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湧現出了一大批愛國志士,他們迎著敵人的炮火,以頑強的意志力,不畏艱險的英勇奮,為祖國為人民贏來了勝利。在這支壯烈的愛國隊伍中,魯瑞林是其中一員,他20歲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30歲的時候成為了司令員,43歲獲得少將軍銜,61歲擔任貴州省委書記……他的故事,同樣充滿了傳奇。
01
魯瑞林生於1911年,是甘肅臨夏縣人。由於家境貧寒,他在少年時期就給地主砍柴、放羊、種地……賺取微薄的收入,補貼家用。在貧窮的生活中長大,他嚐盡了衣食不保的滋味,希望能夠憑藉自己的努力,改變家庭窮困潦倒的命運。
而在那個年代,窮人有一條出路就是去當兵,為此他在1927年投到馮玉祥麾下,由於他的文化水平低,就在裡面當了馬伕,平時跟隨隊伍參加軍閥混戰。
1931年,紅軍出現在了他的視野,給他帶去了希望,於是他透過寧都起義,加入了紅軍隊伍,而第26路軍經過起義後,被改編成了紅5軍團。
在這支隊伍中,有著和他一樣生活困苦的人,且有著非常嚴格的紀錄,多數人都具備吃苦耐勞的好品質,讓魯瑞林堅定了革命的信念,為此,他努力學習先進思想,在1932年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某天晚上,他在經過馬棚時,聽到有幾個人在鬼鬼祟祟地商量著什麼,他覺得很不正常,偷聽之後得知他們是反動人員,正商量把紅軍派來的指導員給暗殺掉,從而引發士兵暴動。好在魯瑞林阻止了這件事的發生,也因此獲得了到紅軍學校學習的機會。
02
在軍校,他學習十分刻苦,所以畢業後就擔任了連指導員,並在後來的反圍剿戰鬥中,英勇抗擊敵人,立下了戰功,因此升任營長。而在長征中,他負責阻擊追兵,擔任紅軍主力後衛工作,面臨著“以少對多”的艱險挑戰。
對此,魯瑞林無所畏懼,以一身膽魄衝鋒陷陣,將比自己隊伍多了幾倍、十幾倍的敵人給擊退,並在多場激烈戰役中,他的營只剩幾十人。
走完長征後,他也在各種艱苦的狀況下,迅速成長,能力越來越優秀,之後相繼擔任了91師政治部民運科科長等職務。
而在抗日戰場上,他勇於與敵人對戰,總是衝在前頭,積累下了大量經驗,為此創造出了一套游擊戰術,能夠多次率領隊伍“以少勝多”。
由於他在軍事指揮上越來越厲害,就漸漸告別了後勤位置,晉升為優秀戰將,30歲就成為了司令員。
經過抗日戰爭後,他還參加瞭解放戰爭,在擔任第62軍政委等職務中,不斷為黨的勝利,祖國的和平做貢獻。建國後,他在西南軍區擔任參謀長,繼續為祖國的和平事業做貢獻。在革命的道路上,他在流血流汗的功績中,獲得了黨和人民的肯定,被授予了中將軍銜。值得一提的是,後來他遭受“臨夏事件”牽連,43歲時被降級為少將。
03
魯瑞林是無辜的,他坦坦蕩蕩,且並沒有一點抱怨,相信組織會調查清楚真相,而後來組織也證明了他的清白,但那時候授銜儀式已經結束,黨就不能再為他更改軍銜了,不過首長特批他享受開國中將行政6級待遇,以彌補這個錯誤,使之成為了中國唯一一個能夠享受中將待遇的少將,這也是一份特別的榮耀。
1973年9月,魯瑞林在貴州擔任省委第一書記,在那裡主政了3年多,期間他積極發揮自己的力量,為貴州作出了重要的貢獻。1977年12月,出任廣州軍區顧問,在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999年7月,為祖國奉獻了一生的魯瑞林,在廣州去世,享年88歲。他的一生在為國奮鬥的歲月中度過,如此品質,值得後世之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