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939天
01
最近,消失3個月的李子柒突然上了熱搜。
這段時間的首次露面,就是前幾天接受央視《魯健訪談》的採訪。
節目中,李子柒一襲素衣,和主持人聊過去,話現在,談未來。被問到自己目前最想做的三件事時,李子柒侃侃而談:
第一,做一個可複製,可傳播,可迴圈,可推廣的一個試點,使家鄉的父老鄉親們共同致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增收。
第二,繼續傳播非遺文化。
第三,正確地引導青少年。她說不希望以後問年輕人想幹什麼,他們只想當網紅、當明星。希望年輕人能夠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好好唸書,能夠真正意義上抓住每一個機會。
本來三觀挺正的一段回答,我卻在評論區看到了幾條刺耳的評論:
“李子柒不過是個演員而已,把自己的人設設得太好了,小心崩塌。”
“果然還是包裝效果,這女的我突然就不知道是誰了,又當又立。”
“你自己就是網紅,可真會包裝自己。”
其實,李子柒走紅以來,這樣的聲音就沒斷過。
尤其是她每一次“翻車”,總有人在黑她的路上衝鋒陷陣。
他們接受不了一個和自己年紀相仿,甚至原本根本不如自己的農村女孩,竟然短短几年就賺到他們這輩子都不可能擁有的財富。
因此,他們總是拿著放大鏡,尋找她翻車的蛛絲馬跡,見縫插針地找機會黑她,以保護自己可憐又破碎的自尊心。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的詞條《413:合理化》中提到幾個維持自尊的心理防禦機制,其中一個是酸葡萄心理,即當自己所追求的東西,因為自己能力不夠而無法取得時,就加以貶低和打擊。
比如有些顏值偏低的人,會抱持“紅顏禍水”的觀點;有些男生追不到女生,會說對方“水性楊花”;有些體育能力弱的人,會說“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這種心理,說好聽點是一種防禦,實際上就是自欺欺人,不願正視自己的不足,又見不得別人好。
生活中,每個人身邊似乎都有這樣的人,別人越是看上去和自己水平相當、賽道相似,就越是見不得人好。
就像羅素在《幸福之路》中說,乞丐並不會妒忌百萬富翁,但是他肯定會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02
李雲迪這次翻車,一方面有自己的問題,另一方面其實就是被陳某卉同伴的“乞丐心理”害的。
相信看了這幾天媒體爆料的人都知道,李雲迪之所以會栽,是始於陳某卉的炫耀。
做外圍業務的陳某卉,向同行的姐妹炫耀,自己有明星約單,一單能掙不少錢。
結果姐妹嫉妒了,反手就把她給舉報了。
於是警方順藤摸瓜,摸到了陳某卉手機裡李雲迪的交易轉賬記錄,自然就把李雲迪給盯上了。
這個例子或許舉得不恰當,但其中透露的道理是共通的。
《來自星星的你》裡,千頌伊有一段話:
人性就是如此,看到別人比你爬得高,不是說我也要去那裡,而是對別人說,你下來吧下來吧,也到這泥潭裡來吧。
當你過得比我好,我就難以剋制地想要毀滅你。
這種心理,表面上看是嫉妒,實際上是一種比嫉妒更原始、更低階的情感,叫“ 嫉羨 ”。
心理諮詢師MISS薔薇說,嫉羨僅限二元關係,指向的是愛之客體(重要他人本身):因為你擁有我所渴求卻沒有的東西,所以我要摧毀你,帶著一種憤怒。
“你過得這麼好,而我卻是個渣渣,這不公平!”
為了消除心理上的不平衡感,人們會產生幾種主要的防禦方式:
①貶低。透過自我貶損,讓自己感覺配不上所渴求的美好,也就不會再痴心妄想。
前面提到,“見不得人好”的心理只發生在和自己賽道相似的人中,把自己貶低到這個賽道之外,心理就好受了,畢竟乞丐不會妒忌百萬富翁。
②隔離。為了不體驗到強烈的敵意和痛苦,變成一個情感淡漠的人,不再和他人建立聯絡。
前段時間微博上有個熱搜:該不該和朋友分享喜悅?
