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20社,作者 | 趙小天,編輯 | 羅立璇
90後小老闆小彭最近發現,自家坐落在中心區的漢堡店開業不到半年,佛山最繁華的新區也陸續新開了幾家風格相似的美式漢堡店。
“沒想到有這麼多人來消費貴价漢堡。”小彭有點驚訝,34~50元一隻的漢堡,也能被二線城市接受:五一開業,七天長假中有人來了五次,每次嘗試1~2款漢堡,把九款漢堡都“打卡”完了,微信上還能接到綿綿不斷的訂單。
而小彭所對標的FiveGuys——全美最受歡迎的漢堡品牌之一,已經在今年5月開出中國首店。它位於上海淮海中路的門店樓上,就是巴黎春天百貨。和FiveGuys一起並列上海年輕人排隊名單的漢堡店,還有Shake Shack、Charlie's Burger,以及賣炸雞漢堡的Popeyes……要價都遠遠超出了一頓快餐的價格。
美味,但更健康;好看,關鍵更“酷”的漢堡,成為大都會白領更願意選擇的一種日常餐食。曾經,漢堡代表著街頭、廉價、高熱量,而現在,不少品牌汲取了它街頭隨性的那一面,但替換上了更新鮮也更昂貴的核心。
而現在,能夠抓住城市“酷孩子”的這些漢堡店,正在期待成為新一代麥當勞。
精緻漢堡潮
小彭開店是受了漢堡探店up主@漢堡大王黃艾倫(下稱“艾倫”)的啟發。小彭挺感謝艾倫,他的第一家店才開了半年不到,現在已經能開第二家店了。
而艾倫則在做漢堡探店影片的一年之內,達到了10萬粉絲。他吃遍了香港、廈門、上海、北京等多個城市的四、五十家漢堡店。
“大家喜歡故事感,那種只能坐得下一兩個人的小店選題,也很多人愛看。”身在廈門的艾倫發現,街頭擺攤的漢堡火了後,陸續也出現了很多街頭漢堡攤,大家也樂於去打卡,“反正只要比快餐好吃就行,30塊買一個‘出片’,值得。”
從麥迪遜廣場公園的一輛熱狗餐車,到和帝國大廈、自由女神像並稱為“紐約三寶”,被稱為紐約“神級漢堡”Shake Shack算得上是“網紅精品漢堡”的始祖。它融合了一切人們願意為之付費的元素:高品質、環保、公益,還有,酷。
當你走進去年剛開業的三里屯的Shake Shack,感受到的氛圍可以說和紐約上東區的Shake Shack也沒什麼兩樣:綠白相間的牆壁、中英夾雜的長幅選單,大大的“Dog Friendly”標誌掛在門前。蜂湧而進的是髮型講究、脖子上掛著Beats 耳機、身著寬大運動衫和緊身鯊魚短褲的運動男女。
這樣的場景同樣出現在上海和杭州。UP主@是章餘飛不是章魚飛 的影片裡,他在上海Shake Shack 足足排了一長條靠金屬柵欄圍起來的隊,才擠進了一個小小座位。他點了三個漢堡一份雞塊一份奶昔,埋單時向鏡頭展示314元的小票,驚呼:“我以為一個人200頂多了。”
而在一些中國本地的高階漢堡品牌,已經積極開展立足當地的社群運營。
上海女孩Summer每週都會穿上運動服、跑鞋,秀髮緊緊箍在腦後,戴一頂遮陽帽,出現在剛得到嗶哩嗶哩投資的“CHARLIE'S粉紅漢堡”的店門前,腳下窩著自家心愛的兩隻狗狗。她習慣的路線是,集合一眾夥伴從門店出發,沿跑一整圈,再回到漢堡店,點一隻富含蛋白質、蔬菜和碳水的漢堡。
Summer是Charlie's Running Club(粉紅漢堡組織的一個上海跑團)的核心成員。這個83年的大姐姐,身材姣好,胳臂肌肉堅實,熱愛戶外運動,朋友圈裡常曬出和一群小夥伴的跑步照,合照背景在外灘、濱江跑道,上海幾乎熱門路線的寬闊街道上都印滿了他們的腳印。
這個跑團還得到了其它品牌的青睞:在中山公園幫Tesla Molde3 試駕、試穿最新Nike球鞋,還推薦有機椰子水。這批形象姣好、體格健碩、思想前衛的一線精英KOC,是品牌方們求之不得的野生代言人。
