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這樣一個人,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他挺身而出,為國家馳騁疆場立下汗馬功勞,而後他功成身退,隱居於鬧市之中,堪稱一生傳奇。但是在1946年,解放軍一支小部隊被包圍的時候,這人卻又挺身而出,隻身一人就能退敵數萬,順利解圍。
後面別人追問其原因,他卻雲淡風輕地表示“敵軍首長曾經是我下屬。”這個人看似是一個普通的地主,卻具有多重身份,聽說他之前曾是一個教書先生,而後他為了踐行自己年少時希望報效國家,馳騁疆場的心願。
在國民革命的感召之下選擇投筆從戎,在部隊中他同樣依靠靈活的作戰經驗屢立奇功,那麼這個人究竟是誰?他又為何具備這麼多的身份?同時他又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
原來這個人的名字叫做胡之傑,在早期的國民革命時期,胡之傑原本是一個教書先生,當時他儒雅隨和,性情敦厚,因為對所有的孩子都一視同仁因材施教。在十里八鄉都頗有名氣,十分受大家的愛戴。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他儒雅的外表下卻深藏了一顆熊熊燃燒的報國之心。“寧為百夫長,不做一書生。”當時胡之傑每每讀到這句詩便會心潮澎湃,正巧受到國民革命的影響,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胡之傑辭去私塾先生的工作然後便毅然決然投身革命。
經過一番波折之後,胡之傑成功加入了川軍部隊。因為胡之傑受過良好系統的教育再加上頭腦靈活,在作戰過程中懂得及時總結經驗,與此同時驍勇善戰,熟讀兵法,再加上能夠根據當時的作戰情況及時制定相關的作戰計劃,這些條件讓他在作戰過程中十分佔優勢,而這種種條件疊加起來,同樣使得胡之傑深受部隊領導的賞識,很快就晉升到了師長的職位。
軍隊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民族大義面前,川軍團挺身而出,主動出擊,同日軍浴血奮戰,因為胡之傑驍勇善戰並且指揮得當,他率領部下力挫敵軍使得日軍的勢力受到了極大地打壓,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這段時間裡面胡之傑因為作戰期間指揮有方,多次立下功勞,備受士兵們愛戴。但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當時蔣介石一心關注自己的仕途,並未把心思放在抗戰上面,再加上胡之傑立下赫赫戰功並且廣受士兵們愛戴,很快蔣介石就對胡之傑產生了諸多猜忌和誤會。
同樣由於蔣介石是黃埔軍校的校長,在他看來,只有黃埔軍校畢業之後在他身邊擔任要職的人才是“正統軍”,像川軍一類的在他看來都是“雜牌軍”,同時這些地方的部隊又由當地軍閥全權指揮,也不受蔣介石管理,隨著川軍的隊伍越來越壯大,蔣介石心裡的猜忌也就不斷增加,他認為川軍團有極大可能形成地方割據勢力,需要被整改。
日子一天天過去,蔣介石心理的猜忌也越來越嚴重。終於有一天蔣介石坐不住了,當時他思前想後,決定效仿朱元璋也來個“杯酒釋兵權”。這天他把諸多的川軍將領都召集到南京,因為胡之傑是川軍的第一師長,自然也在其中。
當時在宴會上蔣介石頻頻舉杯,他多次感謝川軍將領為抗戰所做的功勞。酒過三巡之後蔣介石便決定給他們來個“明升暗降”,名義上提高了這些川軍將領的職位,但是實則僅僅是讓他們在南京政府內部擔任一些虛職。
拿走了他們的兵權不說,甚至這些虛職也基本沒有任何地位可言,而且在南京政府下面的部門任職,意味著隨時接受著蔣介石的監察和管控。胡之傑自幼飽讀詩書,一看就知道蔣委員長在效仿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明白了蔣介石的意圖。
私塾
因為胡之傑本身對政治權力沒有什麼野心,他投筆從戎只為一展自己的抱負,真正救民於水火之中,而如果他真的在南京政府內部做一個閒職,這樣就和他當初投筆從戎的本心相背離,同樣他覺得威武不能屈,戰死沙場不算什麼,但是時刻被蔣介石監視著,這種日子實在令他感到難受。再三考慮之下,胡之傑決定辭官回鄉隱居起來。
因為長年作戰再加上職位頗高,胡之傑自己也積累了一些財產,從南京政府離職之後他就回到家鄉,購置了田地和房產。由於胡之傑善於經營,並且為人樂善好施,很快他就成為富甲一方的鄉紳。