一位網友在微博上發帖說:“和朋友分享喜悅的時候,被這樣回覆,真的有點難過,”
從聊天記錄中看出,網友並無出格言論,不過就是告訴朋友自己做了一個提成不錯的大專案,卻被朋友冷冷地回覆“以後這樣的事別和我說了,你這樣讓我很焦慮”。
這個朋友,就是透過試圖隔絕類似訊息,甚至不和朋友建立聯絡來進行防禦。
③毀滅。你得到的好東西,我卻得不到,那我就毀了你和你美好的人生,我的痛苦就消失了。
陳某卉的朋友,採用的就是這種防禦。
而這種防禦方式,恰恰反映了人性中最陰暗,也最愚蠢的一面。
03
事實上,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保留著嫉羨的情感。
畢竟人無完人,人性也具有其多面性,越是善惡相生,越是說明這個人人格飽滿。
所以,“見不得人好”其實並沒有多可怕,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原始情感在作祟,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只是每個人防禦能力不同。
採取什麼樣的方式處理被激發的嫉羨,才最為關鍵。
MISS薔薇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要消除這樣的心魔,最關鍵的是要嘗試接納自己,不但要看見自身的侷限性,還要學會與侷限共舞,才能擁有更多心靈的自由。
接納自己的侷限性,就是在看到別人的“好”時,同時接納自己的短處,並學會借勢。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故事:
A上大一的時候,獲得了一次英語口語比賽的獎項,就在A滿懷欣喜捧著獎狀跟室友分享的時候,所有人都在祝賀她,只有B同學不開心,關上寢室門就離開了。
A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傷害了B,因為英語口語一直是她的弱項,B曾經還因為這個弱點在課堂上鬧過笑話。
當天晚上,A就把自己是如何練習英語口語的方法告訴了B,並且把很多資料一併打包發給了她。
B感覺像是看到了希望,從那之後無論A在寢室或是在班級裡如何秀口語,B都沒了以前的敵意和不滿,還經常找A給自己糾正發音。
後來,A成為了B在大學裡最要好的朋友。
這個故事之所以結局圓滿,得益於A敏銳地察覺到B的敵意,準確地分析出了其中的原因,並高情商地進行了化解。
反過來,如果B在嫉羨被激發之後立馬覺知到這種情感,並學會借勢,主動向A請教,最後的結局也是一樣的,說不定還能更圓滿。
人性最大的愚蠢,就是見不得人好。
人生無論走到哪一個階段,總有一撮人優於你。
聰明的人會借力,並努力讓自己也成為這樣優秀的人。
愚蠢的人則選擇隔離或毀滅,寧可生活在一個都不如自己的人群裡互相踩擠、被連累、被扯後腿,也不願看到身邊的人飛黃騰達。
04
有人在龜兔賽跑的故事上衍生了一種理論,叫“龜兔雙贏理論”:
在山地時,兔子把烏龜馱在背上一路狂奔。等到河邊時,烏龜又把兔子馱在背上游過河。最後兩人一同達到了終點。
這就是雙贏。
一個人有時雖然可以走得快一點,但力量畢竟有限,如果一直把他人的優秀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把自身侷限在狹隘的思維模式裡,換來的只能是短期表面上的進步和長期實質上的停滯不前。
想要走得更遠,就必須一群人同行,換種心態對待別人的閃光點,求知若渴地學習,恰逢時機地借力。
雙贏,才是最高境界的贏。
見不得身邊人好,其實就是在斷自己的後路,最終害的還是自己。
所以說,身邊的人比自己過得好時,我們應該高興。
因為此時別說每個人拉我們一把,哪怕只有一兩個人拉我們一把,我們的人生就會發生質的改變。
身邊人如果都發達了,我們自然也不會差到哪裡去;身邊人如果都落魄了,我們自然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你什麼樣子,有時取決於你身邊的人。
什麼是格局?
格局就是站在更高的地方向前看,目光長遠一些,心胸豁達一些,思想成熟一些。
成就別人,才是成就自己的最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