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日本電影《望鄉》在中國公映,當時非常火爆。慄源小卷扮演的女記者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她為獲得當年日本下南洋女子的第一手資料,深入鄉野與窮困潦倒的阿崎婆生活在一起,從而使之受到感動,向她傾訴了從未向人訴說的悲慘人生。慄源小卷的生動表演,展現了一個記者的正義和良心。受到觀眾喜歡。而田中絹代扮演的阿崎婆也以其生動質樸的表演,將一個飽經人生磨難的老人的悽苦晚年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受到觀眾讚賞。據說當年為演好這一角色,這位著名演員曾將自己的滿口牙拔掉。足見其對角色傾注的心血。我和大家一樣,都很喜歡這兩個演員。
《望鄉》的火爆,自然離不開演員的成功表演。但我覺得更主要的還有以下原因。
一、《望鄉》獨特的故事情節扣人心絃,令人百感交集。
電影《望鄉》是根據日本女作家山崎朋子的小說改編的。取材獨特,主題鮮明。毫無疑問,故事本身就令人震撼。
主人公阿崎是一個窮苦家庭的女孩子。6歲父親早逝,隨母改嫁。但生活依然貧困。為了賺錢,擁有自己的土地。掙錢給做苦力的哥哥蓋大房子,讓哥哥娶上媳婦。她滿懷美麗憧憬,十幾歲就被人販子騙賣到南洋。經受了無數苦難。她曾反抗過,但遭來的是毒打、威脅和恐嚇。不得不忍受下來。她年長後也追求過愛情。但那個聲稱準備掙足錢為她贖身、娶她的男人卻一去不返。她把自己辛苦掙來的錢全部寄回家裡,讓哥哥蓋上大房子,娶了媳婦。自己卻在異國它鄉受盡磨難。
她後來幾經轉手來到一個老闆娘手下。這個叫阿菊媽的老闆娘是個善良的人。她在臨終時將自己平生的積蓄全部拿出來分給手下的姑娘。然後再三叮囑她們,永遠不要再回到日本。她已經為她們在此地修好了墳墓。但是阿崎思鄉心切,還是回到了日本家鄉。誰知回到朝思暮想的祖國後,遇到的是人們的鄙視和冷落。沒人來接她。哥嫂對她非常厭惡。他們怕她要回自己出資蓋的房子。這讓她非常痛心和失望。她後來移民到了中國東北。與一皮匠結婚。生下一個兒子。日本戰敗後被遣送回國。途中丈夫病逝。她帶著兒子回到日本後,艱苦生活,拼命打拼。養大了兒子。卻沒料到兒子嫌棄她的過去,認為她給自己帶來恥辱。讓她回到鄉下老家。兒子結婚多年,她從沒見過兒媳。在鄉下,她過著貧困的生活,遠離人群。住在一間結滿蜘蛛網,簡陋得漏天的破草屋。終日與野貓為伴。地上鋪破草蓆為床,穿著破衣爛衫。只有靠酗酒來麻痺自己內心的痛苦。她因感動於女記者的真誠,向她訴說了自己從未對人說過的歷史。在女記者將要告別,充滿同情地叫她一聲“媽媽"後,她拿著女記者送作紀念的毛巾嚎啕大哭。宣洩了自己長期積壓心底的委屈與痛苦。場面十分悽慘,令人動容。劇終,女記者在南洋山打根的密林中,找到一片野草叢生的墓地,那裡埋葬著許多客死他鄉的日本“南洋姐"。那一個個矗立的墓碑都背朝著自己的祖國一一日本。
二、《望鄉》揭開了一段塵封的日本“南洋姐"的血淚史。
提到日本現代化的發展,離不開明治維新。明治維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開拓了日本向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政府為了發展資本主義,需要積累大量的資金。
