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藍色微信名】可快速關注
礦山的再生
民國37年,晉中戰役結束,新政權逐步開始有信心鞏固新區。不再是破壞,而陸續進入建設。
經受了戰爭的摧殘,此時富家灘煤礦的礦井陷於癱瘓、停頓中。當時僅有的12個破爛不堪的老窯坑,絕大多數倒塌、封閉甚至被水淹沒。地面建築全部被破壞,只剩24間沒有門窗的破房,東倒西歪的矗立在荒涼的山谷中。至於生產裝置、器材物資,早被搶劫一空。
民國38,新政權進入富家灘礦,開始了醫治戰爭創傷。1月10日,正式在一坑開工生產。
動員原在礦幹過的工人返礦復工。這樣工人的隊伍到年底由24人發展到273人。
9月份全礦有三個坑進行生產。年底產量達到37.366噸。
建國初期,山西煤礦建設確定了“全面恢復,重點建設”的指導思想,集中財力、物力對收歸國有的煤礦進行恢復建設,重點放在了幾個大礦區上,其中就有富家灘煤礦。1950年初正式成立了“山西省富家灘煤礦公司。”歸屬省工業廳煤炭管理局領導。系地方國營,初步勾畫出汾西局這個國有企業雛形。
同時,省人民政府積極鼓勵民間採煤業恢復生產,擴大規模。1950至1952年,根據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批准的《公私營煤礦暫行管理辦法》、《公私營煤礦安全生產管理要點》、《上採煤窯暫行處理辦法》3個法規和政務院公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礦業暫行條例》,燃料工業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分別對山西境內所轄公私營煤礦進行了整頓。整頓中,全面調查、登記、測繪,調整煤礦佈局,為恢復建設的礦井購置急需的物資裝置,取締山租、地租、窯租、路租等封建剝削制度。同時,封閉不宜恢復的小煤窯2000多座,對可以恢復的,有的劃歸公營煤礦統一規劃,給予私人資本適當補助,部分從業人員轉入公營煤礦。在這次大規模的行動中,富家灘煤礦以10萬斤小米一次贖買小煤窯63處,這些措施對於保證煤礦恢復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五”時期,山西煤礦建設根據國家“大規模進行新礦井和選煤廠的建設,繼續進行原有礦井的改建擴建,充分發揮現有生產礦井潛力”的方針,堅持新建和改建相結合,
以改建為主;大中小相結合,以中小為主的原則。確定繼續重點建設一批老礦區外,加快開發西山、富家灘、軒崗礦區,以滿足國家交通運輸及冶金、電力、機械工業對動力煤、無煙煤、焦煤等煤種的需求。
經過了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努力,經過幾次大的政治運動,如反把頭運動、抗美援朝運動、三反運動等,鞏固鍛鍊發展了工人階級隊伍。邁開了生產全面改革的步伐。
首先,是向機械化進軍。勞動者的主觀能動性得到解放後,生產工具的改進便成為提高生產力的最重要因素,1952年1月,開始在水平坑,南關坑安裝轉車,使用自制的煤車。在這兩個礦運輸史上揭開了機械化的一頁。
7月,富家灘煤礦推行長壁式採煤法獲得成功。具有了同大煤礦企業相匹配的採煤方式,這種生產方式決定了新的組合方式,是大工業式的生產關係的進一步發展。
1953年,全礦推廣了工作面快速移溜法,回採工作面的人工回柱改用人工回柱器。全面推廣了成品棚子和重點使用金屬支柱。
1955年實現了作業規程,推廣了正規作業及推廣使用活鑽頭。
生產工具不斷改進,促進了生產方式的不斷更新,生產力的逐步提高,也逐步提高了礦工的工人階級的自覺意識。生產力的逐步提高,也促進了生產關係的發展與變化。所有制的變更隨著國家向社會主義邁進的步伐加快而成為了水到渠必須成的趨勢。
1956年1月1日,原地方國營富家灘煤礦奉山西省工業廳通知,與國營義棠籌備處合併,正式成立礦務局。
因為所採煤田包括孝義煤田都在山西的主要河流汾河以西,所以命名為汾西礦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