而這些人,已經徹底把肯德基、麥當勞剔除出自己的選擇。即使麥當勞還有“不素之霸”等“升級”產品,他們也不置可否。
“吃到最後,他們還是快餐連鎖,做美食沒有太多的感情和想法。”Summer說,自己選擇精品漢堡的理由很簡單,好吃、有溫度、認可品牌文化。她的日常工作餐標準在70-100元,一款50+的漢堡不花費她什麼決策成本。
《消費者消費中式快餐行為偏好》報告指出,工薪階層目前是中式快餐的主力人群,40元是中式快餐的價格敏感線。這就意味著,當下一線城市一份普通中式外賣均價在30元左右。到了40元左右這個價格區間,白領階層、學生,以及海外黨,很有可能湧向西式快餐市場,諸如高階漢堡這樣的品類。
“如果要和麥當勞對比的話,大概就是,從上到下你咬到的每一種食物,都會更加精緻和好吃一點點。吃完漢堡後的五分鐘,濃郁的牛肉香味和芝士的味道還留存在嘴裡。”漢堡愛好者阿晃這樣描述“升級”後的感受。
在更嚴謹的食客眼中,一隻漢堡的各個部位都值得細拆來說。
麵包,要雲朵般綿密鬆軟,要用溫度剛好的黃油或牛油煎出一層薄薄的焦脆口,肉,好品質的肉不需要格外的調味,黑胡椒和洋蔥的味道不能搶主角風味,配菜,足夠新鮮、爽脆,冷凍放軟後再加熱的味道好舌頭一口就能嚐出。醬料,也有諸多講究,每一家特調的醬汁都有不同風味。
而在諸如小紅書、b站的分享中,漢堡,也儼然和沙縣小吃一樣,在健康解讀下,被分解為“碳水+蛋白+蔬菜”的健康組合。漢堡商家們也適時推出了用雞蛋代替麵包胚的“健身套餐”、肉量加足的“增肌套餐”。
生活方式
90後的記憶裡,麥當勞、肯德基是考試雙百才能有的獎賞之餐。進入中國市場20年後,在當下的一線城市語境中,麥當勞不再是一個地區“洋氣”、“商業化”的標誌。
像北京這樣的超級城市,它只意味著隨處可得的基礎果腹套餐和熟悉的公共空間,不用費勁思考搭配和營養輸入的無腦下單,就能滿足飢腸轆轆的城市白領的口腹之慾。西餐,對大多數一二線城市的小孩來說,已然不是什麼新奇物種。
隨著駐中的外國使者、商人,攜親來華,也將一種國際化的生活方式滲入北京。
“現在基本上已經人均可以點評了。以前大家都光顧驚歎,嚯,還有這麼多種漢堡?現在都可專業了。”The Beijinger品牌經理Echo說。The Beijinger原是一家旨在為北京外國人提供吃喝玩樂的生活類雜誌,也是北京最具知名度的漢堡節的組織方。
Echo觀察,在剛剛過去的漢堡節上,中外食客的比例大致是4:6,“中國人越來越多了”。
外國人呆的時間久,而且彼此熟捻。三三兩兩站在攤位旁,熟練拆開包裝,啃一大口。遠遠走過來另一波人,兩方“隊伍”遠遠瞧見,就互相打聲招呼,再一起湧向吧檯前,跟著音樂互動搖擺。這是屬於他們的週末休閒、social的時間。
早期漢堡節非常典型的使用者畫像,是有過海外經驗的留學生、在北京的外國人,但如今,正常職場的年輕人,哪怕日常跟外國人沒太多聯絡,也會用同樣方式度過這個週末。
“你能看見,吃一兩個就走,偏打卡性質的,基本是中國人。”男性居多,有默默一個人出現,坐下來,吞掉一個漢堡,似乎在這種遍地都是人的集市上,也不顯得孤獨和突兀。
Echo的程式設計師男友也對漢堡情有獨鍾。“聽到他們評價某款漢堡,就像是審視遊戲裝備,頭頭是道,來漢堡節就是來看看有沒有上新。”
而把漢堡當作工作餐的人,也不再只是在華外國人。
Robert在銀行工作的這幾年,工作日午餐通常是“中西結合”,一個沙拉再加一份白斬雞,有菜有肉。上海傳統的蔥油麵、小籠包,只有碳水,此類營養不均衡的本地小吃早就被Robert排除在外。
他愛好精品咖啡、健身,對美式文化有好感,年輕時一度想去美國留學,未果。他一度覺得在銀行這樣的環境裡格格不入。領導曾打趣他:“你還喝什麼蘇打水,對生活品質追求也太高了!”
