前我們一直聽到的記敘文,如果分成敘事與描寫兩個層面來分析,則會比較清楚。
溫馨提示
一般情況下,一段較長的文字或是完整的一篇文章中,常常是敘事與描寫兩者彼此交錯運用,合力構成豐富繾繾的內容,尤其是記敘文,通常是敘事與描寫的雜糅組合。
✍那麼,我們看一下,糅合描寫和敘事手法的典型示範。
例
(那是一片極為刺眼的白)敘事,陽光藉著滿地白雪的反射,硬生生地闖進眼裡。原先因著玩性,我在大雪裡奔跑、嬉戲,而後驚覺,那乾冷幾近沒有溼度的空氣,在暴露的手、臉頰、嘴唇上扒開一道道裂痕,痛感隨著陣陣的風愈顯強烈。肅殺的北風硬是灌進鼻腔,凍結了氣管、肺泡,乃至凍結本屬於亞熱帶的血液。
(於是,我真正明白,北國的冬天是多麼不友善。)敘事
我們對上述文字內部的組成細節加以拆解。此時不難發現,在這個以描寫為主線的段落中,仍可見到敘事成分少部分穿插,如“於是,我真正明白,北國的冬天是多麼的不友善”“那是一片極為刺眼的白”,但是就整個段落而言,它仍是以描寫為主要寫作形式,描寫作者在雪地裡對於寒冷的感受。
任何一篇文章要斷然區別成記敘文、抒情文、議論文、說明文,其實是困難的,也是不符合邏輯的。因為任何一個文字要完整、充分,它勢必要融合各種寫作手法,我們這裡將敘事、描寫、說明、議論四種寫作手法劃分開來,是為了我們在學習寫作時更加覺的適切。
好啦,我們的學習進度已經進行到一半!!!大家都學會了嗎?[中國贊]接下來我們來學習“說明”和“議論”這兩種寫作手法。
說明
說明,是用來揭露並傳遞資訊供大眾知曉的,比如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表達意念等,它通常具有知識性、客觀性、說明性的傾向。因此,若以寫作手法來看,說明手法通常能夠呈現的是關於解決“如何”(How)這一類問題的答案。
簡而言之,是針對事理的來龍去脈或事物的特徵、形狀、結構等進行闡述,藉此達到傳播知識或資訊的目的。
這類文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常見於學術性的小論文、各類趨勢圖表、使用說明、導引手冊等。
這類文字大量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比如怎樣操作一個機器?如何進行一個實驗?如何服用心臟病的藥物?這些都是使用說明的文字來完成的。
我們再舉一個具體的例子。每當颱風季即將來臨,電視臺氣象欄目邀請專家解釋颱風,專家如何對大眾說明何謂颱風?為什麼國外稱颶風?專家在說明時,必須客觀呈現事實,颱風的生成及發展有它既定的規律,我們不能根據自己的主觀臆斷妄自添油加醋,因為,這有可能會誤導大眾理解颱風。
日常生活中,說明是極重要的一種邏輯及理性思考的能力,尤其是在非文學語言的世界裡,如科學、數學、醫學、經濟理論……它們講究事實、證據,一點點誤差就可能謬以千里,所以務求客觀。因此,具備解析與闡釋的說明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的句子是說明手法的典型示範。
這段文字闡釋了何謂“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物質發生變化時,只有“狀態”發生改變,其“本質”仍不變。如鉛筆寫字、粉筆折斷、衣服水洗後褪色……
化學變化:物質發生變化時,產生與原來物質不同的新物質。如光合作用、生米煮成熟飯、牛奶變酸……
議論
議論,是四種寫作手法中最能突出作者本身觀點和理念的一種表達方式。
顧名思義,議論是對某一主題加以評議及討論,具有個人主觀性,帶有“說服意味”,主要透過觀點的提出以獲得讀者的認同。
而一篇作品的議論是否成功,包括三方面,分別是論點(主要觀點)、論據(支援論點的例證)、論證(將論點和論據聯結完整的論述過程)。
