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跟朋友吃飯,她吐槽起自家娃來:“講也講不聽,教也教不好,愁死了!”
朋友自稱是佛系媽媽,不看重孩子成績,但很注重孩子的素質教育。
她買了好多課外讀物,希望孩子多看書,結果孩子成天捧著個手機;
花重金報興趣班,結果他一點興趣沒有,嚷嚷著沒意思;
讓他做家務吧,喊破喉嚨也不聽,懶癌上身……
朋友無奈地說:“錢也花了,道理也講了,這孩子我是管不了了。”
其實,最好的教育,不是花錢,不是講道理,也不是管,而是陪,陪伴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閨蜜曉雲就是一個陪伴型媽媽。女兒4歲時說喜歡畫畫,她就買來各種畫材和兩塊畫板,跟女兒一起畫。
小朋友沒耐性,很快熱情就消退了。但看媽媽還在畫,也就堅持了下來。
到現在,小朋友畫畫2年了,真正體會到畫畫的樂趣,從一時興起變成立志要當畫家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要透過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想讓孩子愛上看書,你就不能只玩手機;想讓孩子做家務,最好的方法也不是叉著腰發號施令,而是跟孩子一起做。
無論孩子做什麼,與其輔導他、監督他,不如加入他。有了“夥伴”,孩子會更有動力和熱情,親子關係更親密,大人的話也更願意聽。
而且,無論學習還是勞動,孩子並不知道其中樂趣和意義,需要父母在潛移默化中引導。
看了金鷹卡通的《麥咭小廚》,我更加堅信,最好的愛,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君樂寶小小魯班兒童奶粉《麥咭小廚》是國內首檔親子美食競技節目,5位6~12歲的萌娃,跟父母一起完成烹飪任務,進行廚藝比拼。
過程中孩子們會得到“飯先生”張亮、美味獵人、美食助理E哥和燕子的幫助,不僅能學習到各種烹飪知識和技能,更能在美好的親子時光中感受到愛和溫暖。
最新一期節目中,“飯先生”張亮釋出了製作常德米粉的任務,本期美食獵人劉端端、朵一和親子家庭一起完成。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件有趣的小事。
開始烹飪之前,孩子們需要出發去尋找創作靈感。
開開和洋洋跟爸媽去吃了津市牛肉米粉。米粉是常德人的早餐必備,而津市牛肉米粉是湖南最有名的特色小吃,筋道又有嚼勁,兩位小朋友嗦粉嗦得無比滿足。
然而,到結賬的時候,開開傻眼了。在座的人中,只有開開有現金,他帶來了自己的存錢罐。
經歷好一番掙扎,他戀戀不捨地遞出錢,四十三塊大洋沒了,嗦粉的快樂一掃而空。
然而,這還沒完。一行人接著趕往下一家吃燉粉,這次他們只點了一份,沒想到老闆端上一口鍋,一問價格,五十六。
不過,雖然非常非常不捨,開開還是大方請大家嗦粉。看到他傷心的樣子,真是又好笑又心疼。
當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插曲,孩子們得到更多的,是成長的收穫。
體會勞動的樂趣,透過做飯掌握生活本領
孩子們烹飪用的主食材,都是透過勞動得來的。
開開和洋洋跟著常德市米粉技藝傳承人黃師傅,親自體驗了從磨漿、過濾、蒸熟到壓粉的全過程,親手製作出了手工米粉。
辛巴和悠悠正好碰上村中的魚王節,他們和村民們一起,下水捕撈大魚和螺螄。
一開始大家都泥足深陷,舉步維艱,好不容易才走到行動自如、有水可以撈魚的區域。
經過好一陣“渾水摸魚”,辛巴爸爸終於抓到一條小魚,算是開了一個頭。
接下來,村民抓到一條大魚,這可把眾人饞壞了。正好附近有隻鴨子,於是跟村民商定,用鴨子換大魚。
抓鴨子大軍浩浩蕩蕩向小鴨子進軍,最後在辛巴爸爸的窮追不捨下,小鴨子被捕獲。
換來了大魚,魚頭撈粉可算是有著落了。這個艱難的捕魚之旅,也讓孩子們明白,一飯一蔬,皆來之不易,一定要珍惜。
對每天為自己做飯的父母,也會更體諒,更感恩。
田田的食材是螃蟹,夜幕降臨,捉螃蟹小分隊出動了。螃蟹是一種晝伏夜出的生物,所以捉螃蟹最好的時間,是晚上。
勇敢的田田主動要捉第一隻螃蟹,爸爸怕她被夾,還幫她摁住。但後來一隻接一隻,田田都毫不猶豫地獨自捉起,十分乾脆利落。
除了鍛鍊膽量,田田還從“飯先生”張亮那裡瞭解了一些關於螃蟹的知識。比如腹部呈圓形的是母蟹,尖形的是公蟹。
