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9月10日,中國駐菲律賓使館和菲律賓中國瞭解協會聯合舉辦了首屆“中菲相知獎”頒獎儀式。
“中菲相知獎”由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2021年初訪菲時與菲律賓前總統阿羅約共同宣佈設立,中國駐菲律賓使館和菲律賓中國瞭解協會共同倡議發起,旨在表彰為促進中菲兩國人民相互瞭解和友誼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或團體,推動兩國和兩國民眾增進互信、化解分歧、深化友誼、促進合作。
首屆“中菲相知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菲前總統中國事務特使、菲律賓絲綢之路國際商會會長蔡聰妙,首屆“中菲相知獎”傑出貢獻獎獲得者、菲律賓中華研究會主席班樂義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進行對談。
首屆“中菲相知獎”經過三輪篩選和最終公示,評選出10名獲獎者,這是其中九位。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供圖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中菲相知獎”的設立有何現實基礎?
蔡聰妙:此時創立的“中國—菲律賓馬尼拉論壇”和“中菲相知獎”等對話交流新平臺是開創性的,拉近兩國民心相知相親,可以讓更多人成為共促菲中友誼的同行者。
獲得首屆“中菲相知獎”終身成就獎,一定會激勵我為增進菲中兩國之間的瞭解做更多的事情。
菲律賓是一個群島國家,包括7107個島嶼,向來是多元族群和文化的社會。16世紀即明代中期後,中國人出現海外移民潮,17至20世紀中葉以來菲律賓成為閩南人海外移民重要目的地,經商、聚居、樂善好施成為菲華傳統。
菲律賓和中國的關係跨越了幾個世紀,一直友好。
事實上,菲律賓人和中國人有很多共同點,很多菲律賓人都是華裔。中國血統已經是我們DNA的一部分了。我們都有相似的文化,比如親密的家庭關係和對老人的高度尊重。我們的許多烹飪方法和食物準備也很相似。
我們處在亞洲相近的地理區域,因而珍惜這種密切的歷史關係。作為菲華,增進友誼、增進人民互信是我們的使命和義務。
班樂義:毫無疑問,這個獎項是對我們為促進菲中之間相互瞭解所做不懈努力的肯定。
這個獎項非常有價值,因為它承認我們作為菲律賓人在只有少數人敢走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菲律賓作為一個年輕共和國治下的發展中國家,正經歷著國家建設的痛苦過程,對外國干涉仍然高度敏感。因為我們經歷了悲慘的殖民經歷,先是西班牙,再是美國,後是日本。由此也可理解被殖民過的菲律賓,為什麼不少人持反華態度。
事實上,中國人和菲律賓人有著數百年的友誼。早在西班牙征服菲律賓群島之前,中國人就已經在與蒲端王國(Kingdom of Butuan)、蘇祿蘇丹國(Sulu Sultanate)、達皮丹王國(Kingdom of Dapitan)、通多王國(Kingdom of Tondo)、班詩蘭王國(the Kingdom of Pangasinan)、宿務島的拉賈國(the Rajahnate of Cebu)、萊特島的克杜阿坦國(Keduatan of Leyte)等地區進行貿易往來。早在公元971年,《宋史》就首次記載了中國與拉古納灣或民多洛島的主權國家麻逸(sovereign state of Mai)的貿易活動。汶萊蘇丹國的古代記錄也揭示了中國與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的活躍貿易活動,特別是在15世紀鄭和將軍下西洋期間。中國和菲律賓有著500多年的友好、富有成效以及和平的關係。
“中菲相知獎”是一盞明燈,提醒我們菲中的共同歷史和千年友誼;也是一束火花,長久點燃兩國和兩國人民相知相親的火焰。相信獲獎者的人生故事必將激勵更多人為實現更緊密的菲中關係而努力奮鬥。
中新社記者:此時頒發首屆“中菲相知獎”,在中菲兩國民間喚醒了什麼?對未來有怎樣的呼喚?
