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一座與軍事息息相關的城市。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這裡誕生了一個比肩清華北大的軍事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即現在的哈爾濱工程大學。
1949年12月,毛澤東訪問蘇聯,訪問期間雙方確定要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所高等軍事技術學府。
回國後,毛澤東親自任命陳賡大將組織建立這所萬眾期待的軍事學府。
陳賡大將作為一名擁有多年軍事作戰經驗的老將,無疑是當時的最佳人選。
周總理在會議期間,對陳賡大將提出了“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要求,陳賡大將便針對性地提出了邊建、邊教、邊學的“三邊”建校方針。
經過幾個月緊鑼密鼓的籌備,終於在1953年9月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正式成立了。
作為萬眾矚目的軍事“排頭兵”院校,全國上下都對哈軍工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懷,毛澤東更是親自為學院成立頒發了訓詞。
作為建校總負責人的陳賡大將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哈軍工的首任院長兼政委。
在陳賡大將的帶領下,哈軍工迅猛發展。
一、哈軍工的第二任院長——少將劉居英
不幸的是,1961年陳賡大將因病去世,而陳賡去世後,第二任院長和政委分別是誰?
為了不讓哈軍工的發展停滯不前,中央便緊急尋找能夠接替陳賡大將工作的人。
當時的劉居英正任哈軍工的副院長,他從1954年開始,便以陳賡大將的學生、戰友、助手的身份,孜孜不倦地為哈軍工事業奮鬥著。
毫無疑問,在這緊要關頭,他就是接替陳賡大將的不二人選。
於是在1961年7月24日,劉居英少將被任命為哈軍工的第二任院長。
哈軍工的第二任院長少將劉居英的一生,有著許多光輝的經歷。
比如他於1935年考入北京大學的化學系,參與並組織相關活動,並因其過人的組織能力和出色的表現而名聲大振。
又比如,他在任中朝聯合鐵道運輸司令部副司令員兼政委期間,為建立“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等等。
因其在抗戰期間的卓越表現,他被授予少將的軍銜。
但在他光輝的人生履歷中,最動人心魄的當屬他在哈軍工的那些年月,即他為哈軍工的建設和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那些年。
二、劉居英的哈軍工時代
哈軍工的教職員工們,從戰功卓著的將軍到剛剛穿上軍裝的學員,都把親耳聆聽劉居英院長的報告視為人生一大樂事。
這是因為劉居英的學識淵博、口才出眾,他的演講報告都非常引人入勝,更不要說他還有那一段段令人敬佩的抗戰經歷。
作為第二任院長的他,既不能辜負陳賡大將的苦心:他有責任帶領哈軍工繼續向前向好發展;也不能辜負來哈軍工求學深造的學生們的赤子之心。
因此,他時時刻刻都在用行動為哈軍工的學子們樹立一個優秀的軍人的榜樣。
在一次勵志報告中,劉居英動情地向學子們講到:“默默地犧牲、無名的奉獻。這是革命者最高的精神境界。我們——國防科技戰線的哈軍工人應該以這種精神境界要求自己。”
正是革命先輩們的默默奉獻,才為我們開創了這樣一個沒有戰爭硝煙的和平年代。
但是居安思危永遠是軍人們應有的意識,劉居英以這樣的精神鼓舞哈軍工學子,可以想見他的格局和眼界。
此外,關心哈軍工校友的子女教育、後代成長是哈軍工院長的優良傳統,陳賡大將如此,劉居英少將也不例外。
在劉居英耄耋之年時,他仍然密切關注著戰友們後代的生活情況,也盡他所能幫助了一個又一個生活困頓的後輩們。
有一次校訪,劉居英院長髮現唐鐸將軍的兒子唐維佳生活十分困頓,便傾力相助。
原來,唐維佳作為編外人員,儘管工作優異,工資也不過每月800元。
退休後,唐維佳沒有任何社會保障,甚至連住房也岌岌可危。
