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於建平 北京報道
10月29日,沃爾沃汽車宣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隸屬於納斯達克集團)正式掛牌上市。沃爾沃汽車以每股53瑞典克朗的價格發行B類普通股,交易程式碼為“VOLCAR B”。作為自2000年以來瑞典國內最大的一次上市活動,沃爾沃此次IPO募資約200億瑞典克朗。
北京時間29日下午3點,吉利控股集團CEO、沃爾沃汽車董事李東輝和沃爾沃汽車CEO漢肯•塞繆爾森共同敲響開市鐘聲,這也意味著沃爾沃汽車為期十年的轉型之路實現了預期目標。此次沃爾沃IPO後,吉利控股集團將繼續保持第一大股東的地位。上市首日沃爾沃股價大漲22%。
十年轉型路
事實上,早在2018年,沃爾沃就曾提出獨立上市的計劃,但受估值未達預期等多重因素影響,沃爾沃推遲了上市計劃。而經過種種嘗試後,沃爾沃最終還是決定以IPO的形式在瑞典獨立上市。
從吉利收購沃爾沃到沃爾沃獨立上市,只用了十年時間。2010年,吉利控股集團斥資18億美元,從福特手中買下沃爾沃轎車業務,並獲得沃爾沃轎車品牌的擁有權,這也是汽車史上著名的“蛇吞象”案。彼時,沃爾沃汽車全年汽車銷量僅為33.5萬,營收957億瑞典克朗,年虧損達到51.9億瑞典克朗。
十年來,吉利控股集團全力支援沃爾沃汽車轉型發展,鞏固了沃爾沃汽車的豪華品牌地位,提高了公司盈利水平,實現了品牌復興。沃爾沃汽車全球銷量翻了一番,在歐美市場銷量全面增長的同時,中國成為沃爾沃汽車第二大本土市場,銷量達到十年前的5倍。
資料顯示,2020年,沃爾沃全球銷量達到661713輛汽車,市佔率穩步提升。2021年上半年,沃爾沃汽車營收達到1411億瑞典克朗,同比上升26.3%;營業利潤132億瑞典克朗,利潤率達到9.4%,全球銷售38萬輛汽車,同比增長41%,RECHARGE車型銷量佔比25%,創下94年來歷史新高。與此同時,沃爾沃汽車連續12個月銷量近77.5萬輛,已接近十年前定下的80萬輛的全球銷量目標。今年1—9月,沃爾沃汽車全球銷量53.1萬輛,同比增長17.6%。
可以看出,吉利併購沃爾沃符合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規律,即規模化、專業化和全球化發展。“吉利在併購沃爾沃汽車中所表現出來對不同文化的尊重、對所做承諾的堅守,也為吉利控股的後續海外投資與併購提供了信用和實力的背書。面對汽車行業正在發生的智慧網聯、新能源、共享出行等種種變化,吉利與沃爾沃之間開始尋求新的協同。”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王鐵民認為。
對於沃爾沃今後的發展,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沃爾沃汽車董事長李書福表示:“吉利控股集團將繼續以大股東的身份續寫沃爾沃汽車全球發展的成功故事,持續加大對沃爾沃汽車的研發創新投入,加強人才培養,充分發揮吉利控股集團的科技生態圈效應,推動旗下各品牌服務各自細分市場,相互尊重、協同發展、佔領技術制高點,矢志不渝地支援沃爾沃汽車這個傳奇品牌的可持續發展。”
加速電氣化轉型
作為全球首家釋出全面電氣化戰略的豪華車企,沃爾沃汽車代表了吉利控股集團電動化轉型的決心。電氣化轉型是沃爾沃汽車可持續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沃爾沃汽車已經實現了全系車型都擁有電氣化的目標,並計劃2025年實現全面電氣化,屆時純電車型銷量佔比將達到50%,其餘為混動車型;到2030年成為100%純電豪華車企,並且積極探索和電氣化轉型相匹配的業務模式。
據悉,目前,沃爾沃汽車正在與中國最優秀的本土企業合作,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本地化、定製化的服務和應用程式,在電氣化、自動駕駛、智慧互聯、汽車共享等未來出行前瞻科技領域不斷投入研發,致力打造一整套未來出行解決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慧電動汽車領域,在目前共享SEA浩瀚、SPA2電動車架構基礎上,吉利和沃爾沃雙方已經啟動下一代純電專屬模組化架構的聯合開發,實現核心技術成果的共享和規模化優勢。沃爾沃、吉利及快速增長的領克、極星品牌都將共享該架構。
極星電動汽車專案由吉利與沃爾沃聯合投資成立,目前極星在歐洲、中國、美國的10個市場同時開展運營,在全球範圍內有50個極星空間展開零售工作。2021年,極星將在歐洲和亞太地區新增共8個新市場,計劃在全球範圍內新增50個極星空間。2021年9月27日, 極星宣佈將與特殊目收購公司(SPAC)Gores Guggenheim Inc合併上市。
此外,吉利和沃爾沃汽車在研發、採購、動力總成、製造等領域強化合作,雙方聯合創立了吉利歐洲研發中心,合資打造了全球新高階品牌領克,短短五年,領克便收穫了超57萬用戶。
據吉利方面介紹,目前,沃爾沃汽車在中國擁有1座研發中心、1座設計中心、3家整車製造基地和1家發動機工廠。
吉利控股集團CEO、沃爾沃汽車董事李東輝表示:“沃爾沃汽車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豪華汽車公司之一,未來可期,我們歡迎全球投資者參與公司發展並分享成果。此次上市是公司發展的又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以此為契機,沃爾沃汽車必將抓住電氣化智慧化轉型的歷史機遇,保持加速發展態勢,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可持續和安全的出行方式。”
編輯:翟亞男 主編:王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