但Robert有自己的堅持,比如不吃碎肉。“我對中式烤肉烤串什麼都沒興趣,喜歡BBQ那種大塊吃肉的快感。”在接受採訪的這個月,他自稱已經吃掉了20只漢堡——每週兩三次的頻率,幾乎算得上是他的工作餐。
參加漢堡節,也是他為自己設定的保留節目。這樣的活動,讓原本內向的Robert自認為慢慢開朗起來。2017年一次出差,接觸到漢堡節後,往後年年要貢獻一張專程來吃漢堡的往返機票。
中國漢堡
漢堡節連續三年都是悠航奪冠。
這家坐落在三里屯的精釀啤酒餐吧,以一款口感酥脆的薯條漢堡“稱霸”北京漢堡屆。今年秋天,就在離它不到200米的地方,悄然開起了一家裝修精緻的小酒館,主打也是手工漢堡和簡式西餐。
“剛需+休閒餐飲的模式,資本很看重,市場很稀缺,餐飲就是這樣,要不賣飯,要不賣地,終局是拉麵說,是賣產品。漢堡既有外賣屬性,又是能吸引客源的,一個大眾認知類的產品,未來精品漢堡一定會起來。”小伯格酒館(Burge’s Bistro & Bar)的老闆劉銳,堅信自己選擇的漢堡創業方向大有可為。
劉銳從業十多年,在綜藝節目《頂級廚師》出道,開過燒烤店,做過意餐,把一家專門做腦花的燒烤店做到連鎖。去年疫情影響下,20多家加盟店只剩下8家,單一品類的天花板肉眼可見。
“餐飲,天然就是要踩風口的。”這個扎著小辮子的中年男子,用自己兒子的名字命名了小酒館。為了給孩子多留下些什麼,他有野心把生意做得更大。
無法忽視的中國市場,曾是國際企業渴望的奶與蜜之地。經歷二十年的市場教育,把麥當勞當“獎賞”的中國小孩長大了,吃快餐不再酷了,但味覺記憶還在,人類對大口吃肉的爽感還在,這留下的是一個亟待升級的空白市場。
其中的難點在於,中國市場是一個對吃更講究、更精細和瑣碎的複雜之地。
近些年,肯德基、麥當勞推出貴价漢堡之外,也在積極疊加中國元素。從把麻辣小龍蝦味、藤椒味做進漢堡,到直接推出熱乾麵、螺螄粉等本地小吃。這些食物如果做得規規矩矩,則毫無驚喜;一旦做得創新過多,就被視為離經叛道。
而且,人們對於此類快餐的心理價格已然定型。“我去麥當勞一定會用券,已經養成習慣了,不用券不吃的。”劉銳最愛的還是經典板燒雞腿堡、香辣雞腿堡,還有12+1的超值套餐。
怎麼才能改變這個既定的價格錨點?自小在美國長大、CHARLIE'S粉紅漢堡的創始人曾思聰有自己的看法:
上海富民路、長樂路那一帶遍地美式西餐廳,曾思聰不看好,把快餐賣到100多,讓人們用正餐的價格去吃快餐,是“混不下去的”。在美國,漢堡店就是沙縣小吃,只要不難吃、價位划算,就能賣出去;但在中國,漢堡要做到接地氣,融入當地氛圍,就要“有口味上的驚喜”。
