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 啦 和 來 來
引子:
在一個美麗的大森林王國裡有一座高大漂亮的木頭房子,房子裡生活著快樂的熊貓一家,家裡有魁梧健壯的爸爸,溫柔善良的媽媽,和兩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這兩個孩子是雙胞胎,長得一模一樣,爸爸媽媽都分不出來。她們一個叫啦啦,是妹妹,一個叫唻唻,是姐姐。在她們身上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
故事一、媽媽買的新裙子
啦啦和唻唻是雙胞胎,她們長得一模一樣,爸爸媽媽都分不出來。有一天,媽媽給她們買了新衣服,“孩子們,媽媽給你們買了新衣服。”啦啦和來來高興的跳了起來,她們拍著小手叫道:“太好了,太好了,媽媽快讓我們看看吧。”
“好的,不過你們要猜猜看,媽媽買的是什麼衣服?什麼顏色?”媽媽神秘地說。
“是牛崽服?”啦啦說。媽媽搖了搖頭說:“不是。”
“是褲子?”唻唻說。媽媽再搖了搖頭說:“也不是。”
“是好看的睡衣?”媽媽又搖了搖頭說:“不是”
“那是什麼呀?”啦啦和唻唻撓了撓大腦袋,“啊,我知道了是漂亮的裙子,”啦啦說。
“對了,啦啦真棒。”媽媽摸了摸啦啦的小腦袋,又問:“那裙子是什麼顏色的呢?”
啦啦說:“綠色的”。(此時可以讓你的孩子參與進來猜顏色)媽媽搖搖頭。
唻唻說:“紅色的。” 媽媽又搖搖頭。
“藍色的?”
“白色的?”
“橘黃色的?”
“咖啡色的?”
“紫色的?”
“藍色的?”
“草綠色的?”
“黃色的”唻唻說。“對了”媽媽一邊撫摸著唻唻的頭,一邊高興的說:“你們真棒,你們一起努力全都猜對了,好吧,你們閉上眼睛,媽媽給你們一個驚喜。”啦啦和唻唻閉上了眼睛,媽媽從包裡拿出了兩件裙子。“睜開眼睛吧,孩子們。”
啦啦和唻唻睜開了眼睛,“是美麗的黃裙子,太漂亮了。”她們從媽媽的手裡捧過黃裙子,發現黃裙子上面還繡著美麗的花兒,啦啦的是紅花,唻唻的是紫花兒,啦啦和唻唻非常喜歡新裙子,她們說:“謝謝媽媽,我們太喜歡了,我們想現在就穿著新裙子出去玩兒,行嗎,媽媽?”
媽媽蹲下身子問:“你們現在就要穿呀?”
“是的,因為它太漂亮了。”
“可是這是新買的,還沒有洗過,不能馬上穿的。”
“為什麼?”
“因為新衣服上會有許多的病菌和灰塵,必須要洗過才能穿。”
“可是我們沒有看見呀。”
“病菌和灰塵非常的小,我們的眼睛是看不到的,需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你們在幼兒園裡老師不是說‘飯前、便後要洗手’,也是為了防止病菌吃到嘴裡去。”
“可是我們好想穿。”啦啦唻唻拉著媽媽的衣服撒嬌說。
媽媽微笑著說:“媽媽知道你們喜歡,這樣吧,我們一起去洗衣服,洗得快一點,快一點晾乾,然後就可以穿了。”
啦啦唻唻撅著嘴巴說:“不嘛,我就是想穿——”
啦啦說著還坐在地上哭鬧了起來。媽媽沒有理睬她,而是對唻唻說:“唻唻,你是跟啦啦一起哭呢?還是和媽媽一起去洗你的新裙子?”
唻唻想了一會兒,答應說:“好吧。”於是唻唻拉著媽媽的手蹦蹦跳跳地去洗衣服了(此時可以問一下孩子唻唻是怎麼想的?她為什麼願意跟媽媽去洗裙子)。
一會兒,裙子上的肥皂泡都洗乾淨了,媽媽把裙子晾在晾衣繩上,風兒輕輕地吹過來,美麗的黃裙子在空中飄了起來,就像一隻美麗的花蝴蝶在風中飛舞。“太棒了,我的裙子變成蝴蝶飛起來了——,”唻唻高興地跳了起來。
啦啦一個人在房間裡哼哼了半天,也沒有人來理睬她,她覺得真沒意思,當聽到唻唻的歡笑聲她也跑了出來看,果然,唻唻的裙子像一隻美麗的花蝴蝶在風中飛舞。啦啦後悔自己不應該不聽媽媽的話,她想向媽媽賠禮道歉。她拉著媽媽的衣角,小聲說:“媽媽,對不起,我不該發脾氣,我也讓我的裙子飛起來。”
“好吧,那我們一起來洗吧。”媽媽和啦啦一起洗了起來,一會兒,裙子就洗乾淨了,媽媽把啦啦的裙子晾在唻唻的裙子旁邊,一陣微風兒吹過來,啦啦和唻唻的黃裙子一起在空中飄了起來,就像二隻美麗的蝴蝶在風中飛舞。
不一會兒太陽公公就把新裙子曬乾了,啦啦唻唻穿上了新裙子,真的好看極了。
寫給家長的話:筆者在長期的心理諮詢工作中發現存在心理問題的來訪者大多存在原生家庭問題,很多父母對子女教育上存在很多問題,再究其原因又發現父母們的原生家庭也存在相同的問題,於是這些問題就一代一代遺傳下來。其實打破這種“代際遺傳”是非常容易的,那就是突破這種“識障”,讓父母覺知到自己不良教養方式,用恰當的教養方式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方式,逐漸成為健康陽光的人格特質。
現今社會競爭激烈,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產生,而放眼未來的社會,人與人工智慧的競爭可能要用“慘烈”來形容,我們的孩子準備好了嗎?在教育問題上,年輕的爸爸、媽媽總是會有一些困惑和迷茫,不知道要如何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身心健康的、優秀的、聰明的孩子。身為一個父親的筆者,也常在教育孩子時遇到各種問題,如何讓孩子符合我們的、社會的要求,如何讓我們的孩子成為我們希望的“好孩子”呢?
