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既定印象之中,混血兒都是長得比較好看的,不過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地區混血兒都不太常見,跨人種的結合不能說沒有,但至少並沒那麼普遍,然而這個世界上有個地方是例外的,那裡幾乎遍地都是混血,這就是南美洲。
美洲大陸並沒有原始時代古人類化石的出現,這裡並非是人類起源地,根據目前的考古,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是數萬年前冰河時期,從亞洲大陸腹地出發,經過冰封的白令陸橋遷徙到美洲定居的,他們也跟亞洲東部的人一樣屬於黃種人。
在新航路開闢以前,美洲完全就是黃種人的天下,無論是北方的阿茲特克人、因紐特人與瑪雅人等,還是南部的印加人,可隨著歐洲人發現了這裡,美洲的人種也就被徹底改變了。
歐洲人到達美洲之後,為了掠奪土地與財富,他們大規模驅逐、屠戮與奴役印第安人,而性格剛硬積極反抗的印第安人根本就不是殖民者的對手,損失慘重,除此之外,由於歐洲人帶來的各種疾病在印第安人部落當中蔓延。
短短百年時間,美洲印第安人的數量劇減掉了八九成的樣子,而為了補充美洲勞動力的不足,大量來自非洲的黑人被販賣到當地,並且還有許多來自歐洲的白人移民,也在美洲劃地生活。
持續了幾百年的歲月,原本的印第安人、外來的歐洲白人與非洲黑人,還有近現代來自亞洲的大量移民,這些人同住一個屋簷下,彼此通婚,逐漸融合在了一起,也就形成了如今南美洲居民的主要基調,那就是混血遍地走。
但是,在南美洲地區有個非常另類的存在,這裡極少能夠見到有色人種,幾乎都是白人,走在大街上如同漫步歐洲街頭,其白人的比例之高位居拉美之首,這就是阿根廷。
為何相對於其他南美洲國家,阿根廷這麼“白”呢?
第一,種植園經濟時代的“棄兒”
新航路開闢初期,歐洲各國在海外大規模進行財富劫掠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在殖民地發展種植園,最主要的就是各種香料作物與甘蔗,在當時的歐洲,香料與蔗糖都是十分珍貴而且價格很高的商品,因此極其有利可圖。
不過有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在美洲地區,雖然當地擁有遼闊肥沃的土地與溫暖的氣候,但卻很匱乏勞動力,原本的印第安人在歐洲殖民者到來後人口劇減,而且印第安人也並不適合作為種植園的勞動力,他們實在不好馴服,無奈之下,由葡萄牙人率先帶頭,從非洲大規模捕捉黑人奴隸到美洲販賣,由此開始了臭名昭著的三角貿易。
因為黑奴貿易的利潤太高,葡萄牙開頭以後,其他歐洲各國紛紛跟進,幾百年裡,非洲損失了一億左右的精壯年勞動力,而美洲的黑人數量急劇增加,他們遍佈在美洲各大地區的種植園當中,成為今天美洲有色人種的一支主要來源。
但是,不管是香料作物還是甘蔗,都要種植在溫暖的地方,而阿根廷卻比較尷尬,這裡的緯度實在有點高,四季分明,根本就不太適合種植這些玩意兒,而且那時候掌握阿根廷的西班牙殖民地一大片,根本就沒心思在阿根廷費神,所以並沒有在此發展什麼種植園,正因如此阿根廷並不需要引入大量的勞動力。
當巴西等國的黑人變得到處都是的時候,整個十七和十八世紀,兩百年時間也不過只有十萬左右的黑人曾被運送到阿根廷,而且只不過是把阿根廷當做中轉,因為那些黑人大多都是被轉送去其他西班牙殖民地的,所以自打一開始,阿根廷就沒什麼黑人。
第二,被歐洲人青睞的自然條件
種植園經濟時代的阿根廷,基本就是全程打醬油的存在,但阿根廷並非完全沒有優勢,雖然這裡的氣候不適合發展種植園經濟,但卻很吸引歐洲人,因為相較之下,阿根廷比較涼爽氣候溫和,而巴西等國家,實在是太熱了。
剛開始,因為阿根廷的經濟並沒有發展起來,歐洲移民到阿根廷的人也不是很多,但是隨著工業革命在歐洲蔓延,事情發生了極大的改變,那時候的歐洲大量的農民與手工業者紛紛破產失去了生活來源,掀起了移民海外討生活的熱潮。
正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氣候不適合種甘蔗的阿根廷,在種植園經濟大火的年代默默無聞,但這裡卻非常適合種植棉花與小麥等作物,而工業革命初期所發展的重點,剛好就是紡織業與食品加工,這下子讓阿根廷找到了巨大的契機。
隨著1816年阿根廷脫離西班牙成為自由的國家,加上經濟的飛速崛起,越來越多的歐洲人瞄準了阿根廷這塊氣候宜人充滿機會的土地,除了西班牙,其他跟多歐洲國家的居民,都紛紛移民到這裡,阿根廷的白人比例急速上升,原本就沒什麼有色人種的阿根廷,也因此變得越來越白,在南美洲可謂獨樹一幟。
有意思的是,移民到阿根廷的歐洲人之中,最多的倒不是西班牙人,而是義大利人,今天的阿根廷還被笑稱是“說西班牙語的義大利人組成的國家”,整個阿根廷,有至少六成的人口都是義大利人的後裔。
第三,就像阿根廷人一樣富有
或許今天很難感覺出來,但在十九世紀後期,阿根廷曾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阿根廷的面積在拉美僅次於巴西,而且這片土地極其富饒,不僅擁有肥沃平坦、物產極其豐富的潘帕斯草原,阿根廷的地下也蘊藏著驚人儲量的各種礦產,沿海是大面積的漁場,全境有將近一半地方都被茂密的森林覆蓋。
從十九世紀中期開始,阿根廷憑藉著工業革命的浪潮,依靠自身優勢大規模發展農業,其肉類、礦產、糧食、棉花的出口量位居全球頂級水平,被稱作“美洲的肉庫”與“世界的穀倉”,因為歐美地區的需求極其旺盛,阿根廷也因此賺得盆滿缽滿。
到了十九世紀末期,阿根廷已成為全球第七大經濟體,還被稱作“南美洲的美利堅”,阿根廷似乎前途一片光明。
那時候的阿根廷已經富裕得相當驚人,在歐洲也是聲名鵲起,甚至於歐洲當時流行用“你就像阿根廷人那樣的富有”來形容一個人的財富很多,阿根廷幾乎就是富裕的代名詞,而這也引起了更多人想去阿根廷淘金的念頭。
阿根廷實在是太富裕了,越來越多的歐洲人紛紛湧入了這裡,而那時候的非洲人還有亞洲人絕大多數還沒有能力大規模對外移民,因此這裡依舊不怎麼能見到有色人種,而當後來亞裔開始大規模移民海外的時候,阿根廷的經濟卻開始撐不住了,失去了原本的光輝吸引力,自然也沒什麼外來移民進入這裡,而此時的阿根廷,已相當“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