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傑男教授常說,癌細胞其實是正常細胞的“叛變”。雖然有必要對其進行抑制,但對於中晚期患者來說,嚴格的“殺癌法”最終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容易盲目發作和治癒,會導致身體變弱,加重患者的痛苦,進一步惡化病情。在晚期癌症的治療中,最好的結局仍然是“共存”,即“與癌症共存”。臨床上也有很多患者雖然腫瘤標誌物高,體內有癌細胞,但仍然活得很好,活得很久。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一位老人的抗癌經歷,很好地詮釋了與癌症共存的真諦。
肝硬化,大塊肝癌,腹水,81歲老人帶瘤生活4年多!
2017年1月,81歲的洪先生體檢後發現肝臟有腫塊,於是在當地醫院的建議下做了腹部核磁共振檢查。檢查報告顯示:①肝尾狀葉佔位性病變:可考慮塊狀肝癌(5.4cm×4.3cm);②肝臟多發小囊腫;③肝硬化、脾大、腹水;④膽囊多髮結石。
然後,在2月14日,進行肝動脈栓塞。但術後出現嗜睡、乏力、食慾差。血氨:75.1 μmol/L,肝功能:總膽紅素(TB): 44.3 μ mol/L,直接膽紅素(DB): 11 μ mol/L,間接膽紅素(IB): 33.3 μ mol。因此,洪先生的家人和他本人緊急要求中醫聯合會診。
結合西醫檢查報告、治療方案、目前症狀、舌脈診斷等疾病資訊,制定清熱利溼、解毒散瘀、健脾化痰的中醫治療方案。準肝癌固本培元艾康一號方。
中藥方劑: 梔子根、鬱金、蛇舌草、石菖蒲、鹽澤瀉、醋鱉甲等十幾味藥。
服用三劑後,洪先生報告食慾有所改善,精神狀態有所好轉,於是繼續觀察處方加減治療,並定期隨訪中醫治療。2017年10月14日再次複查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提示肝尾狀葉有高回聲佔位(6.0 cm×5.3 cm)。
2018年2月,因“上消化道出血”第二次住院。檢查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後,發現肝尾狀葉有高回聲佔位(6.3 cm×5.6 cm)。經止血、補液、護肝等綜合治療後出院。
出院後,洪先生又回去看了中醫。此時症狀為:乏力,右上腹脹滿不適,腰部痠痛,口乾舌燥,食慾一般。舌質紅胖,有裂紋,苔薄膩,舌下絡脈曲折。中醫辨證為毒瘀、肝脾、脾虛溼熱。準肝癌固本培元艾康二號方。
中藥方劑:半邊蓮、九節茶、川芎、綿茵陳、醋鱉甲、牡蠣、酒續斷等十幾味藥。7劑,水煎服,日1劑,早晚飯後溫服。
洪先生服藥後精神力量良好,食慾增加,口乾口苦症狀改善,腰痠、右上腹悶脹症狀明顯改善。以上方為基礎方,根據情況定期加減。2019年11月21日複查報告顯示,肝功能正常,病情穩定,腫瘤未擴大。繼續隨訪治療。至今未見明顯不適報道,肝腎功能正常。複查腫瘤大小6.6 cm×5.5 cm,無明顯腫大、復發和轉移,病情穩定。肝癌介入手術至今已有4年多。
抗癌治療不僅要殺死癌症,還要處理併發症!
癌症患者在抗癌治療中最常見的問題是併發症多,既有癌症本身引起的併發症,也有手術、放化療或靶向藥物等“殺癌”治療引起的併發症。這種情況不僅會加重患者的痛苦,還會導致患者無法耐受手術、放化療等積極的抗癌措施,從而影響抗癌治療效果。
樂啟生中醫團隊敖傑男教授(中西醫結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也指出,癌症治療往往存在很多矛盾。放療和靶向藥物有很好的殺癌效果,但使用時也會引起相應的副作用。然而,中醫綜合調理可以應對這些副作用,但其殺癌力不夠強。所以需要患者和醫生做好平衡,中西醫結合。
其中,敖教授提出了“時時固本培元,適時祛邪消瘤,隨證治之”的基本原則。敖教授認為,抗癌治療不僅要看到正氣不足的一面,更要看到癌症邪惡的一面。看到的不僅僅是區域性的病變,還有全身的狀態。如果“元氣”得到支援,就能對抗疾病和邪惡,那麼“祛邪”的力量就可以從“固本培元”中間接獲得。而直接吃藥抗病控邪,則是另一種“祛邪”的方法。
用藥方面,主要分為三類:固本培元、祛邪消瘤、對症治療。比如太子參、柴胡、法半夏等都是常用的固本培元之藥。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牡蠣、夏枯草、莪術等。具有祛邪消瘤的作用。
此外,還需辨證論治,如脅痛(具體表現為脹痛、刺痛、灼痛、隱痛等。),消化道反應(如食慾不佳、噁心嘔吐、腹脹腹瀉、厭食油膩等。),腹水、黃疸、咯血、消瘦;需要對症治療來減輕病人的痛苦。
綜上所述,腫瘤是一種慢性疾病,消耗人體的活力。就像油燈一樣,幹了耗油又讓人沒力氣,最後慢慢熄滅。因此,人們常說“導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不是癌症本身,而是併發症”。我們也可以看到,所有的癌症患者在死亡的時候都在死亡。
因此,癌症治療的最終目的是讓患者活得更久更好。除了影像學、血常規等檢查指標外,還應以患者的主觀感受作為療效的衡量標準。
希望我的分享能給你帶來信心和希望!有需要了解更多中醫藥抗癌的朋友也可透過點選我的頭像進行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