五年前,曾思聰開起第一家CHARLIE'S粉紅漢堡,一開始就定位要做“適合中國胃”的漢堡,打破“快餐垃圾”的印象,主打健康、有營養。他們儘可能從各方面去迎合本土喜好:麵包是現烤的,因為“中國人喜歡吃甜麵包”,鬆軟容易入口;肉也要做得更軟糯。
那時,他也聽到不少“把快餐漢堡賣那麼貴能有市場嗎”的質疑聲。慢慢的,等到Shake Shack、Five Guys等餐吧進入中國,KFC、麥當勞也在升級,推出40+的貴漢堡,質疑聲漸熄。
“他們肯定是相信這個市場很快擴大,這麼大的企業不會都在這個時間點進來。”B站的投資也給了CHARLIE'S粉紅漢堡高舉擴張的信心。曾思聰表示,目前14家粉紅漢堡都是直營店。明年,他們要走出上海,擴散到江浙滬,預備開40家連鎖直營店。
此前,他開過小酒吧,涉足的餐飲領域包括炸雞、墨西哥和麵食,也把中餐的做法嫁接到漢堡上。本土漢堡更知道怎麼更能對上中國消費者的胃口。香芋口味的奶昔、低糖冰淇淋、把麻辣花生顆粒加入薯條,讓甜膩薯條多一點刺激的辣味。後續,他們也還想“創新”糖醋味、孜然味,嘗試給漢堡加入尖椒、叉燒肉,“用很多中國味道”。
“以前你一聽到中國漢堡就是什麼肉夾饃,煎餅果子,但其實中國現在已經夠強大了,我覺得我們可以出一箇中國的漢堡,還是漢堡,不用把漢堡變掉,不用說我們一定要把它變成一個煎餅果子,但是我們可以在漢堡裡面加中國的元素,我相信這才是新一代的中國漢堡。”
曾思聰相信這樣一個流傳民間的“源頭論”:十三世紀初,“蒙古西征”時期,騎兵在征戰前都會切一塊肉,將肉放進皮革袋子,壓在馬鞍下。征途顛簸,肉被壓得碎裂,形成一種獨特的“低溫熟成”料理。這種碎肉料理被貴族精緻化為“韃靼牛排”(Steak tartare)與碎牛肉丸,在蒙古統治俄羅斯時傳入歐洲,德國Hamburg是引進的主要港口,再傳入美國,四散到全球。
也就是說,漢堡和中國的聯絡,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這麼遙遠。
在這樣的敘事下,脫離出“西餐”品類的漢堡,帶著“中式西餐”的新標籤,試圖開拓出一片新天地。聞到風聲的創業者們也蠢蠢欲動。
但對於熱愛的漢堡的美食客而言,當精品漢堡店做到連鎖,他們還能對升級版的麥當勞投入感情嗎?
發了探店影片後,黃艾倫的賬號後臺飛來了十來人的諮詢,想找他拿某款漢堡配方、諮詢如何加盟某某店面的人不在少數。網紅店層出不窮的廈門,是一個天然驗證風口真假的絕佳實驗地。
書店、咖啡店、奶茶店、檸檬茶店……年輕人渴望擁有一家屬於自己小店的願望,開始轉移到看似輕量操作、難度不大的漢堡店。“但自己不懂吃,為啥要做餐飲?”艾倫也探訪過很多火極一時的街邊小店,“賺波快錢就走”的心態也不在少數。
有一次,他11點出現在某個新開業漢堡店裡,全店除了店員,只有自己一個人。他聽見,老闆已經在打電話籌備加盟了。