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朱漢斌)華南師範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應光國團隊抗生素耐藥性研究小組白紅等人,研究了雞場和奶牛場環境中大氣傳播的抗生素耐藥基因(ARGs)和抗生素耐藥細菌(ARB)(尤其是人畜共患病病原體)的傳播模式和暴露風險,並評估了它們對養殖職業人群及周圍地區居民的暴露風險。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環境國際》。
抗生素耐藥性是全球人類和動物健康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但人們對動物來源的空氣傳播細菌和ARGs的潛在傳播模式知之甚少。其中,動物源性葡萄球菌透過氣溶膠排放從養殖場傳播到鄰近環境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受到關注。
養殖場被認為是ARGs和ARB的重要儲存庫。研究人員從養殖區和周圍環境(上風和下風區域)收集了氣載微生物、葡萄球菌、灰塵和動物糞便樣品,採用熒光定量PCR、高通量測序等手段分析了氣載微生物群落與耐藥基因丰度特徵;採用藥物敏感性測試等手段分析了典型致病菌——葡萄球菌的抗生素耐藥表型和基因型。
研究結果顯示,養殖場大氣環境中含有多種ARGs。擴散模型分析發現,ARGs可以從養殖區沿風向擴散到10公里以外的環境中;雞舍空氣中ARGs水平普遍高於奶牛舍;雞場分離株耐藥率較高,奶牛場分離株耐藥率較低,其中,分離自養雞場環境的葡萄球菌都具有多重耐藥性,80%以上攜帶甲氧西林耐藥基因。此外,在養殖區和居民區的灰塵中存在大量ARGs和多種病原體,表明動物源耐藥基因和耐藥菌可長期累積於灰塵中。
該研究表明,養殖場是周邊大氣環境中ARGs和病原菌的重要來源,ARGs和病原菌可以長距離運輸到周圍大氣環境。與奶牛場相比,養雞場大氣中ARGs和ARB丰度更高,顯示耐藥基因在大氣中的傳播與養殖模式密切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養殖職業人群和當地居民可透過吸入或環境暴露接觸動物來源ARGs和多重耐藥菌,這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