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泰汽車的重整之路一直備受外界關注,雖然其剩餘價值很有限,但A股的殼子似乎仍然值得擁有,所以近期不少公司被傳出正在與眾泰汽車洽談,這其中就包括威馬、吉利等,但近期兩家車企均表示否認,因此,眾泰汽車的重整之路仍撲朔迷離。
而就在重整之路沒有下文的同時,近日,又有幾十位眾泰汽車的經銷商,從全國各地趕來,聚集在浙江永康眾泰汽車總部進行討債。
維權升級
據相關媒體報道,此次前來討債的眾泰汽車經銷商數量超過40家,討債行動到9月14日為止已經持續了10天之久。有的眾泰汽車經銷商為了討債甚至不惜“絕食”,他們在永康市政府門口的廣場上打起了地鋪,露宿街頭,即便是下雨天也不離開。
事實上,自2018年以來,幾乎每年都會有眾泰汽車的經銷商或車主維權。
2018年8月,來自廣州的十幾位眾泰經銷商代表聚集在眾泰S系列產品的生產廠區——眾泰山東臨沂基地門口,身穿統一服裝拉著維權橫幅,橫幅上赫然寫著幾個大字:“眾泰汽車 流氓企業 還我血汗錢”。非常直接並且激進的表達了對眾泰方面的嚴重不滿。
這次維權的17個人裡,大部分是眾泰經銷商的廣東地區投資人,大概佔到全省經銷商總數的90%,另外少部分是其他地方的經銷商,總共20多家。
2019年8月,100多位君馬汽車經銷商集結浙江永康的眾泰汽車總部維權。君馬汽車成立於2017年6月,是眾泰集團旗下獨立運營的汽車品牌。經銷商們向眾泰提出的主要訴求是,眾泰需要保證君馬汽車的售後問題及配件供給,同時退還賬戶餘額,兌現向經銷商承諾的補貼及保證金,包括建店補貼、建店保證金、廠家金融貼息、銷售返利、渠道返利等。
有資料顯示,眾泰汽車的經銷商們受害人數高達近600位,都是由於眾泰汽車未能及時支付錢款。導致受害者們紛紛向眾泰汽車總公司進行申報債權,涉及金額高達近10億元。
禍不單行
一石激起千層浪,與眾泰汽車一起登上熱搜的還有一份關於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紀律處決書,由深圳證券交易所釋出。其中就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近幾年來的一系列違規行為做出了回應。
其中便包括眾泰汽車控股股東涉及非經營性資金佔用的問題。這件事情發生在2018年10至2019年5月份之間,眾泰汽車的相關負責人透過供貨商把近3.1億款項直接私自轉給了股東鐵牛集團。
此舉出於什麼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這種行為的確涉及到了資金佔用的問題。不僅僅是這些,此次的供貨商紛紛前往政府來請求支援、維護合法利益的事件對於眾泰汽車而言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在2020年6月份時,眾泰汽車便出現了在2019年,眾泰汽車在花費14.8億收購捷孚傳動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專案資產相關事宜時,便存在有關聯交易未履行審議程式和資訊披露義務的問題被調查。
對於眾泰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以及對於社會造成的一系列影響,相關部門也立刻展開了調查。後來發現眾泰自身經濟能力也存在較大問題,似乎也正在面臨著破產危機。
前路迷茫
公開資料顯示,眾泰汽車成立於2003年,是以汽車整車研發、製造及銷售為核心業務的汽車整車製造企業,旗下擁有眾泰、江南、君馬三大汽車品牌,在浙江、湖南等地佈局了整車生產基地,產品覆蓋SUV、轎車、MPV和新能源汽車四個細分市場。
在外界看來,眾泰汽車一直被打上“山寨”、“模仿”的標籤,並沒有核心技術可言。曾依靠模仿保時捷、路虎、奧迪在內的多個品牌,收穫了不錯的銷量,但隨著消費升級,其並沒有做出任何改變,因此,銷量日漸下滑。
資料顯示,2016年到2020年,眾泰汽車銷量從33萬輛降至1674輛。業績方面,2019年到2020年,眾泰汽車合計虧損達220億元。
經歷鉅虧後,眾泰汽車被債權人申請重整。2020年9月,眾泰汽車釋出公告稱,浙江永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浙江永康農商行”)向永康市人民法院提出對公司進行預重整的申請。
今年4月,眾泰汽車首次公佈了兩位意向投資者。但隨後兩位意向投資者先後予以了否認,也再次讓眾泰汽車的重整陷入了不確定的迷霧之中。
對於投資人而言,眾泰汽車目前的價值其實並不多,能拿的出手的資源只有生產資質、生產基地和已上市的殼資源。
但這些表面上能拿的出手的優勢正逐漸變為劣勢,比如生產資質,現如今,生產資質並非像前幾年那麼稀缺,能供選擇的有很多,何況眾泰汽車的吸引力並不大。
再來看生產基地方面。眾泰汽車透過十幾年的佈局,已在浙江、湖南、湖北、山東、重慶和廣西等地擁有整車生產基地,產品線覆蓋轎車、SUV和MPV等細分車型。雖然其工廠多,但並不代表有價值,尤其在汽車行業“缺芯”的當下,產能利用率並不充足,再加上眾泰旗下工廠因為停工多時,或多或少都會讓裝置失去維護,並不具備多少利用價值。
最後來看眾泰所擁有的殼資源,假若有投資方想要實現上市,就可以借眾泰這個“殼”來上市,但這一舉動也就意味著將要承擔其高達百億的債務,試問又會有多少人願意?
威馬和吉利的否認,或許早已說明了問題,畢竟這兩家車企之前均有計劃登陸科創板,但最後並不順利。
毫無疑問,眾泰汽車的重整之路依舊前路迷茫,但無論其最終實現重生與否,都給車企敲響了警鐘,像這樣沒有核心技術支撐的車企,被淘汰將會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