得知詳情之後的劉居英立刻聯絡相關人員幫忙解決,以慰老戰友唐鐸的在天之靈。
作為少將,劉居英立下了赫赫戰功,作為哈軍工的校長,他用他的愛和辛勤為哈軍工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如果少了他的付出,哈軍工就不會發展得這麼好。
三、哈軍工第二任政委——中將謝有法
當年陳賡大將在創辦哈軍工時,既是院長又是政治委員,一人身肩雙份責任,帶領哈軍工勇往直前。
在他去世之後,原副院長劉居英接過他的擔子,成為哈軍工第二任院長。
而第二任政委,則由周總理任命中將謝有法擔任。
政治委員就是我們軍隊中黨的代表,是部隊思想的靈魂所在,它起著保證軍隊向著革命化的正確方向前進的重要作用。
由此可見,政委的重要性不亞於航海中的指南針。
作為哈軍工第二任政委的謝有法,在有“珠玉在前”的情況下,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但從他的經歷來看,他完全可以勝任。
四、謝有法的秀才本色
1933年,年僅十五歲的謝有法報名參加興國模範師。
但因為個子矮小,負責人起初並不肯接收他。
幸而“天無絕人之路”,部隊當時正需要有文化的戰士,謝有法符合條件,才被破格批准入伍。
素有“小秀才”之稱的謝有法在部隊表現得非常出眾,文書工作他可以,上戰場作戰他也可以,相比一般的武將,他更多了一分儒士的風采。
因為讀書讀得多,他隨時可以出口成章,有時在興頭上,還會唱一段家鄉的山歌。
少年人用他那清脆的嗓音唱著淳樸自然的鄉間歌謠,為行軍隊伍添了不少生趣。
於是部隊裡的領導們,就親切地稱他為“精靈的紅小鬼”、“出色的宣傳員”。
1934年,謝有法在隨軍作戰時,因為水土不服,身體每況愈下。
後來腿又不幸被敵人打傷,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後來,他因重傷被送進江西寧都縣安福鎮紅軍第一後方醫院治療。
當時陳毅司令員也受傷住院,二人恰好又被安排同住一間病房。
在大名鼎鼎的陳毅面前,“小秀才”謝有法有禮有節,倆人很快就成了“忘年交”。
長征前夕,家裡派人來醫院接他回鄉養傷,但都被他婉言謝絕。
他的心裡早就被種下了“紅色的火苗”,所以後面聽說部隊開拔的訊息,他便不顧醫生的勸阻,執意帶病參加長征。
離開醫院時,他含淚向陳毅司令員告別,受到了司令員的讚揚和鼓舞。
1935年1月,在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後,謝有法被分配到幹部休養連這個“特殊連隊”當文書。
文書工作對於謝有法來說可謂是得心應手,長期的文書工作也為他今後的政委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長征途中,行軍艱辛困苦,謝有法就常常唱“興國山歌”為軍隊活躍氣氛。
他為人謙虛有禮,唱歌又唱得悅耳動聽,大家都非常喜歡這個“小秀才”。
特殊連隊的連長侯政曾評價他:“腦子好,很精靈,愛說話,能吃苦,手腳勤快,不肯閒著。交代任務都能完成,有空他還去抬擔架,教小孩學文化、唱山歌 !” 也有人讚揚他說:“幾十年如一日保持和發揚了老紅軍的本色,真是難能可貴!”
正是因為他有著這樣可貴的文將本色,才讓他造就了自己輝煌的一生功績。
在戰火紛飛、動盪飄搖的年代,“小秀才”謝有法憑著自己吃苦耐勞、樂觀向上的精神贏得了大家的讚揚,因為屢次立下戰功,被授予中將的軍銜。
在中國百廢待興,各類建設蓬勃發展的時代,因為他高度的精神覺悟,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所高等軍事技術學府的第二任政治委員,同院長劉居英少將一起致力於哈軍工更好的發展。
哈軍工的建設在第一任院長兼政委陳賡大將的引導下,出色完成。
陳賡大將病逝後,他的兩位接班人——第二任院長劉居英和第二任政委謝有法,也出色地完成了推動哈軍工“向好向強”發展的使命。
時過境遷,如今哈軍工已經不叫哈軍工了,它有了新的名字——“哈工程”。
作為國家重點建設高校,“哈工程”延續了自建校以來的優良風尚,為國家培養著優質人才。
而“哈工程”如今的一切,都離不開它早期的建設者們,英雄已逝,吾輩當銘記感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