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由於火星“凌日”,“祝融號”一度短時間“失聯”。如今,“祝融號”已經重新恢復工作。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祝融號”需要收集關於火星氣候、地表等重要的資料。這些資料收集完畢後,“祝融號”有兩種方式傳回地球,一種是直接與地面中心取得聯絡,將資料傳送回來,但由於傳輸速率極其低,要將資料傳回地球需要很長的時間。
為了提升效率,“祝融號”一般是將資料先傳輸給“天問一號”,然後“天問一號”將資料傳回來。這樣的傳輸方式比較快,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但還面臨著一個問題,在傳輸的過程中,需要佔用大量的時間,不僅是“天問一號”需要隨時準備接收訊號,地面指揮中心也得全天候接收資料。因此,中國計劃與歐空局進行合作,讓歐空局在火星軌道上的“快車號”扮演中繼衛星這個角色。
早在2003年,歐空局就發射了“快車號”。到目前,“快車號”已經環繞火星5000次,收集了大量資料與地表影像。讓“快車號”作為中繼衛星,與“祝融號”取得聯絡,然後接收到資料後,“快車號”將資料傳送給歐空局,歐空局再將資料轉發給“祝融號”團隊。對此,有網友擔心中途洩密。其實,並不必要擔心這個問題,因為資料都是加密的,並且歐空局對火星的瞭解更深入,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
根據歐空局釋出的報告顯示,“快車號”在飛過“祝融號”所在的區域時,將會開啟無線電裝置,準備接收“祝融號”發出來的訊號。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兩者無線電系統不相容的情況。另外,由於“快車號”環繞火星飛行,接收訊號的視窗時間很短,相當於盲收“祝融號”發動的訊號。在茫茫宇宙中,“快車號”要想成功接收“祝融號”傳送的訊號,其難度可想而知。
中國與歐空局合作,首次讓“祝融號”與國外探測器聯絡,表明中國在航天領域,一直秉持開放包容的原則。中國願意同他國共享航天技術,共同促進全球的合作與發展。歐空局願意完成中國賦予的任務,表明歐空局也希望與中國在航天領域展開合作。未來,中國與歐空局預計還將在多領域展開合作。
(文/嚶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