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午後,陽光伴著桂花的香味,迎面撲來。
“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在咸寧市通城縣石南鎮虎巖村,60歲的袁乘享騎著電動車,一面用喇叭提示大夥防火防盜,一面哼著小曲兒,滿臉笑容。
袁乘享身體不好,以前生活貧困。近年來,在脫貧攻堅政策幫扶下,他有了穩定收入,早已扔掉貧困戶的帽子,正大步行走在幸福生活的大道上。
袁乘享只是虎巖村成功脫貧摘帽致富奔小康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交通銀行湖北省分行(以下簡稱“交行湖北省分行”)的幫扶下,虎巖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啟了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黨建引領聚合力
“村級黨組織力量薄弱,村民生活困難,村集體經濟為零。”
2015年11月,交行湖北省分行扶貧工作隊剛進駐虎巖村時,一行人“都懵了”——必須想辦法幫村民擺脫貧困。
脫貧致富,黨建引領是關鍵。
“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交行湖北省分行普惠部(鄉村振興部)二級專家、曾任駐虎巖村“第一書記”王治階說,以前對這句話只停留在口號層面,沒有深入的理解,但真正駐村開展扶貧工作以後,才深知建強基層黨支部的重要意義。
黨中央高度重視基層黨組織、黨員幹部在脫貧攻堅中的引領帶動作用,明確提出要“使黨支部更好發揮戰鬥堡壘作用,成為帶領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心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有力的保證。
農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扶貧工作隊一致認為,“農村黨支部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最前沿的戰鬥堡壘,只有一線支部團結帶領廣大群眾,才能最大限度凝聚力量,才能給村裡留下一批致富帶頭人,才能真正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扶貧工作隊進駐後,堅持把基層黨建作為脫貧幫扶的頭等大事牢牢抓在手上,透過走訪座談和外引內推,著力在虎巖村外出經商務工人員、返鄉創業“能人”、大中專畢業生中培養和發展村“兩委”後備人選。特別是藉助2018年村級換屆選舉之機,將一批年富力強、敢於開拓、能帶領群眾致富的優秀人才充實到村“兩委”班子。
支部建起來了,還得“強”起來。扶貧工作隊將交行湖北省分行的黨建經驗“搬”到虎巖村:比如,嚴格執行“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全面推進支部主題黨日,從制度上解決村支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又如,指導班子成員加強理論學習,提升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真正發揮支部和黨員幹部主力軍作用,思想上先人一步,行動上先幹一步,凝聚脫貧攻堅強大合力。
在當地黨委的領導下,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虎巖村村“兩委”大變樣,班子成員團結一心,精氣神十足,誓讓虎巖村舊貌換新顏。
交通銀行湖北省分行
發展產業促脫貧
“脫貧致富,產業發展是根本之策。”王治階說,扶貧工作隊進駐後,就一直在思考產業發展的事兒,“產業很重要,但不能‘拍腦袋’,要能落地、管長遠”。
產業發展是經濟活動,要遵循市場規律,按照市場需求發展特色產業,因地制宜地選擇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才能保障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真脫貧、不返貧。
經多方考察,扶貧工作隊與村“兩委”一致認為,根據村裡外出發展創業“能人多”的實際情況,吸引能人回鄉投資,根據村裡的資源稟賦發展他們擅長的產業,應是一條可行的路子。
熟人介紹、主動溝通、上門邀請……在扶貧工作隊與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虎巖村於2018年成立了由72位“能人”組成的鄉賢促進會,這也是通城縣第一個鄉賢促進會。
能人對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熱情高漲。
通城縣地處湘鄂贛三省交界處,中藥資源蘊藏豐富,天然野生中草藥品種達1313種,境內的藥姑山被譽為“江南天然藥庫”。因而,通城縣中藥產業發達,不少“能人”創辦中藥加工企業,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
湖北潤康藥姑山中藥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光明就是這樣一位“能人”。李光明是虎巖村人,早年他在通山經濟開發區創辦中藥加工企業。
在扶貧工作隊的牽線溝通下,2019年7月,李光明與虎巖村聯營合作,創辦湖北潤康虎巖村中藥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康虎巖”)。值得一提的是,潤康虎巖是股份制企業,註冊資本100萬元,其中,李光明出資51萬元,虎巖村出資49萬元(因虎巖村集體經濟薄弱,這49萬元由交行湖北省分行捐贈)。
潤康虎巖規劃建立200餘畝基地,以中藥材種植為主導,配套發展油茶等相關產業。公司與虎巖村集體和部分農戶開展聯營合作,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由潤康負責種苗與技術,幷包收購,農戶只負責種植,如此可最大限度確保村集體和農民極少投入資金,降低經營風險。同時,潤康虎巖還對該村26戶貧困戶全部對接幫扶,以入股或安排勞務的方式,增加貧困戶收入,促進早日脫貧。
