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俄羅斯的領土雖大,卻沒有一寸是多餘的,領土問題沒有談判只有戰爭”。但事實卻是俄羅斯曾經發生過主動將領土讓於他國的行為,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個被譽為戰鬥民族的俄羅斯甘願將領土主動讓於他人呢?
這就要從俄羅斯的前身沙俄說起了。歷史上的沙俄是一個擴張狂國,從一個狹小的莫斯科公國擴張成了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國,這足以證明他們對領土是多麼的“痴狂”。那對領土如此痴狂的沙俄,又怎麼會將領土拱手讓人呢?
第一塊被“送”出去的土地是克里米亞。克里米亞位於俄羅斯的南部,是一個只有2.55萬平方公里的小國。最早的時候,這裡曾經是屬於羅馬人的領土,到了後面遊牧民族時期,這裡便成了金帳汗國的領土,而在這個時期,俄羅斯還不叫俄羅斯,而是叫莫斯科公國,還是金帳汗國的一個附庸小國。
到後來,金帳汗國發展逐漸走下坡路,克里米亞這個地區就被當時的奧斯曼土耳其搶了過去。而沙俄在取代了金帳汗國之後,就從奧斯曼帝國手上將克里米亞搶了回來。
然而這塊土地在1954年的時候又被蘇聯劃給了烏克蘭。當時是因為正逢烏克蘭和俄羅斯合併三百週年,於是為了紀念與烏克蘭的友誼,蘇聯就將這塊土地送給了烏克蘭。當然蘇聯的用意可能不僅僅是為了紀念跟烏克蘭的友誼,還有人猜測可能是想要拉攏烏克蘭。
但是沒想到烏克蘭沒拉攏成功,蘇聯自己反而解體了。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就獨立出去了。獨立後的烏克蘭沒有像以前一樣跟俄羅斯走得近,而是跟一些西方國家交往很密切,這就引來了俄羅斯的不滿了。於是俄羅斯就開始計劃收回克里米亞,由於克里米亞地區大多數都是俄羅斯人,所以在經過全民公投後,克羅米亞於2014年又加入了俄羅斯。
俄羅斯曾送出去3塊土地,今天要說的第二塊土地就是俄羅斯境內的卡累利阿共和國。卡累利阿共和國位於俄羅斯歐洲部分的西北部,在白海,拉多加湖和奧涅加湖之間。這個地方最開始的時候是屬於瑞典帝國,這個地方建築的風格跟瑞典的建築風格非常相似,而在這裡居住的大多數都是芬蘭人,芬蘭人很長時間都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也一直在瑞典人的統治下生活。
直到沙俄跟瑞典帝國在爭奪波羅的海的戰爭中取勝後,芬蘭被沙俄佔領。再到後來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芬蘭獨立出來了。雖然芬蘭獨立出來了,但是蘇聯覺得卡累利阿這一塊地方跟聖彼得堡離得近,所以就想拿其他地方和芬蘭換,但是芬蘭人因為長期生活在這塊區域,就沒有答應蘇聯的要求。
於是蘇聯就發起了蘇芬戰爭,這場戰爭的結果就是蘇聯成功地拿到了這塊土地,但是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而在後面芬蘭又在德國的幫助下重新拿到了這塊土地。但是二戰結束後,德國戰敗,蘇聯又從芬蘭手裡拿回了卡累利阿。
現在這個地方已經完全地屬於俄羅斯了,俄羅斯在這裡成立了卡累利阿共和國,現在在這裡生活的大多數都是俄羅斯人。前面說的兩塊俄羅斯曾經出讓過的土地,現在也已經被收回去了,但是接下來說的這塊地目前俄羅斯還沒有收回去。
巴爾喀什湖自古以來便是中國的領土。它位於亞洲中部,哈薩克東南部。很多人都知道巴爾喀什湖一半是鹹水,一半是淡水。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導致這個現象的原因竟與我國有關。在巴爾喀什湖的西部,我國新疆的伊犁河河水會注入巴爾喀什湖,但是在巴爾喀什湖的東部,卻沒有河流注入,所以才形成了巴爾喀什湖東淡西鹹的現象。
在古代,巴爾喀什湖被稱為夷伯海,是中國西北民族生活的地方。《漢書》記載,西漢年間,張騫出使西域,曾在此地設立了西域都護府。清政府也在1762年在此地設立了軍政機構伊犁將軍來管轄此地。這裡曾經也是我們和俄羅斯的界湖。
18世紀中葉,沙俄開始入侵這塊區域,後又透過與當時的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將中國境內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三個大湖以及周邊的44萬多平方公里的區域佔為己有。後來蘇聯成立後,哈薩克加入了蘇聯,於是為了與哈薩克交好,蘇聯便將這塊土地送給了哈薩克。
1991年,蘇聯解體後,哈薩克就獨立了出來,自然而然的這塊土地就成為了哈薩克的領土了。就像前面所說的這塊土地目前還沒有被俄羅斯要回去,那至於以後俄羅斯會不會像前面兩塊土地一樣,把這塊區域要回去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其實透過上面的三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只有國家強大了,在領土和主權方面才有一定的話語權。可以說國家的實力才是一切的資本,普京之所以能說出那句話,也正是因為目前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在全球還是數一數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