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麥肯,你也許聽過他的名字,但你一定沒有看過他的比賽。
這是因為他在賽場上活躍的年代實在太過久遠。他在1948年進入NBA聯盟,那個時代沒有留下多少比賽錄影,甚至連賽場照片都沒有幾張。但你仍然可能聽說過他,這是因為他的偉大,他的名字已經和籃球、和NBA緊緊地聯絡在了一起。
球迷們喜歡稱這樣的球員為“上古巨獸”,但麥肯的形象完全不符合這種克蘇魯風格的稱呼。在所有麥肯留下的賽場影像裡,他都是帶著眼鏡,表情微微木訥,跑起來風度翩翩。當球隊獲勝時,他也只是呆站在原地咧嘴笑。透過那些黑白的鏡頭,你會覺得麥肯不像是一個運動員,而更像是一個學者或文人,只是更高大、更強壯。
在晚年接受採訪時,喬治-麥肯回憶起了剛剛進入NBA聯盟時的自己。彩色鏡頭前的他一頭白髮,還是帶著那副圓框眼鏡,臉上還是帶著溫暖的微笑,他回憶說:“我當時是個小膿包,我從來不會傷害任何人的。我球打得還行吧,也能經常拿個20多分,我不太善於奔跑,在場上總是一跳一跳的。”
就是這樣一副慈祥面容和謙虛話語的背後,藏著一段關於籃球的傳奇故事。
2005年6月1日,喬治-麥肯在亞利桑那的一個療養院中去世,享年80歲。
在麥肯的葬禮上,當時聯盟中最具統治力的中鋒沙奎爾-奧尼爾表示,“如果沒有麥肯,就沒有我。”
奧尼爾說得沒錯,這位老人就是第一個統治NBA的球星,他開創了NBA聯盟的第一個王朝,造就了中鋒統治賽場的格局,他是開宗立派的一代宗師,張伯倫、賈巴爾、奧拉朱旺、奧尼爾這些傳奇中鋒都算得上是他的後輩門生。
喬治-麥肯,他是“籃球先生(Mr.Basketball)”,他曾是籃球的代名詞。
與麥肯同時代的凱爾特人巨星鮑勃-庫西曾評價說,在那個NBA初創的年代裡,麥肯以他的一己之力,讓NBA聯盟迅速流行起來。
1996年,在NBA五十週年紀念活動上,麥肯入選了NBA50大巨星。這次NBA75週年活動,喬治-麥肯當然還是最有資格入選75大球星的球員之一。
1947年,兩位明尼蘇達商人買下了一支籃球隊。明尼蘇達緊鄰蘇必利爾湖,州中大大小小的湖有12000多個湖,號稱“萬湖之州”。所以他們給這支球隊起了一個最有地域特色的名字,湖人。
這是一支註定偉大的球隊,因為他們剛一創立,就得到了喬治-麥肯。
1949年,湖人隊所在NBL聯盟併入NBA,麥肯正式登上了NBA的舞臺。
進入NBA後,麥肯立刻成為了聯盟的統治者。那時的麥肯身高2米08,體重113公斤,力量十足,連續起跳的能力很強,臂展也非常誇張。他的體型和天賦在那個時代非常出眾。與此同時,他還擁有遠超時代的內線技術。轉身勾手是麥肯的殺手鐧,他在離籃筐好幾步遠的距離就可以翻身跳勾,這項在日後被賈巴爾發揚光大的技術,在NBA初創階段對其他中鋒簡直是降維打擊。直到現在,內線球員的勾手訓練還被叫做“麥肯教程”。
麥肯的內線進攻摧枯拉朽、無人可當。在NBA的第一個賽季,麥肯就以場均28.3分斬獲得分王,帶領湖人打出了44勝16負的戰績。季後賽裡麥肯更是將自己的場均得分提升到了30.3分,一路率領湖人最終贏得了總冠軍。湖人的豪門之路也就此開啟。