蔡聰妙: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鞏固和加強菲中在外交、經濟、教育、文化和技術等領域的關係,促進對菲中關係的更深入理解,對所有人來說都意義重大。我們正處於歷史的十字路口,對華友好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我們要讓菲中關係在各方面都煥發活力。
近年來,因南海問題,菲中關係一度下降到1975年6月建交以來的最低點。
此時此刻向公眾解釋真相是我們的責任。在南海爭議中有利於菲律賓的所謂仲裁庭裁決,並未由此獲得管轄權。如果當事一方不接受,就不存在仲裁。杜特爾特總統說裁決是不可執行的,這是正確的,因為中國沒有接受仲裁。
我認為,媒體和輿論在推動菲中關係發展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媒體交流可以防止政治問題擴散。菲中政府可以呼籲媒體,強調雙邊關係的積極方面。希望這能抵消公眾的敵對看法,防止緊張局勢升溫。開明和見多識廣的國家和社會,相較於充滿敵對情緒,更有利於創造出菲中友好的氣氛。
我認為,還應鼓勵我們菲律賓媒體多報道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向菲律賓提供4000多萬劑疫苗以及大量捐款,不僅是道路、橋樑、鐵路等大型專案,還有大量個人防護用品、新冠病毒檢測裝置,甚至還有電腦和學習用品。這是前所未有的,也沒有其他國家提供過如此程度的支援。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在於兩國人民的親密和理解。加強民間交往有助於解決菲中之間存在的爭議。我們可以把分歧看作是豐富我們和整個亞洲地區的機會。
當地時間8月20日,中國政府援助菲律賓的新一批新冠疫苗運抵馬尼拉。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攝
班樂義:50年來,菲中關係因冷戰意識形態衝突及戰後南海領土和海洋爭端,至今仍然存在政治分歧,但並非不可調和。這些問題實際上是可控的,可以由兩國透過協商與談判和平解決。
為此,我們更需要增進兩國和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瞭解,珍惜我們悠久的友誼歷史,和平解決我們當前的政治分歧。促進相互瞭解是設立這個獎項的主要精神,可以開啟許多溝通渠道,這對睦鄰友好關係的繁榮至關重要。
即使我們兩國在一些問題上仍存在分歧,特別是在南海問題上,我們仍然可以友好相處。我們持久的友誼可以創造多種形式的合作,不僅促進我們的國家和共同利益,而且更有利於世界的利益。菲律賓和中國在合作中比在對抗中獲益更多。在我看來,這是這個獎項的本質。
我非常有信心,“中菲相知獎”可以激勵其他人走沒有人走過的道路。給菲律賓中國瞭解協會更多的力量,給中國駐菲律賓使館更多的力量,給菲律賓人民和中國人民更多的力量。(完)
受訪者簡介:
蔡聰妙:菲前總統中國事務特使、菲律賓菲華商聯總會名譽理事長、菲律賓工商總會永遠名譽主席、菲律賓僱主聯合會永遠名譽主席、菲律賓國際商會商會創會會長。他在諸多領域開了菲中經貿合作、民間友好交流先河,1997年租用中國“長征二號”火箭從西昌成功發射了菲律賓第一顆國際通訊和廣播衛星“飛鷹2號”;2009年成功在菲組織召開3000多華商參與的“第十屆世界華商大會”;2016年成立了菲律賓絲綢之路國際商會,多次率菲律賓企業家代表團隨杜特爾特總統訪華,推動菲律賓律賓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經貿、文化、人員交流;2020-2021新冠疫情期間,推動中菲抗疫合作。
羅梅爾·班樂義(Rommel Banlaoi):菲律賓中華研究會主席,中國-東南亞南海研究中心(CSARC)理事、菲律賓米里亞姆學院國際研究系教授、中國南海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他是菲律賓著名的國際關係教授、政策研究者、政治和安全顧問、公共知識分子,從事國際關係研究30餘年,在國際反恐怖主義(特別是阿布薩耶夫集團)問題、中國南海爭端和地緣政治問題方面發表諸多學術著作。
【編輯:劉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