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羅馬人來說,佔領地中海南岸的北非地區是他們稱霸地中海的立威之戰。正是,在羅馬共和國戰勝迦太基後,才奠定了羅馬人在地中海的崇高地位。只是,再輝煌的王朝總有衰落之時,到了羅馬帝國後期,羅馬人失去了對北非諸省的統治。
而從羅馬人手中奪走北非地區的是來自中歐日耳曼蠻族的一支部落:汪達爾人。
在此之前,汪達爾人和其他部落一樣,在受到匈人的影響不得不向西涌入羅馬帝國境內。而隨著,羅馬帝國愈發羸弱,各蠻族部落開始深入帝國境內,直到看到大海後才安定了下來。
只是,不管是羅馬帝國統一之時,還是一分為二之後,宮廷的統治者對蠻族的到來十分牴觸。畢竟,他們很少會遵循帝國規章制度,依然保持自己四處劫掠的習慣,將所過之處搞得烏煙瘴氣,也導致了宮廷對各地統治控制力下降。
為此,當西羅馬宮廷剛解決大患西哥特人之後,便組織力量前往各地試圖消滅不服管教的蠻族部落。這其中就有在西班牙地區爭奪勢力範圍的汪達爾人。
面對實力佔優的西羅馬宮廷,汪達爾人明智地選擇了退走,無意與羅馬人及其盟友死戰到底。恰好此時,西羅馬帝國任命的北非管理者博尼費斯伯爵,因同僚的陷害與宮廷產生齟齬,為求自保迫切希望引入第三方勢力,以對抗實力強大的宮廷。
當博尼費斯舉目四望之時,有實力、有意願提供幫助的只有汪達爾人。
此時的西羅馬帝國儘管內部動盪不安,但其統治區域高盧和西班牙地區,一掃之前的僭主橫行、蠻族肆虐,開始趨向穩固;東部則是實力強大的東羅馬帝國,然而,雖然東羅馬人有實力提供幫助,但他們與西部宮廷關係非常緊密,不一起進攻自己就謝天謝地了,更不會幫助北非。
此時,只有剛迫於羅馬人的壓力撤離西班牙的汪達爾人是最適合的力量,雙方一拍即合。很快汪達爾人在其國王根西里克的帶領下,乘船渡過直面羅陀海峽抵達了北非地區。
有了北非伯爵的背書,汪達爾人在北非勢力發展得非常迅猛。與羅馬人不同,出身日耳曼的根西里克對於各種盟友來者不拒,很快,除了汪達爾人之外,畏懼羅馬人的北非蠻族部落、經常受到羅馬人打擊的摩爾人都成為了根西里克的支持者。
此時,對於博尼費斯來說,已經是非常危險了。汪達爾人聚攏了太多仇恨羅馬人的勢力,一旦博尼費斯與汪達爾人發生不愉快,他根本無力阻擋對方的進攻。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當博尼費斯與宮廷的矛盾解除之後,按照這位伯爵的想法,北非依然是西羅馬宮廷忠誠的行省。然而,汪達爾國王根西里克卻對此嗤之以鼻,不願向羅馬人臣服,果斷拒絕了任何妥協的條件。
當然,更多地是不想放棄到手的肥沃土地,要知道,北非一直稱號“羅馬人的糧倉”。
很快,北非便分為了兩股互相敵對的勢力:博尼費斯統領依然忠於西羅馬宮廷的軍隊、以汪達爾國王為首不願向羅馬人臣服的聯盟。只是,與對手相比,博尼費斯的實力太過弱小,難以戰勝對方。
很快便不得不龜縮在迦太基、錫爾塔和希波里吉烏斯等幾個大城,艱難地抵抗著根西里克的圍攻。汪達爾人的到來,導致了羅馬人失去了曾經穩固的北非,也中止了北非糧食對義大利的出口。
這對於早就無法生產足夠糧食的義大利地區來說,堪稱滅頂之災,僅此一項便足以使得根西里克與亞拉里克、阿提拉相提並論,成為摧毀西羅馬帝國的主要出力者。
感謝各位的關注支援,歡迎點贊、評論與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