因為胡之傑之前的經歷再加上他為人謙和有禮,在家鄉里面也頗有名望,日子過得恬淡而閒適。在這樣的條件下,他衷心希望自己能夠如此閒雲野鶴過一生,但是戰亂時刻,誰又能真正歸隱田園,不問政事呢?很快一次事件,就又把胡之傑帶入了命運的漩渦。
地主劇照
1958年,蔣介石派自己的得力干將率領國軍十個師團統共將近30萬兵力對解放軍中原區發起進攻,而中原區在當時僅僅只有幾萬的兵力。兩方兵力相差懸殊,再加上我軍裝備也遠遜於敵軍。
經過我軍將領多方考量之後,我軍決定讓一個旅偽裝為軍區司令部,率先突出重圍之後,又再掩護其他部隊,這時候其餘的人馬再找尋時機,趁亂撤退。這個辦法並不是那麼的完美,因為這對最先出來牽制敵軍部隊的那隊人馬來說完全就是九死一生,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性。
但是在緊要關頭,這卻是能夠把風險降到最低,把損失降到最少的辦法。當時我軍部隊有許多勇士挺身而出希望能夠帶頭接下這個任務,經過黨組織領導深思熟慮地考量之後,他們決定讓吳誠忠率領鄂東獨立第二旅前來執行。
國軍
就這樣吳誠忠帶領部下前來率軍突圍,他們與敵軍迂迴作戰,很快就吸引了國民黨主要兵力的注意,於是他們且戰且退,帶著國民黨士兵往相反的方向走。在他們的帶領下,國民黨主力距離我軍解放區實際主力越來越遠。
這樣吳誠忠基本上已經圓滿完成任務,剩下的只需要找準時機脫身即可,但是由於國民黨主力部隊誤以為吳誠忠所帶領的就是我軍主力部隊,所以他們一直在後面窮追不捨。無巧不成書,就在吳誠忠撤退的時候,無意中他帶領部隊走到了胡之傑的村子裡。
說明來意之後,吳誠忠及其部下就在鄉親們的家裡面暫且休息。當時為了保衛這個村子不受國民黨侵擾,以及保護吳誠忠他們的安全,解放軍特意分出部分兵力來保護他們。
紅軍
然而就是因為這個舉動,吳誠忠的行蹤很快就被特務發現了。很快特務就上報給了國民黨高層。當時國軍第72師主動接下了任務,而傅毅和祝順鯤當時擔任72師的師長和副師長,得知訊息之後他們主動出擊,把村莊給團團圍住,希望能夠一舉殲滅我軍。
當時我軍已經完全無路可退了,於是吳誠忠帶頭燒燬了機密檔案,然後完全做好了壯烈犧牲的準備,勢要同國軍血戰到底。然而這時候胡之傑出現了,他挺身而出,聲稱三言兩語就能說服敵軍退兵。
原來在家鄉隱居的日子,胡之傑儘管不問政事,但是他依然聽說解放軍是真正希望救民於水火之中,真正有利於國家的軍隊,而且眼見為實,他親眼看見解放軍在如此困難的時候依然主動分出兵力,希望能夠保衛自己的同伴和村子,他大為震驚,於是希望能夠出面幫助解放軍一把。
於是在第二天早上,胡之傑主動拜訪傅毅和祝順鯤,當時二人也是頗為驚訝。他們一度以為胡之傑還在南京任職,還計劃自己哪天前去拜訪一下這位長官,沒想到他竟然出現在了這裡。曾經的長官出現了,幾人好不容易才見一面,於是免不了先敘敘舊。
在酒席上,胡之傑簡要說明來意,接著又談到自己當初從南京政府部門離職的原因,並且直言道,蔣介石疑心深重且貪戀權勢,並不是真心想要救國救民,所謂的“民主和平等”不過是蔣介石獲取權力的一個噱頭。
並且如果他們接連打了勝仗,功高蓋主,很快就會引起蔣介石的忌恨。被架空權力倒是其次,若是蔣介石心有不滿,再落井下石,更是無法想象接下來的後果。
蔣介石劇照
由於傅毅和祝順鯤在之前在胡之傑手下當差的時候,沒少受胡之傑的恩惠,再加上胡之傑言之有理。同時他們也想著共軍就這麼一小撮勢力,沒有必要對其趕盡殺絕。於是他們主動撤退,開出來了一條通路。在胡之傑的幫助下,吳誠忠得以率領部下成功撤退。這次事件就這麼緩緩落下了帷幕,而這僅僅是胡之傑傳奇一生當中的小小浪花。
回首胡之傑的這一生,他真正做到了在其位而謀其政。在他做私塾先生的時候,他勤勤懇懇教書育人,對待每個孩子都一視同仁傾囊相授。在他投筆從戎之後,他腳踏實地,真正想要救國救民。
在作戰的時候他更是熟讀兵書,因地制宜制定作戰計劃,然後總結作戰經驗,為抗戰事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而在他退隱之後,雖然成為了大地主,但是他從來沒有剝削過農民,甚至親自傳授糧食種植經驗,頗受民眾的愛戴。
正因為胡之傑正直、勇敢、善良且分得清是非曲直,因此無論他在哪個位置,無論他身居高位還是歸隱田園,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奉獻自己的力量,這樣的人就是中國的脊樑,正是因為有無數個如同胡之傑一樣的人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相連,中國才能迎來如今的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