在1949-1951年,麥肯連續拿到3個得分王。一位曾經與麥肯對位過的中鋒回憶說:“我一進入聯盟就開始研究麥肯,我分析他習慣在哪個位置接球,我知道他習慣用右手出手,我知道他會點搶籃板,我研究了他的一切習慣。在我們面對明尼阿波利斯湖人的時候,我想要利用他的這些習慣去限制他,我讓他儘可能不在他習慣的地方接球,然後壓迫他的右側,然後不讓他去搶籃板。這些我都做了,但他在我頭上得到了42分。”當時的麥肯徹底打服了和他對位的每一個對手。
1951年,已經帶領湖人拿到兩連冠的麥肯在季後賽中遭遇膝蓋受傷,湖人也在季後賽中被羅切斯特皇家隊淘汰。
在隨後麥肯康復之後的賽季裡,麥肯仍舊保持著對聯盟的統治。聯盟為了限制麥肯出臺了多款為他量身定作的規則,各支球隊為了戰勝麥肯也是無所不用其極。但麥肯仍舊帶領湖人在1952-1954年實現三連冠。六年五冠,這位湖人初創時就來到隊中的球員,讓湖人隊剛一誕生就站在了聯盟巔峰。
1953年,湖人隊做客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前張貼的賽事預告竟然直接寫著“喬治-麥肯vs尼克斯”。這就是麥肯,他就是湖人。
麥肯短短的七年職業生涯拿到了5個總冠軍(包括1949年在BAA拿到的冠軍)。那時NBA還沒有設立MVP和總冠軍MVP獎項,否則麥肯也許會壟斷那個時代的MVP獎盃。
前NBA總裁大衛-斯特恩曾經評價喬治-麥肯為“第一位真正的超級巨星”。前湖人隊老闆傑裡-巴斯把麥肯稱為湖人隊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如果你看過的籃球比賽足夠多,你一定能體會到如今籃球規則的合理之處。24秒的進攻、籃下3秒的規定、干擾球違例等等,這些初聽起來有些繁瑣,但細細品味又很精妙的規則保障著籃球比賽的流暢。這些規則其實並不是誰憑空想出來的,它們是歷史上那一個個偉大的名字,用自己高超的球技打出來的。
籃球規則就像一間屋子,每有一個偉大的巨人住進來,屋子就要加固改造一次,這樣它才不會被撐破。久而久之這間屋子變得異常堅固,它遮風擋雨,保護著每一場籃球比賽。
喬治-麥肯,就是以巨人的身份,住進了這間屋子。
在1950年11月22日,活塞做客明尼阿波利斯,挑戰麥肯帶領的衛冕冠軍湖人隊。活塞隊主教練穆雷-門德哈爾對記者說:“麥肯是獨一無二的。我曾想盡各種方法去擊敗他,但三年了,我一次都沒成功過。”
這一次,門德哈爾在來到明尼阿波利斯之前就已經做好充分的準備。當時湖人隊已經近一年沒有在主場輸過球了。由於雙方實力差距懸殊,活塞隊教練覺得如果正常的比賽根本無法擊敗麥肯,他想出了唯一能夠擊敗麥肯的方法,就是不讓他拿球。
於是活塞隊的球員們在教練的指示下在場上傳來傳去,像足球比賽的後場導腳一樣拖延時間。他們極盡可能地減少比賽回合,寧可自己不進攻,也不讓湖人隊進攻。他們把這場比賽變成了罰籃大戰。
現場七千多名觀眾的爆發出了山呼海嘯般的噓聲和跺腳聲。但為了擊敗麥肯,活塞球員們忍受住了壓力,把比賽計劃執行到底。他們真的以19-18的比分戰勝了湖人。麥肯得到了湖人全隊18分中的15分,包辦了全隊所有的運動戰進球。活塞這場勝利沒有為他們帶來榮耀,卻永久地成為了那個時代聯盟被麥肯統治的縮影。那場比賽也成為了聯盟決心設立24秒進攻時間的重要推力。
