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 C、果膠、澱粉和糖類等營養物質。它以嫩瓜或老熟瓜供食用,還可作為食品加工原料。南瓜營養全面、食用方法多樣,是國際公認的保健蔬菜,深受消費者喜愛;南瓜種植簡單,管理易標準化,單產高,效益好,生產者喜歡種植。嫩南瓜主要作為蔬菜隨採隨銷,老熟南瓜透過貯藏,實現均衡供應。貯藏成為延長南瓜供應期的重要手段,秋收南瓜貯藏對冬季供應至關重要,但南瓜腐爛甚至爛庫問題時有發生,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如何保證貯藏效果,降低損耗率,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生產經營者。不同品種有一定的特殊要求,應根據貯藏南瓜的品種特性,有針對性地採取採後管理措施,可以保證貯藏效果。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專家建議:
嫩瓜一般在花凋謝後 10~15天採收,老熟瓜一般在花凋謝後30天左右採收,最適採收期與種植茬口、品種、氣候、肥力條件、栽培水平等有關。果肉可分為緻密或疏鬆,黏質或粉質,品種間糖度差異較大,應在選擇品種時予以關注。嫩瓜採收過早,品質好,但單產低;採收過晚,單產高,但鮮嫩度下降,品質略差。貯藏的老熟南瓜採收早,單產高,但果皮未完全老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較低,果皮易出現機械損傷,幹物質含量低,貯藏時果肉易收縮、易腐爛,貯藏期短;採收過晚,果皮果肉硬度高,幹物質含量高,不易產生機械損傷,貯藏期長,但單瓜重略降,果皮顏色光澤度變暗,品相差;貯藏的南瓜以十成成熟度為好。採收時間應首先確定採收目的與用途,即採收嫩瓜還是老瓜,是採收後直接食用還是用於貯藏。採收時應留2cm 果柄,果柄過長易蹭傷,過短易腐爛。適時採收、適當晚收對提高南瓜耐貯性,降低失水率、損耗率十分必要。貯藏南瓜最遲應在夜間氣溫降至10℃前完成採收,以免遭受冷害,耐貯效能下降。
搭架方式種植的南瓜,應合理密植,避免葉片過密,造成生長過程中南瓜出現蹭皮、著光不均等問題;露地種植的,應在南瓜長到一定大小時進行翻瓜,並在底部墊上硬紙板或泡沫,以減少南瓜因接觸土壤而出現的土斑,保證商品性。貯藏南瓜的種植應選擇坡地或地勢較高的地塊。南瓜品種糖度差異較大,如甜糯蜜品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達18%以上,而多數品種為12%左右,糖度越高,對貯藏條件要求越高。應根據消費者對糖度、糯性、沙性等品質的需求,選擇適合的南瓜品種,並採取適宜土壤種植、合理密植、保持土壤含水量、翻瓜墊瓜、採前控水、合理成熟度採收等措施,保證商品性,為貯藏打下堅實基礎。病蟲害嚴重、成熟度低於九成、地勢低窪被雨水浸泡過的地塊生長的南瓜不適宜長期貯藏。貯藏南瓜商品性要求:果形端正,果皮堅硬,表層無受損現象,果柄長2cm,且老化,瓜面光滑,色澤光亮,著色均勻,有品種特有的條紋,顏色為深綠色、淺灰色、紅色等;成熟度老熟,果肉厚,口感甘甜,肉質細面,糖度高;無疤痕、無畸形、無腐爛、無機械傷痕、無冷凍害、無萎蔫、無腐爛等。
預貯工作包括分級、傷口癒合、入庫整理等環節。分級:對收穫的南瓜剔除病瓜、爛瓜,並按照大小、成熟度進行分級。傷口癒合:分級後把適合貯藏的南瓜存放在溫度較高、通風的地方,碼放高度一般不超過2m,寬度不超過 1m,兩排之間留有 20cm 通風道,預貯溫度為15~25℃,預貯時間為 10~15d,透過預貯使南瓜果面及果柄傷口癒合,部分成熟度略低的南瓜果皮完成硬化,提高耐貯性。入庫:把適宜貯藏的南瓜入庫,包裝方式、碼放方法與貯藏方式有關。貯藏時可採用塑膠編織袋、網袋、塑膠筐、紙箱等包裝方式,也可不用包裝物直接碼放,但底部需墊物,不能直接接觸地面。
應用貯藏技術
老熟南瓜適宜貯藏溫度為10~15℃,溼度70%~75%,貯藏期一般為2~4 個月。南瓜的具體貯藏溫度與果肉厚度、果肉緊密度、成熟度、水分含量、糖度等有關,大規模貯藏前應少量試貯,積累經驗,避免造成經濟損失。貯藏期較長的,應適當降低貯藏溼度。南瓜可用冷庫貯藏,也可採取室內堆藏等方法。入庫貯藏時應注意碼放方法,碼放高度、寬度與貯藏設施條件有關,碼放過高過寬時,應在一定間隔放置通風道,保持空氣流通,使貯存庫內不同位置,溫溼度基本一致。貯藏過程中應保持適宜溫度,同時控制溼度,避免果皮表面出現水珠。貯藏過程中,應時刻關注溫溼度變化,溫度變化最好控制在±0.5℃以內,不定期檢查貯藏庫內南瓜外觀和品質變化。南瓜果皮表面出現水珠時,應及時通風以降低溼度;果皮表面長時間出現水珠,易造成南瓜腐爛,是造成爛庫的主要原因。避免果面結露,是保證貯藏效果的關鍵;長時間低於貯藏溫度,會出現水漬狀斑點、凹陷等冷害症狀。
出庫管理
南瓜出庫時,應一次出庫分次使用,避免頻繁開庫問題出現。設立緩衝間,存放出庫後的南瓜,使南瓜緩慢升溫,逐步提高至 20~25℃,時間 5~7天,以促進南瓜糖化,提高糖度,增加面度,改善口感,提高南瓜商品性。達到規定標準後再進行出庫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