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的那些著名書法家的創作,可以說是“三無產品”,沒有信仰、沒有靈性、沒有精神。當代書法是一面鏡子,透視的是民族文化和信仰危機。如果不對種種亂象加以批評,任由他們破壞、踐踏民族文化和傳統,將使得整個民族變得缺乏審美能力和思考意識。
當今的書法界就是一個江湖,看起來好像很繁榮,背後卻是巨大的隱憂。創作與受眾嚴重疏離,有的只是數量的不斷增長,粗製濫造,糊塗亂抹,實際上根本沒有大師級的藝術家,更沒有真正能夠代表時代的作品。
當下的書法創作,存在著眾多惡俗現象,迴避崇高、情感缺失、跟風炒作、解構經典、崇洋媚外、黨同伐異、以次充好、混淆視聽、顛倒黑白。正是這些惡俗現象,阻礙了書法藝術的健康發展。
從當代這些所謂的著名書法家的作品中,既看不到才華、能力,也看不到責任擔當,看不到對民族和民族文化有絲毫的尊重與敬畏。一幅幅作品張牙舞爪,粗鄙不堪,能夠看到的只是利慾薰心,只是追名逐利的強烈慾望。在某種程度上,這些“大咖”主導的書法藝術,已經成為“人傻、錢多、快來”的行業。
魯迅先生說,文藝是國民精神的光,它總是不經意地表現出國民精神的狀態。很多人覺得,書法創作沒有門檻,所以別管什麼人,阿貓阿狗,都想著寫幾筆。專業人士一心撈錢,普羅大眾視覺麻木,消磨了民族氣節,踐踏了民族精神。
書法創作缺乏理想,缺乏積極的價值取向,形式化、矯飾化、娛樂化、西方化的傾向非常嚴重。沒有文化根基,沒有思想深度,還談什麼精神營養?厚重的民族傳統藝術,被這些人糟蹋得毫無文化品位可言。
市場法則取代了藝術規則,藝術殿堂變成了名利江湖,各路大神在名利的迷失中紛紛走下神壇。當面說套話,背後說胡話,對著大眾說瞎話,心裡暗自罵粗話。
一大幫寫“醜書”的書法家,創作不但不接地氣,反而透露著一股子陰氣,一股子陰陽怪氣,老百姓不愛看,也看不懂。可是人家根本不管這些,仍然自吹自擂,大言不慚,說他們是開創新的書法標準,為100年後的書法藝術而奮鬥!你不理解,就說你是普通人。
這些年來,書法藝術之所以“野蠻生長”,跟主導話語權的一些人唯利是圖,單純追求經濟效益而劍走偏鋒,有很大的關係。這些人根本沒有什麼水平,基本功不行,連基本的文化常識都不具備,還不願意下功夫。為了維護既得利益,只好編造各種概念,用“皇帝的新衣”,矇騙人民群眾。鼓吹“醜到極致就是美到極致”,這話自己聽了不覺得噁心嗎?
恩格斯說:“永無止境的恭維奉承,調和主義的做法,令人無法容忍。”書法界的“圈子文化”、“人情評論”,互相“抬轎子”,“廣告式的吹捧拔高”,使書法創作失去了正確的理論指導,也使人民群眾對這一傳統藝術產生了隔膜和誤解。
這個教訓值得深刻反思和檢討,書法界的“爛蘋果”,要堅決剔除。文藝工作要有基本的擔當,書法創作自有其規則,藝術家可以大膽創新,但絕不能逾越底線。這些書法家們,不奢求你有什麼格調,只求你不要再胡言亂語,不要再胡作非為了,好嗎?
文藝工作“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站在什麼立場,主張什麼價值,秉持什麼態度,是不能迴避的。文藝批評不能有明哲保身、圓滑世故、首鼠兩端的態度。我們無力阻擋物慾橫流,但仍要大聲疾呼。
總書記指出:“文藝批評要的就是批評”,不能都是表揚甚至庸俗吹捧、阿諛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論來剪裁中國人的審美,更不能用簡單的商業標準取代藝術標準。
書法藝術創作,把握好審美風向、價值取向,至關重要。尊重審美差異,更要尊重藝術規律。對書法界的各種亂象,必須敢於表明態度,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必須立場鮮明,褒優貶劣、激濁揚清。
旗幟鮮明地反對去主流化、去價值化、去中國化、去歷史化的錯誤傾向,堅決抵制各種不良風氣。扶正祛邪,堅守底線,引領社會風尚,不為低俗、庸俗、媚俗的作品和泛娛樂化行為推波助瀾,不為拙劣的表演洗地站臺。
“好就是好、壞就是壞”,藝術創作需要“自由”,但必須尊重“藝術規律”,絕對不是“怎麼著都行”、“想咋地咋地”。作為精神文化產品,價值判斷不能缺席。只有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才能永葆青春,永放光彩。
(文\邵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