當時的日本由於資源匱乏,大量向海外輸出勞力。其中包括大量女性。作為謀取外匯的一個手段。在此時期,大量日本女性被販賣到南洋,在異國他鄉被迫從事那種難為人道的生意。而南洋群島,尤其是山打根(在如今馬來西亞的沙巴州)地區是這些日本女性較集中的地方。這些被拐賣到南洋,被迫從事那種生意的女性被統稱為“南洋姐”。而這些“南洋姐”的足跡絕不僅限於此。她們遍佈了其它許多地方。除了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外,還有菲律賓,泰國,我國的東北、上海、香港等地,乃至其它國家和地區。
從19世紀末到1920年代是日本販賣女性大輸出的鼎盛時期。形成世界史上罕見的人口大流動。據說僅在明治年間輸出的女性就約有十萬多。這些下南洋的女性大多為窮苦人家的女子。她們創造了大量外匯,為國家的發展建設做出特殊貢獻。一戰後日本做為戰勝國之一,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得到發展。對外匯的需求壓力己不似往日。加上國際社會對保護女性權益的呼聲越來越高,販賣婦女活動才被限制。由於這一行業日漸衰微。許多“南洋姐”返回日本,回到故鄉。有些人則客死他鄉。但是有關這些人的情況,相關歷史並沒有留下翔實的記載。只有從海外各地日本人墓地的墓碑上才能瞭解到她們的存在。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演變,她們已淡出人們的視野,被世人遺忘。而她們作為日本發展史和海外殖民史的見證人及其經歷的史實早已灰飛煙滅。這段歷史也湮沒在時間的長河中。
南洋姐的興起與當時南洋勞工的崛起是分不開的。19世紀末,由於華工和印度勞工的不斷輸入,南洋當地青壯年男性勞工大量聚增。形成了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的狀況。“南洋姐"的出現,既緩解了某些社會問題,也為自身提供了存在和發展的空間。當地殖民者為有利統治、管理則採取了默許的態度。從影片中出現的無論是日本人,還是其他種族的人;無論是軍人,還是勞工等人的情況,就可看出,當時南洋是處在一個怎樣膨脹和混亂的社會狀態。
“南洋姐"向世界各地的擴張和發展與華工和印度勞工大量的集中輸出地形成了互為依存,共進退的關係。
《望鄉》所講述的故事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發生的。它從側面反映了這段鮮為人知的,塵封的,將被湮滅的史實。揭示了“南洋姐"這個群體的悲慘歷史和人生的苦難際遇。
三、《望鄉》揭示了冷酷無情的社會現實
《望鄉》以獨特的視角,透過阿崎婆的苦難人生揭示了包括時代,社會,家庭等諸多方面的問題,給人留下許多思考的空間。
那些被侮辱、被損害的日本女性用她們的青春和生命為自己的國家和家庭賺取了大量外匯。支援了國家的發展、建設。幫助家庭和親人擺脫了貧困,過上了好日子。但現實給她們的卻是身體和精神上的深刻創傷和進一步的摧殘。
她們雖然為國家做出了貢獻,但回國後,卻被社會拋棄,被親人岐視、厭惡。被世俗所不容。受到世人的鄙視。沒有人同情她們不幸的命運和遭遇。甚致倍受她們恩惠的親人也要再次讓她們蒙受人間屈辱。她們曾經為國家創造了大量的財富,為家庭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卻被視為國家的恥辱,家庭的恥辱。影片從側面鞭笞了冷酷無情的社會現實和世俗人情。
一邊拿著“南洋姐”的外匯,一邊又裝模作樣地以她們為恥。將這些小小年紀便被販賣到海外,苦難深重的同胞姐妹視為賤民、異類。“南洋姐"面對的就是這樣不公正的冷酷社會。因此,那些死於海外的“南洋姐"正是以墓碑全部背對祖國的方式,控訴自已的不平!向世人宣佈,至死也不會原諒那些愧對她們的所作所為。這正是影片最深刻的看點。
(原創)
202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