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禮炮鳴響,毛主席在開國大典上一字一句的宣講成了經典畫面。自此,新中國成立了,幾十年來從風裡雨裡走來的新中國為人民帶來了希望。
古代新王朝的建立一定少不了王侯將相的輔助,如今也不例外,新中國成立的背後,除了毛主席的正確領導,還有無數將士的英勇作戰,而在這其中,有5位被封為新中國的開國將領最為突出,與毛主席,也都有著深厚的感情。
唯我彭大將軍
解放戰爭時期被任命為第一野戰軍司令員的彭德懷自紅軍時期就與毛主席並肩站在統一戰線。在關乎紅軍生死存亡的遵義會議上,毛主席深刻分析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以及黨內“右傾”思想存在的危害,彭德懷堅決站在毛主席這邊,批判了博古、李德的錯誤指揮。
而在1928年7月,他和滕代元領導了平江起義,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在長征期間領導紅軍第三軍爬雪山,過草地,突破了國民黨幾次的圍追堵截。
在湘江戰役中,為了突破敵人的第四道防線,同時減少犧牲,更是作為主力部隊首當其衝,掩護了中央機關和其他紅軍順利過江,為最終長征的勝利保留了大量實力。
彭德懷在長征期間堅持正確方向,指揮作戰有自己的一套,所以長征後毛主席專門為他寫了一首詩,後兩句即是“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極大地表達了對彭大將軍的讚賞。
到了抗日戰爭,為了扭轉戰爭時局,鼓舞我軍士氣,彭德懷更是提出了“百團大戰”,作為總指揮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極大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
他說在當時的情況下組織一次敵後大規模的破襲戰是“十分有必要的”。當時國民黨一邊士氣不足,屢戰屢敗有投降的跡象,一邊汙衊中國共產黨不是真的抗戰,只是“遊而不擊”,同時日本實行的“囚籠政策”、“三光政策”等減小了抗日根據地,對我軍的戰爭形勢十分不利。
因此,彭德懷開始組織策劃這場大規模的作戰。於是,當日軍在秘密修建鐵路戰線企圖牽制我軍,當他緊急收到保衛延安的緊急命令時。他剛好向敵人扔出了一個煙霧彈,完成保衛延安任務的同時,寫信說“這一地區國民黨和八路軍將發生嚴重摩擦”。
結果可想而知,當訊息故意走漏,日軍成功被迷惑。於是彭德懷萬事俱備後,在1940年8月20日的晚上,百團大戰悄無聲息地展開,日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完全不知道那麼多共產黨是從哪裡出來的。當勝利的捷報傳到延安時,毛主席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甚至說:“百團大戰真是讓人興奮,像這樣的戰鬥是否還可組織一兩次。”
到了解放戰爭時,1947年蔣介石對山東、陝北兩個解放區進行了重點進攻,因我軍人力、武力與國民黨相差懸殊,當時國民黨司令員胡宗南完全不把我軍放在心上,甚至在蔣介石的指示下揚言“三個月解決陝北問題”。
陝北地區危在旦夕,彭德懷司令員臨危受命,再次擔起保衛陝北保衛延安的重要使命。他深知敵我力量懸殊,於是充分地形優勢和擅長遊擊作戰優勢,一點一點誘敵深入,分割殲敵。
最後以1:10的人力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作為當時五大野戰軍中部隊最少,武器最少的部隊,彭德懷從未從毛主席提出任何要求,而是運用自己的智慧,完成了任務。
“五行術”將軍劉伯承
對於打仗,劉伯承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他說:“五行不定,輸得乾乾淨淨。”而五行,是任務,我情,敵情,時間,地形,他認為,只有充分理解這五行和這五行之間的關係,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在紅軍長征時期他任參謀長,對戰爭的進行起著很好的指導和決策作用。1935年1月奪取遵義城時,為了節省子彈以及減少傷亡,他要求智取遵義城。
他底下的王繼成和團長朱秋水想出了一個妙計,給劉伯承報告說可以偽裝成敵人,然後利用俘虜一起進城。劉伯承也覺得這是一個好方法,可以採用,只是一定要偽裝得像。於是,在騙過敵人成功進城後,他們沒有多少傷亡就出其不意地殲滅了敵人,成功完成了任務。
劉伯承在戰爭中十分注重戰術,而這不只表現在“五行術”上,更表現在游擊戰上。他對游擊戰不僅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認識,而且充分運用多次殲敵。
游擊戰的種類很多,比如襲擊戰,伏擊戰,破擊戰等多種戰術,每一種都是不同的。他主張游擊戰要遊中有擊,擊中有遊,遊,要拖垮敵人,擊,要打垮敵人,要使敵人處處捱打。
在國共合作抗日時,共產黨經過了改編要戴他們的帽子,很多同志都表現出消極的情緒,十分不滿意。但劉伯承知道這是小事,抗日才是大事。於是在誓師大會上,為了鼓舞士氣,他激情昂揚地指著青天白日帽上的帽徽說:“同志們 雖然帽徽是白的,但我們的心永遠是紅的。”
許多年後,國民黨聽到劉鄧大軍的名號都還是望而卻步的,因為單解放戰爭時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事蹟就足以讓國民黨認識到我軍的英勇無畏。
為了解救陝北的危險處境,把戰爭引向國民黨的解放區,身為第二野戰軍司令員的劉伯承和鄧小平一起率領劉鄧大軍南下挺近大別山,在孤軍深入沒有支援的情況下,劉伯承和鄧小平一起,巧妙運用戰術,與敵人周旋,最終成功挺進大別山,扭轉了戰爭局勢。
多次指揮先遣隊的將軍-粟裕
無論在什麼時候,先遣隊的作用都至關重要,危險性也比較高,需要提前深入敵人腹地,勘察敵軍的情況,而這,肯定需要一位有智慧,有才能,會打仗的人來指揮。
紅軍時期,為了武裝抗日戰爭的力量,在黨中央的指示下,成立了抗日先遣隊,粟裕任總指揮。將近一年的時間,粟裕帶兵從南方到北方,大大小小作戰無數。