議論手法應用在寫作時,用語要多具有明晰、確切、清楚的特質,減少使用情緒性的詞語、口語化的字眼、無關緊要的連綴及冗贅用語。
而議論的論點來源,主要有以下四種:
1 作者對某一話題(Topic)提出新看法並加以闡釋,以說服持舊有看法的人。
2 對於某一待解決問題(Problem)提出見解,多屬於建議性質,論述較為平和。
3 對於疑難問題(Question)的發現,這部分以科學領域的研究較多。
4 對於一個具爭議、矛盾的問題(Issue),選擇立場、表態立場或捍衛立場。
(以上四類轉載自葉黎明撰寫的《寫作教學內容新論》)
簡而言之,議論就是表達自己對於人、事、物的看法,例如:同意或不同意這個觀點?是否贊成這個方案的實施路徑,我們平時在媒體上看到名人提出自己的各種見解,這就是議論。之後,他們若為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護,便是辯論。
其實,議論是經常會被運用到的能力,小到柴米油鹽的微小瑣事,大至家國社會的宏觀視野,針對任何議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意見都是一種議論。
以下的句子是議論手法的典型示範[比心]。
這段文字議論了手機的便利性,也提出了人類成了“手機奴”的奇怪現象。
行動電話(手機)的革命性在於它不強調通訊方式的躍進,而強化個人的自由感、獨立性,讓人與人的對話不再只限於點對點的聯結,而可以是空間中的任意變換。自此,人們扯去了有線電話的束縛,開始移動。但矛盾的是,手機的存在雖然帶來了更高的自主力,卻同時帶來了權力控制被強化的風險。
我們來看一篇對於魯迅、張愛玲、黃春明三位小說家作品的評論,[笑]分析一下它是如何透過議論的寫作方式來完成的。
張愛玲小說的結尾,常常予人一種平常世態中,依舊生息俯仰的況味,沒有激情,也沒有熱烈,就像河水兀自流動著,淺淺淡淡、輕輕悄悄。就像張愛玲自己所說的,她的小說是一種參差的對照,而非強烈的對照。
魯迅小說則是揭露人性,從而使人面對人性。其中的人性往往是幽微、闃黑、猥瑣的,是一個人最真實卻不敢面對的劣根性。魯迅揭傷疤、曝傷口,但是他不自舔自愈。於是,他的小說結尾是烏雲的、不透光的,是驚嚇後直直飛去的烏鴉,留下啞啞聲響。魯迅不討好脆弱的人性,他要讀者自己面對懦弱的人性。所以魯迅小說的最後姿勢從不華麗,而是“踉蹌”!
黃春明的小說為小人物發聲,小人物的生命常常不是握在自己的手裡,而是兜在時局的作弄裡的。“幸福快樂的日子”從來不是小人物的最後歸路,小人物的生命註定是坑坑巴巴、跌跌撞撞的,“破碎”往往是庶民生活的唯一語言。黃春明在他小說的最後姿態都是“含著淚咬著牙,然後,牽牽嘴角笑了一聲”。是笑中帶淚,還是淚中有笑?已經難以分辨!因為,灰色與模糊向來是人生中最常見的色為了提供學習寫作及閱讀的策略及方法,明確的、系統性的、序列化的定義和分類是必要的。
以上便是我對四種最基本的寫作手法的介紹與說明。
你是否理解了呢?[吻]
一般來講,這四種手法從學習時間上來看有早晚之分,敘事和描寫(記敘)因為屬於基礎的能力,可以從說自己的和他人的經驗或故事開始,可以從觀察起步,講所見、所聞、所聽、所感……
說明與議論則需要在有一定知識量的累積後,再來發展。因為,它們需要透過理解、分析、推論等邏輯思辨的過程,才能針對一個概念或問題,深入核心。
所以,這四種寫作手法的學習跟年紀與認知發展過程有關聯,對於[偷笑]寫作小白我建議大家先掌握前兩種!!!!
以上是希雅今天的分享[比心][比心][比心][比心]~覺得內容對你有幫助,記得順手點個贊喲~你小小的點贊永遠是我持續寫作的動力,謝謝你。
[送心]下面是自我介紹時間:
我是希雅,一名出版了3本書,每年讀100本書,輸出50萬字的95後作家,我會經常分享和一些成長乾貨|思維提升|寫作技巧,歡迎關注我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