如果只是用說教、批評、指責、打罵恐怕是得不到好的效果的。於是筆者在十幾年前開始運用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知識編寫了一個系列的童話故事,每天在孩子睡覺前講給她聽,引導她成為“好孩子”。每天講的童話故事素材、情節主要來源於女兒當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將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和閃光點借用“本我”(準確地說應該是任性的孩子)和“超我”的兩個形象表現出來,讓孩子看到一個榜樣,透過童話來自我評價、自我修正。童話中的“啦啦”只是一個“本我”多一些的孩子,“唻唻”則是一個“超我”多一些的孩子。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構成的。本我是人格的生理部分,在人格中比例最大,也最重要;自我是人格的理性部分,它出現在幼兒早期,用來調和本我中的慾望以達到在現實中實現;超我是人格的社會部分,是價值觀和道德感。可以說兒童就是本我的,兒童的行為更多的是人的天性,本我尋求的就是快樂、快感、即時滿足,所以每個孩子都是“啦啦”。孩子從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希望家長不要操之過急,因為在筆者的心理諮詢個案中也常會遇到嚴厲的家長和老師調教出的過分超我的孩子,這些孩子由於超我過於強大,壓抑了本我的表現,出現強迫症、焦慮症等神精疾病。所以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不需要對孩子表示向“唻唻”學習之類的暗示或明示,拔苗助長只有反效果,看著孩子成長的歲月靜好才是最美的。
給孩子講故事是一個互動的過程,父母在講故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與孩子的互動,讓孩子一起加入講故事的過程,把故事變成一個親子游戲,父母們也可以把自己孩子身上的趣事編進童話裡,讓孩子至身於童話之中,自己去想象故事的情節發展,領悟是非對錯。在每一個童話之後,我都會寫一段“故事的啟示”,這是寫給父母看的一些心理學、教育學知識,透過這種方式父母也可以實現自我的成長,在快樂的親子時間裡教學相長是多麼幸福和美好的記憶啊。
好了,就說到這裡吧,祝每位家長都能享受孩子成長之中的快樂,每個孩子都有幸福快樂的夜晚。
故事的啟示:
這個故事有二個重要的知識點,一個是延遲滿足,(關於延遲滿足還有專文解釋,本次不做重點)。
另一個是如何對待任性的孩子。任性就是任由本性,是兒童的一種以自我為中心,要求周圍的人聽從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的不良心理品質。人的本性,就是滿足本我的需求,追求的就是快樂、快感、即時滿足,如果聽任其發展,成年後的人本我會過於強大,形成自私自利、自我中心、放縱、固執、意志薄弱等不良的性格。一般來說,形成孩子任性的原因是後天生活環境和家庭教育方式不當造成的。如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還小,現在任性一點沒關係,長大了就會好的,所以放縱孩子的任性;有的家長會互相推卸責任、指責都是對方慣的、寵的;更常見的是家長以自己的任性來對付孩子的任性,你越不聽話,我就越叫你聽,直到用暴力強制解決。上面這幾種家長的態度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都是不利的,人的性格和行為習慣都是從小慢慢形成的,家庭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孩子任性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為了滿足或不想失去某種物質需求;有的是想得到他人的肯定;有的是因為家長的教育不當。所以在處理孩子任性時,家長要按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下面介紹幾種方法,家長們可以試一試:
1、注意轉移法 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的,所以孩子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就越短,7-8歲的孩子一般在8分鐘左右。家長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容易轉移的特點,在孩子任性時用其他孩子感興趣的事轉移他的注意力,以擺脫眼前的窘境。如在商店、遊樂園孩子盯著某個東西非要佔有不肯走時,家長可以說:“你看那邊還有什麼的?我們快去看看。”
2、暫時迴避 本文中媽媽用的方法就是暫時迴避。當孩子任性時情緒會很激動,要求不能滿足就要糾纏不休,家長一時難以說服,此時家長一定要耐心,不要發火,先不去理他,使他自覺沒趣,然後再給予教育,切忌暴力解決。
3、對比誘導 任性的孩子比較好勝,自尊心強,可以使用對比誘導法,用她瞭解的英雄人物的事蹟、卡通人物的優良品質與他的行為來進行對比,讓他的好勝心和自尊心受挫,使他從另一個角度去認識問題,主動改變自己的任性行為。本文因為姐姐的良好示範作用也促進了啦啦的轉變,所以養育孩子真的是要養兩個以上,年齡差最好不要超過3歲。
4、以身作則 “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在發現孩子任性時,要注意檢查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比較任性。家長的任性往往會影響孩子,使孩子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學會任性,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此外,切忌家長以自己的任性來對待孩子的任性,這樣做孩子的任性不會減輕還會加重,會養出一頭倔驢。在家庭教育裡,父母實際上就是孩子的榜樣,只要家長以身作則,孩子的任性就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