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的時候,我家附近有一家國有銀行的小網點宣佈歇業,歇業的原因是離這個網點5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個稍微大一些的網點,為了避免惡性競爭,也為了最佳化資源配置,於是兩個網點“強強聯合”。
明眼人都知道,公告說的都是官話,實際上就是這小網點業績不行,銀行沒有必要花這麼大的成本繼續運營,還不如直接兼併算了。
銀行小網點歇業,這種情況大家似乎已經習以為常,而我更在意的是,這個店鋪之後會租給誰,開一傢什麼新店。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這個店鋪就易主了,重新開張後定睛一看,沒錯,又是開了一家大藥房。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小區、街道周邊開滿了藥店,好像都像雨後春筍冒出來,特別有意思是,各種品牌的大藥房鱗次櫛比,同一品牌的大藥房也相隔很近。
現在的老百姓,可以說下樓就能買到藥,而且選擇特別多,給大家尤其是老年人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都說同行是冤家,不同大藥房品牌開在一起還能理解,可能是當地居住率比較高,生意可以比較好,但是同一個品牌也互相“傷害”,這就有點匪夷所思了。
大家不禁要問,藥店的利潤究竟有多大,可以支撐大藥房門店數量如此增長?
在我看來,大藥房利潤頗豐,主要是這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銷售藥品牌照就很值錢。
雖然我們周圍大藥房門店很多,但是品牌其實並不多,換句話說,能拿到銷售藥品牌照的公司,本來就很少。
藥品區別於其他商品,質量關乎生命,所以在稽核公司運營資質方面,就會非常謹慎,必須確保品質和安全。
拿到了藥品銷售牌照,才可以開大藥房,連線省市醫保專用賬戶,企事業職工才可以在買藥品的時候刷醫保卡。
原來大藥房還沒有出現之前,大家買藥只能去醫院或者小診所,醫院還得掛號和排隊,多花了錢不說,還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小診所又怕醫生水平不高,藥品功效不夠好。
現在有了權威的大藥房,老百姓可以直接去藥店買藥,不僅免去了去醫院掛號和排隊的煩惱,還可以買得放心和安心,可以說是實現了“雙贏”。
第二,藥品銷量大,利潤率高。
隨著我們國家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對於藥品的需求量也是與日俱增,老年人一般都是先去醫院檢查,然後讓醫生開藥方,自己去大藥房購買。
醫院的藥品不會打折,而且價格普遍略高於大藥房,所以和老年人一樣,很多人都會選擇去藥店買藥。
除了老年人用藥,每個家庭多少都需要備一些常用藥在身邊,比如治療發燒感冒、頭疼腦熱方面的,尤其是經歷了去年疫情,老百姓更習慣了囤一些常用藥品和醫療用品。
“但願無人病,不惜藥生塵”,藥品過期了是好事,不過我們直接扔掉以後,必須再去囤一些備用。
所以,多種因素之下,藥品的銷量持續上升,而且藥品利潤本就不薄,盈利能力自然非常可觀。
第三,會員活動多,促銷多。
大家在大藥房結賬的時候,都會聽到營業員跟我們推銷,辦一張會員卡很多優惠,除了享受會員價,還可以參加積分兌換活動。
咱們想著會員辦理也很簡單,就是填一個手機號,註冊一下,一般都會當場成為會員,享受藥品會員價。
這其實就是一個捆綁客戶的商業模式,由於連鎖店很多,你還有買藥需求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去自己是會員的這些門店,形成一個慣性思維。
為了維繫客戶,大藥房也會不定期舉行會員日活動,比如買多少送多少,或者滿了多少金額送雞蛋等等。
其實這些都是營銷手段,客戶為了達到活動標準,大家會買一些可能用得上的藥品,無形中還是增加了大藥房的營業額。
因此,大藥房到處開新門店,肯定是有足夠的利潤可以支撐,回饋社會不假,只是企業也不可能是為了做慈善。
不過,凡事都應該適度,保持一個合理、健康的增長趨勢就好,千萬不要野蠻生長,否則最後受傷的還是咱們老百姓。
(感謝您的關注,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期待您的諮詢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