1934年8月,在攻克羅源縣城時,粟裕指揮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先遣隊一舉攻破。事前派人作了詳細的偵察,在瞭解敵軍情況後運用奇襲方法,以最小的代價成功攻破縣城,消滅國民黨1000多人。
全面抗戰初期,我軍急需建立發展根據地,1938年4月,粟裕臨危受命,需要深入敵軍內部建立蘇南抗日根據地,壯大我軍抗日力量,為正面戰爭的進行提供後援保障。
於是,身為先遣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粟裕帶領部下冒著極大危險作偵察任務,成功建立根據地後,命令部下嚴格遵守黨內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久就穩固了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身為第三野戰軍司令員的粟裕再一次接受黨的指示帶領先遣隊南下建立根據地。1944年解放戰爭到了最後的緊要關頭,我軍決定壯大隊伍,集結多方兵力摧毀國民黨的負隅頑抗。當時我軍在蘇浙地區力量薄弱,於是,有了多次指揮先遣隊經驗的粟裕再次帶兵南下發展蘇浙地區,組織和武裝當地群眾。
南下途中困難重重,不僅要步行翻山越嶺,還要突破敵人的層層封鎖線,為了減少我軍傷亡,粟裕將軍與敵人鬥智鬥勇,打游擊,搞偷襲。期間更是建立了重要運輸線和技術偵察隊伍,為根據地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終於在1945年2月成功完成任務。
最年輕的元帥-林彪
作為十大開國將領中最年輕的,林彪的軍事才能和指揮能力有目共睹,雖然後來因政治方向錯誤走向了不歸路,但從紅軍長征時期到解放戰爭時期,林彪作為一名大將的貢獻不可忽略,所以才能位列十大開國將領之一。
毛主席對林彪有著特殊的感情,除卻林彪後來走向不歸路感到痛心不說,毛主席對他有的是欣賞、信任和支援。
長征時期,林彪帶領紅一軍團最先走上長征的道路,開闢了長征的先鋒。其中在途中政治上產生分歧時,毛主席提出應該讓黨接管一切,當時遭到了所有人的質疑,無奈之下毛主席提出退讓職位以表決心,只有林彪支援他的決策,並寫信要求他繼續當領導。
從這起,毛主席對他的感情和信任又加一分,為解放戰爭時毛主席力排眾議支援他擔任主要部隊奠定了基礎。
抗日戰爭時期他擔任八路軍三個主力師的115師師長,1937年9月一場著名的平型關戰役讓他一時間名聲大噪。正是他的正確指導和敢於同敵對抗的勇猛才取得了這次伏擊戰的勝利。
這場戰爭的勝利意義非凡,作為師長的林彪之後更是接受了媒體記者的採訪,宣揚他的英勇事蹟。而林彪也釋出了幾篇文章,對自己的作戰經驗進行總結,對八路軍其他部隊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
作為第四野戰軍司令員的林彪在東北戰區大放異彩,在1948年著名的遼瀋戰役中更是秉著“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原則殲滅了四十多萬國民黨的軍力。
那麼遭到質疑的林彪為何能執掌東北帥印,主管東北戰場呢,因為當時毛主席力排眾議,說東北戰場有指揮才能,有鬥爭經驗,有一定威望,又立過戰功的司令員,他說只有這樣的人才能不負重任,毫無疑問,林彪全都符合。
因此,作為5個野戰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林彪不負重任,解放了東北地區,擴大了我軍解放區,使東北與華北連成一片。
低調將軍-徐向前
說起徐向前,很多人可能對他沒有那麼熟悉,但實際上,無論是紅軍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徐向前一直悶聲做大事,善用戰術以弱勝勝,是他的強項,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是他的信仰。
他於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在學習一些軍事知識後第二年來到了馮玉祥部下當兵,又經過後來的國民黨經歷,最終在1927年3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一生堅信馬克思主義。
作為紅軍兩大會師的領兵主將,作為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面對國民黨的圍追堵截,他從容應對,面對跨江過河,他擔當主力部隊。劉帥曾經說過:最會打仗的兩個人,一個是徐向前,一個是粟裕。
他人生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是與張國燾產生矛盾選擇不同的道路。雖然他倆是很長時間的老搭檔,但是一直都有矛盾,張國燾對徐向前一直用而不信,許多問題根本不與他進行溝通,處處打壓他。
所以徐向前一直都有離開紅四方面軍的想法,在會師後,中央的決策是北上,張國燾卻想南下,另立中央。因此他倆產生了巨大的分歧,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倆從此不相為謀,徐向前走向了另一種人生。
抗日戰爭時期,他擔任129師副師長,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在冀南、山東等地建立了根據地,組織武裝了當地革命力量。
解放戰爭時期,他擔任華北野戰軍司令員,負責山西戰場。在臨汾戰役攻城中,分析敵我形勢後,他採用了坑道爆破法,雖然最後成功攻城,但傷亡慘重,挖的坑道只有幾條順利到達城下。
在晉中戰役中,敵我力量懸殊,但到了徐司令員擅長的地方,對他來說不在話下。他與敵人進行周旋,誘敵深入進行分散,把敵人的大部隊切斷分別殲敵,終於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我國這5位開國將領從紅軍長征到解放戰爭均立下赫赫戰功。是他們的軍事才能,成就了一場又一場勝仗,他們,不該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