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父母在孩子的個性化發展與綜合素質提升過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幫助孩子全面成長?南京市首屆德育工作帶頭人、南京市江浦實驗小學教師夏光清為本刊撰寫《有減有加,恰恰好》一文,告訴父母在“雙減”政策下,要學會做“加法”,才能保持成長過程中的“恰恰好”。
研究表明,人只有在睡眠狀態下,才能高效清除大腦裡產生的代謝廢物,使大腦重新恢復活力。“你以為是你在熬夜,其實是夜在熬你。”不注意休息和睡眠,表面看沒有多少惡劣影響,實際上嚴重影響兒童的生活質量。
父母要保證小學生10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同時也要做到早起。我不太贊成日常“睡到自然醒”,這也是培養兒童的“勤”,因為“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恆”。
二是多讀書
閱讀是一輩子的修行。如果兒童整天沉在作業堆裡,會漸漸忽略閱讀,甚至對書本失去興趣。由於推遲到校,學生最美好的早讀時光消逝了,怎麼辦?我依舊堅持“每日晨讀”,且每天讀書不少於50頁。
我帶一、二年級時,孩子們寫的作業很少,目的是騰出時間讓他們多讀書,儘早進入閱讀狀態;三年級,更是把每天6:30起床晨讀打造成了班級讀書特色。現在,班級90%的學生讀整本書超過100本,50%的學生讀整本書超過200本。讀書越多,知識之間產生的聯絡就越多,總有一天會出現爆炸式的綻放。
三是“兩動一靜”
不能讓兒童的身體只是躺在書本里,“兩動一靜”在假期成了網紅作業,引得很多家長模仿。
“兩動”指的是運動和勞動,“一靜”指的是每天靜坐10分鐘。運動是最自然的提升學習效率的方式,因為人在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正腎上腺素,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與學習有關。學生每天堅持跳繩、打球等運動,養成了自律習慣,鍛鍊了意志力;而“月行一事”家務勞動,訓練了學生的注意力、手眼協調性、動作組織能力、動作反應能力,培養了學生基本的生活力。
兒童為什麼好動?因為他們需要透過不斷活動身體來發展自己的運動力、協調力,實際上也是兒童大腦皮層中額葉部分沒有發育成熟,影響著“安靜力”。
因此,我增加一個有效的訓練方法,就是靜坐。心理學研究結果指出:靜坐對兒童有好處,提高了兒童控制自己和調整壓力的能力,幫助兒童更具有同情心和互助心,而且能夠提升學習成績。每日閉目靜坐10分鐘,成了班級特殊的家庭作業,也成了班級特別的風景。
教育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自己內心的豐富,為了感受學習帶來的愉悅。這就是“雙減”最好的“加”。
- END -
莫愁大觀園
1 編輯:喬小茶
校對:東 籬
稽核:王淑娟
莫愁大觀園
有溫度 有態度 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