她還學習了挑選好蟹的方法:看螃蟹的倒數第二條腿和尾部,那條腿結實飽滿,尾部很鼓,螃蟹就是比較肥的。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尋找食材這堂課裡,每個孩子都有所學有所悟,也都表現出色。
而在烹飪過程中,小朋友們的表現也出人意料。原本以為只是打打下手,結果個個手法嫻熟,能“頂半邊天”,我看得是又驚訝又佩服。
親手做出美味的食物,孩子們不僅能體會到勞動的意義,收穫成就感,更能鍛鍊自力更生的能力。
做飯和生存息息相關。只要能自食其力,將來無論走到哪裡,做什麼,都能填飽肚子,好好生活下去。它能讓我們擁有獨立生存的能力。
做飯看似簡單,其實從選材、搭配、火候、時間到手法,每一步都需要規劃,每一點都有講究。它需要執行和制定計劃的能力,也需要耐心和細心。
製作一頓餐飯,其間可能出現各種“意外”,這種時候就極考驗孩子們的心理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正式烹飪之前,孩子們有三分鐘時間挑選其他食材和輔料。在這個環節,田田因為動作慢,有很多食材都沒有拿到。
不過,田田和爸爸一一找到了對策。沒有香油,就用蔥油提香;醬油忘拿了,就用豬油炸一點蔥油的幹。
這個創新,反而成了他們這道蟹黃拌粉的點睛之筆,最後在比拼中獲得第一。
遇到問題,不氣餒,不放棄,積極解決,這不僅僅是做飯,也是做人。
其他孩子的表現也很棒。比賽時間有限,但小廚師們個個處變不驚,沉著應對,有條不紊。
開開一直關注著其他小夥伴的進展,田田做蟹黃時他就提醒爸爸:“到時候我們最後一名可不好。”
後來,小夥伴們一個接一個完成烹飪,按鈴。每聽到一聲叮鈴,他就著急地抬起頭來,好希望自己和爸爸做的牛肉燉粉能快點好啊。
孩子們在做飯中鍛鍊,也在柴米油鹽中成長。
節目中的所有環節,從蒐集食材到烹飪,都是孩子們跟爸爸媽媽一起完成。這種攜手作戰,讓親子關係更緊密。
親子之間的協同合作也讓人動容。比如爸爸剪蟹腿,田田把蟹肉剔出來。兩人之間的默契,讓他們戰無不勝。
其實,重要的不是輸贏,而是孩子們跟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光。在《麥咭小廚》的一切,都會成為珍貴的回憶。
《麥咭小廚》真的是一檔有用有趣又有愛的節目,它能讓孩子們收穫快樂,突破自己,也能讓父母暫時停下來,專心陪伴孩子。
每週五晚七點,金鷹卡通衛視君樂寶小小魯班兒童奶粉《麥咭小廚2》,麥咭TV全網獨播,跟娃一起觀看吧~
其實,除了《麥咭小廚》,金鷹卡通的動畫片也很適合跟孩子一起看。透過動畫片影響孩子,可比干巴巴地講道理有用多了。
比如經常聽到有家長說,孩子愛撒謊,屢教不改,不知道該怎麼辦。我發現有一集《23號牛乃唐》裡,為這個問題提供了答案。
牛乃唐是一個8歲小女孩,她不是成績最好的,但她真誠、善良又熱心,特別樂於助人。
同學李東一的作業本不見了,她挺身而出,找遍整間教室、貼尋物啟事,還號召其他同學一起找。
找了一天也沒找到,第二天一大早她就去到教室,來了個“地毯式搜尋”。
好不容易找到,卻發現李東一是故意藏起作業本,因為他根本沒寫作業。
“一個謊言往往需要更多的謊言來掩飾,但終歸是要被戳穿的。但是所有的老師和家長都會原諒知錯就改的孩子。”
整個過程,沒有懲罰,沒有責罵,李東一卻能完全認識到錯誤並改正。這一點,很多大人都做不到。
這部動畫片,每一集都是一個簡單卻發人深省的小故事,不僅能讓孩子獲得心靈的成長,也能讓家長得到啟發。
自從去年我家孩子會說話會表達,我家最常看的頻道就變成了金鷹卡通衛視,在陪伴孩子看電視的過程中,我明白:
教育孩子,需要用巧勁,要想方設法去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事半功倍。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麥咭小廚2》和《23號牛乃唐》,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待孩子。
在陪伴孩子觀看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能更瞭解孩子,還能明白如何用更和諧有效的方式,處理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而孩子,也能學到知識、開闊眼界,明白很多人生的道理。
去金鷹卡通衛視或麥咭TV,陪孩子看《麥咭小廚2》和《23號牛乃唐》,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