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
唯一還在延續的國家
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文明
除了家喻戶曉的四大發明
我國古人在治水、節水、用水方面
也是歷史悠久,經驗豐富
創造了許多奇蹟
今天,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
古人的用水智慧
水,不僅孕育了華夏民族,還影響了中華文明的產生,在中華文化的演進歷程中演繹出豐富多彩的面貌,形成了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華水文化。
人們逐水而居,進而產生了李白“飛流直下三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水文化語言文字,老子“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的水文化哲學思想,孟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文化修身之道,大禹治水的水文化實踐等以水為載體的精神及物質財富。
我國崇尚節約,並且把節約作為一種美德。圍繞節水,古人在制度上很有智慧。
最早在唐代,我國就出現了第一部全國水法——《水部式》,明確規定節約用水原則。發展到明清時代,在乾旱區出現了全民“舀水”的情景。清代初期在運河沿線實行最嚴格的《節水管理條例》。清代中期,在東祁連山河西走廊,由於獨特的地理條件,下游缺水與上游破壞造成水資源利用困局,從而產生了第一個“生態節水方式”。
聰明的古人不僅就節水而節水,而且能同時實現節水與生態保護、節水與社會治理等多個目標。
更為重要的是
古代老百姓也有不少
腦洞大開的節水創意
清洗衣服:
古人們洗衣服時,會先用一根叫做“搗衣杵”的木頭棒子不斷敲擊衣物,俗稱“搗衣”,將衣服裡的髒物灰塵敲出來,然後再用水清洗乾淨,這樣就能極大地減少用水量。
廢水再利用: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人們便使用淘米水來洗澡去汙,這在當時可是廉價而又普遍的洗澡水。除此之外,人們會用淘米水澆花,飲牲口,甚至把淘米水發酵後當天然洗髮液使用。
烹茶:
歷史上流傳著許多利用雨(雪)水烹茶的記錄,也算文人雅好,唐代詩人陸龜蒙的“閒來松間坐,看煮松上雪”,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以雪水煮小團茶”等,都是古人以雪煮茶的真實生活寫照。
淨水器:
“茶聖”陸羽在《茶經》中記有專門用於淨化煮茶用水的器具——漉水囊。這種煮茶用水的過濾淨化袋,和日常其他過濾淨化器大致相同,它主要是用生銅鑄造,“圓徑五寸,柄一寸五分”,準確地記錄了這種淨化濾水器的造型、規格和尺寸。
明礬淨水:
我國採用明礬淨水的最早文字記載見於明崇禎十年(1637年)宋應星刻印的科技類百科全書——《天工開物》。一位西班牙教士在1745年左右出版的《中國帝國遊記》一書中明確記錄,當時,黃河沿岸已有百姓掌握了用明礬使黃河水變清的技術,他感慨道:“這是自然的秘密,為當時西方所不知。”
植物淨水:
有一種過濾酒水用的植物——苞茅,古人把它束成捆狀的菁茅,在祭祀時,把裹束著的菁茅放置在木盒中用來過濾掉酒水中的渣滓,以提高純淨度,也叫“縮酒”。時至今日,一些地方還保持著這種苞茅縮酒的傳統習俗。
看到這裡
大家有沒有被古人的奇思妙想震撼到呢?
想不到我國古人在節水、用水方面
竟然有這麼多的研究
如今我們踩著巨人的肩膀
擁有更優越的生活環境
更該積極踐行節水、護水理念
傳播水文化知識
讓全社會一起行動
珍惜、愛護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