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配偶免費醫療的新聞發酵和解讀有好幾天了。因為這是普惠的福利,並且是幾乎每個軍人都能或多或少享受到的福利,普遍的都是叫好聲,其中甚至不乏“真正的尊崇”、“小姐姐求介紹兵哥哥”、“軍嫂叫某軍官不要再轉業”等驚人之言。
隔壁辦公室的馬乾事卻絲毫不為之所動,似乎這個通知和他沒有半點關係似的,風雨不動安如山。
劉幹事很好奇地問他,馬乾事的回答是三個反問:
第一,你服役期間,你的配偶有幾次機會需要到醫院去的,或者說有多少機會享受免費醫療的呢?
第二,你和小孩看病的時候,有幾次放心到體系醫療去看的?
第三,哪次我們這些沒關係、沒職務的人員到體系醫院看病,能體會到尊崇的?
馬乾事的話如同好幾盆冷水同時潑到大家的身上,很多同志頓時不再熱血沸騰了。用不上的、沒效果的、不好用的福利和待遇,說得再好,其實也沒有太大的實惠。
據此,某部人員向駐地醫院和相關部門提出了落實《規定》的系列建議,主要訴求集中體現在“三盼”上,也就是三個希望吧。
第一個希望,希望政策能公平合理地落實到每個軍人身上
很早很早以前,古人就說過了,治國之道,不患寡而患不均。
前段時間單位公寓房分配,馬乾事和劉幹事就好好體會了一把。單位清出了一批接龍房,馬乾事和劉幹事都有機會,並且也都在名單裡面了。
選房之前,單位出臺了新的規定,技術軍官按同等級別選房,並且駐地的某軍事院校和軍醫院的軍官也同樣參與選房。結果就是,劉幹事和馬乾事都落選了。
而與他們同等級別的張助理,因為是在另一個單位,而另一個單位領導沒有同意將本單位的接龍房拿出來統配,結果張助理分到了房子。
結果是,馬乾事和劉幹事被家屬們痛罵沒有本事,馬乾事和劉幹事一起痛罵單位領導沒有擔當,而他們的住房問題,則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解決了。
分析軍人關於福利和待遇保障的呼聲,有個明顯的特點:駐城區部隊和大機關更重視住房、醫療、教育等保障,艱苦邊遠地區更加註重張公子。
理由很簡單,貴的房子、好的房子、優質的教學資源都在大城市,而且是花多少錢都買不來的,大家當然要政策了。反之,地處偏遠、基層地區的,再好的政策,沒有相應的資源,有什麼用呢?還不如實實在在多拿點錢。
新政以下的福利待遇和各類保障,可以看出領導和機關提高軍人職業尊崇的誠意,只希望能再進一步,打通最後一公里,畢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第二個希望,希望體系醫院的常見病醫療水平能有大的提高
馬乾事問了劉幹事一個問題:你知道全世界所有人的頭髮數相乘,最後的得數是多少嗎?劉幹事摸著濃密的頭髮,陷入了長久的沉思。劉幹事的兒子卻很快就給出了答案,答案是“0”。因為只要有一個乘數是0,最終的答案一定是0。
很多福利待遇也是一樣的,從政策到資源到能享受的程度,哪一個太差了,最終的結果都相當於沒有。
部隊醫院都是好醫院,很多在骨科、眼科、燒傷科、外科等等戰傷有關的救治方面,都有走在當地前列。部隊是要打仗的,部隊醫院以戰傷救治為主是理所當然的。
其他方面的常見病治療,有些醫院採取的是全員引入民辦醫院的方法,“莆田系”醫院的成長,和某些軍醫院的綜合化發展有著一定的聯絡。
不可否認,在這種機制之下,一些體系醫院的綜合性醫療水平相對較低,有些甚至處於江湖醫生或者糊弄人的狀態。反正,馬乾事和劉幹事小孩生病的時候,往往都是寧可打車到駐地兒童醫院看,也不放心在體系醫院看的。
第三個希望,希望免費辦理和醫療保障更加的順暢有尊嚴
劉幹事和馬乾事曾經很認真地研究過“嗟來之食”的問題,結論主要有三點:
一點是真正的貧者,總體上還是能接受嗟來之食的,這也是為什麼天災之年,會有易子相食等情況出現,也是為什麼管仲會說“倉稟實而後知禮節”的原因。
另一點是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後,大部分人是接受不了“嗟來”的態度的,這也是為什麼“吃飽了撐的”之後,大街上反而出現很多吵架、幫閒的原因。
還一點,對於基本解決溫飽問題的中國人來說,“之食”的同時給予“嗟來”,是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的,這也是為什麼90後走上職場之後,原有的職場圧迫基本上難以再進行。
正是在這個分析的基礎上,劉幹事、馬乾事對於家屬寧可花錢到地方醫院去看小病,也不願意到體系醫院去稽核軍免、去看眼色表示了理解。
當然了,如果需要花的錢達到了可能直接影響溫飽的程度,大家對於程式的繁雜和醫生、護士的白眼承受能力也就能高一點了。
魯迅先生說過,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希望這個希望也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