也許是因為24秒規則有利於麥肯的發揮,聯盟直到麥肯退役之後才正式推行24秒規則。也許相較於拖延比賽時間,麥肯對對手的實力碾壓才是當時籃球比賽更大的不合理之處。
不僅如此,NBA聯盟為了限制麥肯,在麥肯仍在巔峰時為麥肯量身定作了幾個規則,這些規則至今仍被保留。
1951年,聯盟將三秒區的範圍被擴大了一倍,這是為了讓麥肯要位時更遠離籃筐。在此之後麥肯的場均得分確實有所下降。但1952年1月20日,麥肯在對陣羅切斯特皇家隊的比賽裡砍下了自己生涯最高的61分,另外還搶下了35個籃板。那是聯盟開始統計籃板的第一個賽季,所以可以想象在此之前麥肯的籃板紀錄會有多恐怖。
其實早在1944年,NCAA聯盟為了限制麥肯超強的護框能力,就首次出臺了防守干擾球的規則。隨著麥肯進入NBA,干擾球規則也進入聯盟,並逐漸變成了球迷的常識。當時聯盟還沒開始統計蓋帽數,鑑於麥肯擁有改變籃球規則的護框能力,他的場均蓋帽數一定誇張得可怕吧。
在1956年,已經退役一年的麥肯曾短暫復出,但在那年季後賽首輪湖人隊被聖路易斯老鷹隊淘汰之後,麥肯正式離開了NBA賽場。
1958年,湖人隊邀請麥肯來做湖人隊的主教練。但顯然為人親和、不擅管控球員的麥肯並不適合做主教練,在湖人打出9勝30負的糟糕戰績之後,麥肯選擇了永久地離開教練崗位。
湖人隊在1960年搬去了洛杉磯,但麥肯選擇了一直留在他深愛的明尼阿波利斯。他在湖邊買了房子,經營著自己的公司。他仍是那個最初的湖人,一個在湖邊長大、在湖邊變老的湖人。
麥肯終究是屬於籃球世界的,即使遠離球場,籃球依然在不斷召喚他。十年之後,1967年,43歲的麥肯陰差陽錯地成為了NBA的競爭對手ABA聯盟的首任總裁。
成為ABA總裁的麥肯給籃球比賽增加了花球和三分線,這些元素後來最終被NBA吸納,又成為了現代籃球重要的一部分。
逐漸步入晚年的麥肯一直希望能夠再給明尼阿波利斯市和明尼蘇達州帶來一支職業球隊,在經過了多年的努力之後,他終於促成了明尼蘇達森林狼隊的創立。明尼阿波利斯終於又有一支NBA球隊,能夠延續老湖人們的故事了。
如今,當你穿過聖安東尼瀑布和密西西比河,走進高樓林立的明尼阿波利斯市中心,在一片天街連廊之間,你會看到永遠在亮著燈的標靶中心。推開大門,走進正廳,等暖風吹走你眼鏡上的寒霜之後,你會赫然發現一尊高大銅像立在大廳的正當中。
銅像裡的人帶著圓框眼鏡,神情和藹。他左手高高舉起籃球,手腕輕輕一撥,那是麥肯的招牌動作。每一個初次標靶中心看球的年輕人都會好奇這個人是誰,為什麼他穿著湖人隊的球衣。而更資深的球迷可能會疑惑,這尊銅像為什麼會在標靶中心,而不是在斯臺普斯。其實標靶中心裡每一個上了年紀的當地人,都知道喬治-麥肯的傳奇故事,也知道他跟這座城市之間的動人故事。
很少有人能像這位老人一樣,在創造無數輝煌成就的同時,深深地影響兩支球隊、兩個城市;也很少有人能像這位老人一樣,在NBA聯盟還是瑩瑩燭火的時候就把自己變成了一顆明亮的星,帶著整個聯盟開始騰飛;更很少有人能像這位老人一樣,用自己的天賦和球技改變了籃球這項運動,影響了籃球的發展方向。喬治-麥肯已經去世16年了,但他的名字和故事會跟隨著籃球永遠存在。
來源:NBA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