在產業考察中,扶貧工作隊發現,鎮裡另一個村子發展的非洲菊專案市場行情不錯,經與相關部門、專家探討,認為虎巖村也適合發展非洲菊種植專案。
經多方溝通,最終,扶貧工作隊與村“兩委”成功將非洲菊專案引進虎巖村。與中草藥專案的股份制合作不同的是,發展非洲菊專案,交行湖北省分行採取的是“先建後租”模式。先由交行湖北省分行出資興建非洲菊種植大棚,解決基礎設施問題,建成後再租賃給產業能手經營(租賃收入計入村集體收入),然後由產業能手提供技術,指導農戶種植,並由產業能手負責收購和銷售,保證農戶收入。
自2015年進駐以來,交行湖北省分行先後直接投入捐贈扶貧資金229萬,透過引入投資資金,幫助虎巖村初步形成了生豬、黃牛養殖,中草藥、非洲菊種植為主導的產業體系,村集體年產業收入19萬元,貧困戶年務工收入超50萬元。
2020年,虎巖村21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全村也由之前的貧困村躍升為“一類村”。更重要的是,交行湖北省分行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子,以村集體名義透過入股、租賃等方式全面壯大村集體經濟,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非洲菊種植大棚
金融活水助振興
如何在鞏固脫貧基礎上助力虎巖村實現鄉村振興,也是交行湖北省分行義不容辭的責任。
“鄉村振興,關鍵在於產業振興。”王治階說,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重在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促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交行湖北省分行認為,要促進虎巖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除了進一步鞏固現有產業、提升產業品質、暢通銷售渠道外,更重要的是厚植髮展“軟實力”,讓市場主體樂於到虎巖村投資創業,讓市場主體在虎巖村能有更好的發展,從而吸引更多外來投資,持續增強“造血”功能。
厚植髮展“軟實力”,需要建設美麗宜居鄉村。近年來,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積極爭取通城縣委縣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對村級基礎設施專案的支援,全面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服務水平。先後投資300多萬元,硬化和維修通村通組通戶公路5公里;修整集視窗服務於一體的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在村內自然村灣和村幹道路安裝路燈249盞;建設三個集中供水設施,解決全村1000人安全飲水問題,完成農戶改廁213戶。通過幾年的建設,虎巖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有效提升,正逐步嬗變為生態宜居鄉村。
黃牛養殖基地
厚植髮展“軟實力”,需要培育文明鄉風。思想是行為的先導,只有引領村民轉變思想觀念,才能在行動上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工作的開展。幾年來,扶貧工作隊率先垂範,積極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助人為樂、孝老愛親、勤儉節約等優良傳統美德,特別是改變以前“會上不說,會下議論”的不良風氣,逐步倡導形成議事公開制度,消化了矛盾,凝聚了共識。如今的虎巖村,好的風俗習慣正落地生根,文明鄉風建設正深入人心,為鄉村振興鑄牢了風清氣正的鄉村文化之魂。
厚植髮展“軟實力”,需要引入金融活水。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血脈通,增長才有力。農村產業的發展壯大,更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澆灌。近年來,交行湖北省分行持續最佳化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架構,成立鄉村振興金融部,將定點幫扶和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納入部門工作職責,想方設法助推鄉村振興:充分運用政策,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性貸款方面加大優惠支援力度;創新產品和模式,延伸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服務觸角,如創新供應鏈融資方式,為龍頭企業提供生產、加工、流通、經銷等環節針對性的產業鏈金融服務等;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快鄉村振興場景化產品定製,如依託交行“普惠E貸”線上產品,幫助涉農小微企業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快速融資……
當前,扶貧工作隊還在加緊推進兩件大事:一是計劃拓寬硬化虎巖村兩條道路,為村民出行提供方便,間接帶動村經濟發展;二是擬建設三個微工廠,預計可為村民提供不少於50個就業崗位,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不少於5萬元。
鄉村美,民風正,產業興,農民富。如今的虎巖村,正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加速奔跑。
“以前,村集體經濟為零,什麼事情都幹不了,現在好了,交行湖北省分行幫我們打好了基礎,村集體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民風持續向好,還有金融活水助力,我們要做的就是擼起袖子加油幹。”虎巖村新上任的村支書李志,在對交行湖北省分行的幫扶表示感謝的同時,也對虎巖村的美好未來充滿信心。
記者丨何輝
編輯丨劉定文 胡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