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莫過於焦慮的是孩子的身高問題,許多家長看到同齡人家的孩子比自家孩子要高一些,不少家長都陷入到了“身高焦慮”當中。
在去年,國家釋出了《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報告顯示,我國18-44歲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別為169.7釐米和158釐米,與2015年相比分別增加1.2釐米和0.8釐米[1]。
對於孩子的身高,家長們都是非常關注的,而身高對孩子來說,能夠反映兒童的健康狀況、營養狀況以及遺傳背景的敏感指標。
如果身高偏離了正常範圍,很多家長不免擔心自家孩子是不是出現什麼問題?那麼今天就來了解孩子的身高問題。
7大因素影響孩子的身高
1、遺傳因素
父母雙方的遺傳因素決定了孩子出生的生長髮育的“軌道”或特徵等趨向,一般來說,個子高的父母所生的孩子,身高相比之下都是比較高的,但是,個子高的父母的孩子會受到隔輩或家族中矮小親屬的升高影響而導致矮小。如果父母矮小是後天因素導致的,通常不會遺傳。
2、膳食因素
在孕期,由於宮內營養不良可影響胎兒的發育,在出生之後,後續的膳食因素也會影響到發育,比如蛋白質、熱量的不足,可影響體重、身高以及腦部發育。但是,如果營養過剩的話,就會導致肥胖,甚至性早熟,所以,需要合理膳食。
3、疾病因素
在孕期,風疹、(帶狀)皰疹、鉅細胞病毒以及弓形感染可導致胎兒發育異常;若是孕婦患有糖尿病,可導致胎兒畸形的發生率相比正常情況增加2-6倍;若是孕婦患有甲亢,對胎兒可有生長障礙的影響。
在孩子出生後,要注意激素方面的影響,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性激素甲狀旁腺激素等內分泌激素的分泌障礙,都會導致較為嚴重的生長遲緩。
4、睡眠因素
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很重要,每天的生長激素大部分在夜間睡眠時分泌,白天分泌相比下很低,如果孩子夜間睡眠不足,可能就會影響到孩子身高的發育,建議孩子每天的睡眠時間應大於9個小時。
5、“早熟”因素
“早熟”也就是骨骼發育超前,這種相當於“透支”了後續的身高發育,導致後面身高停滯不前,原因主要是除開飲食以外的性開發和性誘因等都增加了性早熟的發生。
6、運動因素
孩子適當運動有利於生長激素的分泌,比如打籃球、游泳、跑步等,每天三十分鐘以上,都可以促進身高發育。
7、其他因素
(1)父母育兒積極性:早期母嬰接觸可促進嬰兒食慾、體重增加,同時,父母育兒的動力、能力與教育孩子的積極性,能和子女生長髮育有明顯關係。
(2)用藥因素:在孕期,妊娠期用藥是基本禁止的,否則會影響到孩子出生後的生長髮育。
(3)情緒/環境因素:一項同卵雙胞胎出生後被抱養離開雙親的差異性研究顯示,不良的情緒會導致生長差異;還有環境條件,比如經濟發展水平、社會制度、文化、自然環境等,也是影響身高的客觀因素。
生長激素不要濫用,孩子長高還得看這些
對於孩子身高不滿意的父母,時常伴有著“孩子身高焦慮”的現象,對孩子的身高生長非常關注,一旦發現孩子比同齡孩子長得慢或矮,就會想方設法讓孩子能夠長高點,
而有的父母聽說:打生長激素可以幫助長高?
生長激素的確可以幫助矮小的孩子長高,重組人生長激素是臨床治療藥物中的一種,對兒童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的生長障礙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為後續身高發育奠定基礎。
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適合透過打生長激素來提高身高,生長激素不是孩子的“增高神藥”。
孩子長高的關鍵要素,還得是做好均衡膳食,補充優質蛋白,多參加戶外運動,保持充足的睡眠很重要,還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這樣才更是有利於身高的發育。
延伸:兒童標準身高表,不妨對照參考一下
首都兒科研究所釋出了中國兒童年齡身高標準圖,根據全國孩子各年齡段的身高平均值得出,家長們不妨對照了解一下。
圖源:首都兒科研究所
圖源:首都兒科研究所
上述圖表分析:
以4歲的男孩為例,若身高低於96.7cm,處於第3百分位(相當於在100個小朋友中,身高僅超過3個小朋友),那麼孩子的身高就比較矮小;
如果身高是104.1cm,處於第50百分位(身高超過50個小朋友),孩子就是標準身高;
若是身高111.8cm,處於第97百分位(身高超過97個小朋友),就說明孩子偏高了。
總之,孩子身高不達標,或者生長遲緩,建議積極去到醫院進行檢查,到兒童生長髮育專科或兒童內分泌科就診,瞭解病因再對症處理。
參考資料:
[1]劉月姣.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釋出.
[2]張知新. 7大因素影響孩子身高[J]. 家庭用藥, 2013(4):68-68.
[3]丁有紅. 生長激素莫濫用,長高還得看這些[J]. 江蘇衛生保健, 2020, No.275(12):38-38.
[4]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症和特發性矮小症的安全性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 2017, 012(013):87-89.
小病慢病[不排隊]名醫專家護健康;
康愛多首發線上【醫生問診】服務,陣容強大,專業廣泛;
點選下方瞭解更多,線上諮詢您的醫生!
(此處已新增小程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