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只知道,霍金是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卻不知道其實他還有其他身份:知名龍套、科普作家、搖滾歌手。
這些跨界嘗試,都讓他不亦樂乎,且有所成就。
l 1992年,他在《星際迷航:下一代》中客串自己,與“牛頓”“愛因斯坦”一起打橋牌。
l 科普著作《果殼中的宇宙》獲2002年世界最知名的科普圖書獎之一安萬特科學圖書獎。
l 2014年,霍金再次與這支老牌英倫樂隊合作,為平克·弗洛伊德樂隊的新專輯《無盡的河流》獻聲。
其實,想要與眾不同,不一定非要盯著本職工作,像霍金一樣時刻保持著好奇心,去跨界嘗試,往往都會有意外之喜。
跨界,簡單來說,就是讓我們擁有人生的B計劃。
這個B計劃雖然需要你一個人獨自潛行,但也終將會成為你幸福的保障。
01
跨界,要跨得越遠越好
一般來說,一個人選擇跨界的時候,都會選擇自己比較熟悉的領域來入手。
因為,這樣即更容易上手,成功的勝算也更大。
但,實際上,這樣獲得的成就遠沒有跨界帶來的好處多。
你想一下,白天大腦好不容易忙完熟悉的事情,晚上又要開始,大腦是不是很容易疲勞?但是,跨界就不一樣了。
跨界,可以讓大腦“換腦”休息,進入完全不相同的腦區工作,效率也就更高。
生活中,你肯定遇見過這樣一些人,明明看起來文文靜靜,打起球來比你還狠?唱歌時,還能唱韓紅版的《青藏高原》?
當你發現他是這樣“一靜一動”的搭配方式,那麼他很有可能就是個學習高手。
《認知驅動》的作者周嶺,在書中也曾分享:
他也經常利用業業餘時間自學程式設計。這個興趣雖然和他當時的工作完全不搭邊,但是,後來在工作中,卻能很自然地與主業結合起來。
他在單位設立了一個業務論壇,並開發了一套業務系統,兩個維度的結合,讓他成了單位裡某個不可替代的環節,他自己在工作中也更加投入。
這也正好印證了李笑來在《財富自由之路》中說的:“每次跨界,都是給自己拓展一個新的維度,維度多了,競爭力自然就強了。”
如果,你也希望自己與眾不同的話,也可以嘗試跨界,因為一旦實踐成功,那麼就可以讓你在工作和生活中“輕鬆勝出”。
02
獨自潛行,走得更快也更遠
很喜歡周嶺在《認知驅動》中的一個概念“獨自潛行”,“潛”字用得很妙。
現在很流行一句話:“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然而,再正確的話,都會有一個特定的前提。
這句話,在個人成長初期是適用的,後期卻未必。
因為,通往卓越的路上,總有人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掉隊。
所以,當一個人在某個領域走得很遠的時候,他必然是孤獨的。
這也正是“強者,往往都是孤獨的”,這句話的前提。
當然,“獨自潛行”並不意味著讓一個人閉門造車,而是與業內人士保持一定的距離。
保持距離,遊離在B行業的大圈子之外,恰好會因為沒有身份標籤,而更能創新。
第二個好處就是,圈外人更容易保持好心態。
不急於求成的心態,往往也更容易讓我們把事情做成功。
最後,當真的做成這件事的時候,我們就能發現一個巨大的好處:你會一鳴驚人,並同時收穫圈內、圈外的雙重肯定。
到時候,圈內人會說:“哇!這傢伙,沒想到還這麼有才啊!”
圈外的人也會說:“哇!沒想到圈外也有這麼厲害的人啊!”
03
跨界,是人生幸福的保障
跨界,也就是B計劃,讓我們在主業之外,還有一個人生目標和追求,它可以讓我們填充閒暇、排解無聊,甚至創造成就。
如果你現在有空,有意識地去讓自己做一件有益,而且有趣的事情的話,那麼你的週末將不會再被你用刷影片,玩遊戲等“打發掉”。
像中國近代力學之父錢偉長。業餘愛好足球,1934年中國男足的主力前鋒,以身體靈活、速度快、腳法好著稱,幫助清華大學足球隊一步步成為當時華北足壇的一支勁旅。
像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國際著名大氣科學家曾慶存,利用業餘時間寫作,先後創作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逾千篇,先後出版了《風雨晴明》《華夏鍾情》等文學著作。
像2019年科學探索獎交通建築領域得獎者楊俊宴,業餘喜歡跆拳道、太極拳,後來成了跆拳道黑帶、武當顧氏內家太極拳的第十代傳人。
可見,一個人想要與眾不同,學著放開步子跨界,慢慢試著獨自潛行,就會獲得新的成功。
需要強調一點:別找藉口說自己沒時間。
只要衝破這一道關卡,你就會在世界的另一頭,遇見另一個幸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